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1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目的:探索高原脱习服期神经损伤类指标、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琥珀酸脱氢酶(SDH)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返回平原后的高原暴露人群61人为观察组,选择未上高原且工作性质、年龄等因素大致相同的84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其人髓磷脂碱性蛋白(MBP)、人S蛋白100(S100)、人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FABP及SDH。结果:MBP、NSE、S100、SDH四项均值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ABP均值观察组大于对照组(P<0.05),且FABP与高原暴露时间呈正相关,与返回平原的时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①返回平原近5年的观察组人群其神经系统及能量代谢方面的损害情况已基本康复;②观察组人群在脂代谢方面的脱习服过程尚未结束。  相似文献   
192.
本文观测了慢性氨暴露对中华鳖(Pelodiscussinensis)幼鳖血浆总氨氮、皮质酮浓度及与氨代谢有关的酶活性的影响。将中华鳖暴露在总氨氮(TAN)浓度为32.4、57.6、83.5mg/L(分别记为1、2、3组)的水环境中饲养42d,以自然晾晒脱氯自来水饲养组为对照(记为0组),pH值控制在7.80-7.85。检测氨暴露2、4、8、24、48h、42d后血浆TAN与8、24、48h、42d后皮质酮浓度,42d后肝、肌肉与脑中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synthetase,G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dehydrogenase,GDH)的活性以及特定生长率(Specificgrowthrate,SGR)的变化。结果表明:0、1组血浆TAN随时间没有明显变化,2、3组血浆TAN随时间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分别在8h和48h达到峰值,42d时各组间血浆TAN没有显著差异。氨暴露显著影响暴露初期血浆皮质酮水平,暴露后24h,1、3组血浆皮质酮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2d后除2组外其他组间无显著差异。4组之间肝、肌肉和脑中GS活性均没有显著差异,肝和肌肉GDH(氨化和去氨化方向)活性也没有显著差异。各暴露组脑GDH活性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明显,但各处理组间氨化和去氨化方向脑GDH酶活差异显著。42d饲养期间各处理组SGR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3.
高原鼠兔生活在青藏高原海拔3 000~5 000 m的区域,具有极强的低温、低氧耐受能力.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由HIF-1α和HIF-1β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转录因子,在生物体的低氧适应性调节中起着关键作用.低氧主要通过调节HIF-1α蛋白水平来影响HIF-1α的转录活性.本研究用DNA重组技术将高原鼠兔HIF-1α(pHIF-1α)(538/822)编码基因序列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 4T-1中,并在大肠杆菌BL21菌株中进行高效诱导表达,获得可溶性表达产物.将纯化后的GST-pHIF-1α(538/822)融合蛋白作为免疫原免疫家兔制备多克隆抗体.免疫印迹结果表明,制备的抗体能够识别高原鼠兔HIF-1α蛋白.进一步利用亲和纯化的方法对此多克隆抗体进行了纯化.免疫印迹和免疫染色的结果表明,纯化的抗体可以用于检测外源以及内源的高原鼠兔HIF-1α蛋白的表达和定位,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194.
施肥对日本落叶松不同根序细根养分浓度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辽宁东部山区16年生日本落叶松人工林为对象,探讨施肥对落叶松1~5级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养分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根序等级细根全碳浓度差异不显著,施肥对各级根序全碳浓度没有显著影响;在前5级根序中,1级根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TNC)浓度最低,N和P浓度最高;而5级根TNC浓度最高,N和P浓度最低.TNC浓度随着根序增加而升高,N和P浓度则相应下降.施肥仅对1级根组织中N和P浓度有显著影响;不同根序根组织中C/N/P具有明显差异,1级根平均C/N/P为423∶16∶1,5级根为726∶16∶1,随着根序增加,C在3种元素中的比例显著增加,而N的比例变化不大.施N肥并没有改变C的比例;但施P肥或施N+P肥均降低了前3级根(0~10 cm)或前2级根(10~20 cm)C和N在3种元素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95.
