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植物杂志》2010,(9):76-76
一项在兔子身上利用干细胞培育出骨骼的实验首次获得成功,从而推动了再生关节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再生关节完全在动物体内培植,是该实验的另一大突破,为日后病人在自己体内利用自身干细胞培植髋关节和膝关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陈贤 《蛇志》2011,23(4):416-417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是用人造髋关节代替已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髋关节,解决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恢复和改善髋关节运动功能的手术Ⅲ。我院自2008年1月~2011年5月共实施老年患者THR64例,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3.
利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髋关节中空多孔假体植入后的受力分布改变进行研究,为改进中空多孔人工关节假体的设计提供依据.建立了股骨和假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5.7模拟单腿负重状态,考察应力分布并进行比较.使用SPSS Statistics 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绘制折线图.结果表明:a.开孔后张力侧最大压应力有所减小,开孔部位的应力水平变化不明显.b.与周围骨质形成连接后孔缘局部应力增加,张力侧受力改变不明显.c.短柄假体受力模式仍为远端应力集中;张力侧应力减小,开孔部位应力明显增加.d.下孔受力均大于上孔,受力方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4.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利用人工材料将人体无法正常使用的病损股骨头和髋臼置换,具有解除关节疼痛,保持关节活动度,保持关节稳定性的综合优点,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关节成形术,从而改善病人的自理能力。我院骨二科自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共对62个病人施行了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进行系统护理,关节功能得到良好恢复,护理体会报告见下文。  相似文献   
95.
蔡晓敏  林连珠 《蛇志》2014,(4):436-437
目的总结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45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给予完善术前准备,全面术后护理,合理康复锻炼及出院指导等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4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连续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12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0,喉罩全麻)和B组(n=61,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血流动力学指标、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后(T2)-术后1 h(T5)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P<0.05);B组T2~手术结束即刻(T4)时间点SpO2、MAP、HR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 d、术后3 d、术后7 d MMSE评分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但B组MMSE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维持时间长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呼吸功能恢复时间则短于A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中给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可有效改善围术期指标,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减少术后认知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97.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论(ERAS)对老年股骨颈骨折(FNF)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以及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0例老年FNF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研究组(n=40),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处理,研究组围术期应用ERAS进行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术后认知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6个月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为92.50%(37/40),高于对照组的70.00%(28/40)(P<0.05)。两组术后6个月SF-36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评分均较术前降低,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50%(3/40),低于对照组的25.00%(10/40)(P<0.05)。结论:老年FNF患者应用ERAS进行围术期处理,可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轻认知功能损害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8.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61岁,退休干部,因“头痛、发热伴双髋疼痛7d”于2018年8月17日入院。患者曾在外院因“病毒性脑炎”抗病毒治疗1周。入院查体:T38.6 ℃、R26次/分、P104次/分、Bp 113/63 mmHg,意识清楚,精神差,呼吸急促,皮温高,左前额、颞部散在破溃疱疹,已结痂,左眼睑水肿、充血。颈无抵抗、强直。桶状胸,双肺散在湿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双髋及大腿轻微红肿,局部皮温高,触痛明显,活动尚可。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头颅MRI显示:小脑幕处硬脑膜增厚并强化;MR髋关节平扫+DWI显示:双髋关节腔少量积液,以双侧髋关节及股骨上段周围肌群及肌间隙内多发渗出,而右侧为主;盆腔及双侧腹股沟区有数枚稍大淋巴结。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究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olateral approach, DAA)与髋关节前外侧入路(Orthopaedische Chirurgie Muenchen,OCM)对青年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接受初次髋关节置换术的67例青年患者,按照其接受术式的不同将其分为DAA组(35例)与OCM组(32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估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最后对比两组术后7 d、1个月及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1)OCM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DAA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OCM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DAA组(P0.05);(3)两组术后1 d、3 d及7 d疼痛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7 d及1个月,OCM组Harris评分优于DAA组(P0.05),两组术后6个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DAA术,OCM术施术时间更短,患者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快,但对比两种术式对髋关节远期影响相当。  相似文献   
100.
为了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预后和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本研究以接受治疗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其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功能锻炼依从性、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两组患者干预前髋关节功能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t=-4.793, p<0.001);观察组患者的功能锻炼依从性为97.50%,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000, p=0.025);两组患者肺炎、髋关节脱位和静脉血栓发生率无明显差别;两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无差别,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100.00%,高于对照组(χ~2=7.671, p=0.006)。本研究初步结论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提高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