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351.
利用11个核基因组微卫星标记对普洱茶3个居群、大理茶3个居群及过渡型大理茶2个居群共104株古茶树进行了遗传学分析。研究表明,普洱茶、大理茶和过渡型大理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平均等位基因(Na)为4?852,平均香农多样性指数(I)为1?17,平均期望杂合度(He)和观测杂合度( Ho)分别为0?59和0?52,其中大理茶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于普洱茶和过渡型大理茶。 AMOVA分析表明,普洱茶和大理茶之间遗传分化显著( FST=0?305),遗传变异主要在居群内(分别为93?51%和89?41%),而居群间的遗传变异较低(分别为6?49%和10?59%)。主成分分析和STRUCTURE聚类分析均支持大理茶和普洱茶为不同的组,过渡型大理茶主要由大理茶驯化而来,并在栽培过程中与大理茶产生了遗传分化。在混栽的大理茶和普洱茶居群间存在由大理茶向普洱茶的明显基因渐渗,证实了大理茶参与了普洱茶的驯化过程。最后,讨论并提出了对大理茶和普洱茶古茶树资源保护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52.
在资源调查的基础上,通过低海拔地区栽培试验,研究了野生珍稀食用植物皱果赤瓟的资源特性和栽培技术.结果表明:不需要采取特殊保护措施,能正常生长发育;能以常规可行和繁殖方式进行生产;能提高产量和品质.为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3.
田璐妍  黄小珍 《遗传》2023,(9):754-764
全球气候变化和人口快速增长严重威胁世界粮食安全,现有作物难以满足人类未来的粮食需求,亟需高产优质且环境适应性强的作物品种。利用野生种质资源进行快速从头驯化,获得可应用于育种的新种质是应对粮食安全问题的新策略。开花时间性状是决定作物种植区域和最终产量的重要因素,在作物驯化中常常受到选择。目前在从头驯化中,通常直接利用控制作物开花的主效基因来改造开花性状,基因数量非常有限且功能较为单一。植物成花转变受到环境和内源性信号的复杂调控,本文提出利用调控开花基因表达的重要蛋白质的可逆行为变化——蛋白质相分离定向改造蛋白功能,从而精准控制开花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能为从头驯化中开花性状的分子设计提供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