植物灭鼠剂在青藏高原防治高原鼠兔应用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2004年,分别在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和阿坝州若尔盖县应用以蓖麻毒素为主体成分的植物源灭鼠剂进行了野外防治高原鼠兔的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海拔4200m的石渠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为77.7%,2%浓度下防效为81.6%;在海拔3500m的若尔盖县试验区,1%浓度下防效达91.1%,2%浓度下防效达93.8%;该植物源灭鼠剂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在千亩级控制试验中,防治高原鼠兔效果达84.0%~93.3%,显示该植物灭鼠剂在防治青藏高原的高原鼠兔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扩大试验。  相似文献   
196.
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存活和生殖适应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绍光  李照会  万方浩 《昆虫知识》2010,47(6):1141-1144
在室内将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Q-biotype成虫在44℃下暴露1 h后观察成虫的存活率、产卵量、雌雄寿命和后代存活能力,以研究短时高温暴露对Q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成虫在44℃下暴露1 h后的存活率为43.5%,暴露热激后的单头雌虫的产卵量为77.2粒,低于常温下(26℃)的产卵量(100.1粒);短时高温可显著缩短Q型烟粉虱成虫的寿命,在44℃下暴露1 h后Q型烟粉虱雌雄虫寿命分别为14.5 d和10.2 d,显著低于常温下(26℃)雌虫20.4 d和雄虫18.2 d;短时高温对Q型烟粉虱后代存活率和雌雄性比无显著影响,但其产卵高峰期延迟,产卵持续期缩短。以上结果表明,短时高温热激可影响Q型烟粉虱的生殖情况,造成Q型烟粉虱产卵量降低和寿命缩短,Q型烟粉虱雌虫耐热性强于雄虫。  相似文献   
197.
高原鳅属鱼类雄性第二性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检测了33种350余尾高原鳅属Triplophysa鱼类的雄性标本,依据吻部两颊和胸鳍的特征,将该属鱼类的雄性第2性征分为12种类型。高原鳅的雄性第2性征具有多样性,不同种类的雄性第2性征可能存在差异,分布在不同或相同水系的同一种类的个体间雄性第2性征也可能发生变化。检视结果表明,仅依据雄性第2性征把高原鳅属划分为高原鳅亚属和赫氏鳅亚属Hedinichthys并不适合。  相似文献   
198.
从实验鱼类、暴露系统、暴露方式、评价指标四个方面对国内外环境雌激素的实验室暴露研究方法进行了介绍,为环境雌激素的暴露机制、毒性机理及雌激素效应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  相似文献   
199.
A microsatellite-enriched library of plateau pika(Ochotona curzoniae)was constructed according to the strong affinity between biotin and streptavidin.Firstly,genomic DNA was fragmented by ultrasonication,which is a major improvement over traditional methods.Linker-ligated DNA fragments were hybridized with biotinylated microsatellite probes,and then were subjected to streptavidin-coated magnetic beads.PCR amplification was performed to obtain double-stranded DNA fragments containing microsatellites.Lig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using the pGEM-T Vector System Ⅰ and Escherichia coli DH10B competent cells.Sequencing results showed that 80.2% of clones contained microsatellite repeat motif.Several modifications make this protocol time-efficient and technically easier than the traditional ones; particularly,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microsatellite repeats in plateau pika genome were truly represented through the optimized PCR conditions.This method has also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construct microsatellite-enriched genomic libraries of Chinese hamster(Cricetulus griseus)and small abalone[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with high rates of positive clones,demonstrating its feasibility and stability.  相似文献   
200.
高原鼢鼠对高寒草甸群落特征及演替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堰铭 《动物学研究》1999,20(6):435-440
研究结果表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与植物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双子叶植物在地上生物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数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草地次生植被面积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丘覆盖植物的恢复速率则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增加而显著地降低,植物群落组成的种数与种群密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单子叶植物重要值随高原鼢鼠种群密度的增加而显著下降,双子叶直根类植物与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双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