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多羟基小分子对高压静电场与过氧化氢酶作用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甘露醇、丙三醇对高压静电场与过氧化氢酶作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强度为 3× 10 3 v cm的电场作用下 ,甘露醇在低浓度区使得过氧化氢酶的活力下降 ,这可能是甘露醇降低了溶液极性 ,使酶在高压静电场作用下容易变形所致 ;在中浓度区 ,过氧化酶活力上升 ;在高浓度区 ,甘露醇使得高压静电场对过氧化氢酶失去作用 ,这可能是甘露醇使得溶液介电常数增加 ,酶分子实际感受的电场强度减小所致。丙三醇的作用具有一定类似性  相似文献   
182.
目的:探讨慢性低O2高CO2对大鼠海马神经细胞TLR4和NFκB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采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3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低O2高CO2 2周组(2HH组)和低O2高CO2 4周组(4HH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CA1/3区细胞TLR4和NFκB的表达,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TLR4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延长而显著,2HH组(CA1:0.1275±0.0242,CA3:0.1156±0.0376),4HH组(CA1:0.1522±0.0187,CA3:0.1427±0.0453),与N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NC组大鼠海马CA1/3区可见NFκB/p65少量表达于胞浆,而模型组可见NFκB/p65在细胞核内不同程度表达,2HH组(CA1:0.1326±0.0324,CA3:0.1301±0.0112),4HH组(CA1:0.1612±0.0428,CA3:0.1578±0.0365),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模型组大鼠海马CA1/3区细胞凋亡明显增多,与NC组比较分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以4HH组为著。结论:TLR4和NFκB激活可能在慢性低O2高CO2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凋亡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3.
为保证生物制剂生产的安全性,采用空载热分布试验,满载热穿透试验和微生物挑战试验对无热原蒸汽灭菌柜进行验证。另取疫苗生产中常用的Earle's液、PBS液及0.2%水解乳蛋白各5批,均采用无热原注射用水配制,无热原蒸汽灭菌。选用"Fluids121℃"15分钟循环程序和"Fluids115℃"20分钟循环程序检测热原质与灭菌效果。灭菌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无热原蒸汽灭菌符合现行GMP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4.
目的:观察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小鼠体内脂质代谢的变化,探讨脂质代谢异常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SPF级雄性C57BL/6小鼠20只,随机分为2组(n=10):常氧组和低氧组。常压连续低氧3周(9%~11% O2,23 h/d)复制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测定小鼠右心室压(RVSP)和右心室与左心室加室间隔重量比,Elisa法检测血浆中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含量;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中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HMGCR)、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清道夫受体B1(SR-B1)、固醇调节元件结合因子2(SREBF2)等基因的表达。结果:低氧组小鼠RVSP、RV/(LV+S)显著高于常氧组(P<0.05),血浆中HDL含量及HDL/LDL比值较常氧组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LDLR、SR-B1基因表达较常氧组显著下调(P<0.05);RVSP与HDL/LDL比值及LDLR、SR-B1基因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脂质代谢异常参与小鼠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5.
黄康彬 《蛇志》2017,(2):156-157
目的观察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患者103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在患者入院后先采取保守止血治疗,再择期进行断流术;观察组51例,在患者入院后立即采取急诊断流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死亡率为11.76%,对照组为2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3~4年,观察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2.76%,对照组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断流术在门静脉高压症并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86.
目的:探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VE)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4年3月~2007年8月,我院采用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治疗15例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患者经EVL治疗均能有效控制出血,其急诊止血率达93.3%;经1-3次EVL治疗后曲张静脉基本消失,消失率达86.7%;随访6个月~4.1年,一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8.5%,两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33.3%,三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25%,四年期静脉曲张复发率为0.在整个随访期中有8例患者自第一次EVL术后食管曲张静脉基本消失从未复发.结论:EVL治疗门静脉海绵样变性引起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起到急诊止血、消除曲张静脉和预防再出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7.
红曲霉桔霉素的检测方法及红曲霉产桔霉素的判别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建立了红曲霉真菌毒素桔霉素的HPLC检测方法。用谷氨酸和葡萄糖为唯一氮、碳源的培养基(MSG)液态摇瓶培养及红曲米固态培养,对30多株红曲霉产桔霉素的情况进行了普查,发现大多数红曲霉菌种可产生桔霉素。红曲霉的培养状态及条件对桔霉素的产生有重大影响。红曲霉菌种是否产桔霉素,可根据MSG培养基摇瓶发酵液中是否含有桔霉素来初步定性判断,为准确判断红曲霉菌是否产桔霉素,可采用多种培养法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88.
在改良的B5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进行摇瓶培养,通过不同时期取样并测定细胞鲜,干重及用HPLC测定紫杉醇的含量,发现聚乙二醇对东北红豆杉培养细胞的生长及紫杉醇生产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聚乙二醇为10g/L时,对细胞生长最为有利,细胞培养16d可达到最大生物量,其平均鲜重为28.73g/瓶,增重3.8倍,平均干重为2.14g/瓶,增重3.1倍,聚乙二醇为20g/L,对紫杉醇的生产最有利;细胞培养25d时,培养基中紫杉醇的含量达到最高水平,其含量为2350ug/L,是不加聚乙二醇的11倍。  相似文献   
189.
过氧亚硝基阴离子诱导离体兔肺动脉舒张反应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Gu ZY  Ling YL  Li SJ  Meng AH  Zhang JL 《生理学报》2001,53(4):307-310
实验用离体血管环张力测定技术,观察过氧亚硝基阴离子(ONOO)对离体预收缩的兔肺动脉的舒张反应、肺动脉内皮细胞对舒张反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病理意义。结果显示,ONOO可剂量依赖性引起预收缩兔肺动脉舒张。分解的ONOO也有舒张作用,但其效应明显低于ONOO的作用,比较观察表明,ONOO的舒张效应显著低于硝普钠(SNP)和乙酰胆碱(ACh)。与内皮完整2的肺动脉比较,ONOO对去内皮肺动脉的舒张作用明显增加,剂量依赖性舒张反应曲线明显左移。肺动脉对ONOO重复作用时的舒张反应有递减趋势。在本实验条件下,ONOO舒张前后的肺动脉,对ACh的舒张反应无明差异。结果表明,ONOO对肺动脉的舒张作用较弱,此作用受到内皮细胞的抑制性调节并有快速去敏性。  相似文献   
190.
低氧诱导因子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 SH  Wang JX  Ge RL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3):280-282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高原病等发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其特点主要是以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增强和肺小动脉中层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生(重建)为主。虽然HPH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近来研究表明内皮素(ET)、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一氧化氮(NO)是HPH的重要致病因子。它们可在低氧诱导因子—1(HIF—1α)介导或在增加的血流切应力和氧应激反应刺激下产生,并发挥相应的作用。本文将对HIF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进展作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