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1篇 |
免费 | 2565篇 |
国内免费 | 1137篇 |
专业分类
857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06篇 |
2024年 | 180篇 |
2023年 | 200篇 |
2022年 | 254篇 |
2021年 | 277篇 |
2020年 | 305篇 |
2019年 | 237篇 |
2018年 | 172篇 |
2017年 | 231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259篇 |
2014年 | 346篇 |
2013年 | 260篇 |
2012年 | 359篇 |
2011年 | 377篇 |
2010年 | 330篇 |
2009年 | 379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354篇 |
2006年 | 296篇 |
2005年 | 269篇 |
2004年 | 222篇 |
2003年 | 248篇 |
2002年 | 265篇 |
2001年 | 222篇 |
2000年 | 207篇 |
1999年 | 160篇 |
1998年 | 165篇 |
1997年 | 141篇 |
1996年 | 115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02篇 |
1993年 | 82篇 |
1992年 | 103篇 |
1991年 | 89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107篇 |
1988年 | 52篇 |
1987年 | 35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4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20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4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5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了解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多位点序列分型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住院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脓液培养为肺炎克雷伯杆菌的23株菌株,对23株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应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2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菌株对1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应用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认试验了解23株菌株的产ESBLs情况。结果23株菌株经过多位点序列分型:ST23为最主要序列型,共有10株,ST25、ST30、ST65、ST86、ST163、ST367、ST375、ST380、ST660、ST700及ST806各1株,2株为新的ST型,未发现文献报道的产耐碳氢酶烯酶的常见sT型;23株菌株的药敏结果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等8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0%,对头孢呋辛耐药率4.4%,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ESBLs确认试验其中22株为ESBL^-;1株为ESBL^+。结论收治的致细菌性肝脓肿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均为敏感菌株,可以经验性的选用青霉素(三代头孢)复合制剂,避免碳氢酶烯类抗生素的乱用及滥用。 相似文献
52.
Photorhabdus luminescens细菌与昆虫病原异小杆属Heterorhabditis线虫专性共生。初生型共生细菌产生两种胞内晶体蛋白CipA and CipB,为共生线虫提供营养。为探索Cip蛋白是否对自由生活的全齿复活线虫Panagrellus redivivus具有类似的营养功能,建立了Cip蛋白的重组酿酒酵母表达体系,并用于饲喂无菌的P. redivivus线虫J1幼虫。重组酿酒酵母表达的Cip蛋白能为线虫所利用,表现为营养支持作用,体现为线虫生长发育速度的加快以及繁殖能力的提高,说明Cip蛋白能为此种自由生活线虫提供营养来源。 相似文献
53.
记述采自中国西藏的叶蝉科大叶蝉亚科窗翅叶蝉属Mileewa Distant 1新种——易贡窗翅叶蝉Mileewa yigongana Yang,sp.nov.和斑大叶蝉属Anatkina Young 1新种——多色斑大叶蝉Anatkina polycolora Yang,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国农业大学昆虫学系。 相似文献
54.
线粒体是细胞内重要的细胞器,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近年来,研究表明,在多潜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s, PSCs)中线粒体表现出独有的特征,即在多能性状态下,PSCs主要依靠糖酵解提供能量,其分化期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代谢能力逐渐增强。相反,体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期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向糖酵解途径的转变是其成功重编程必需的代谢过程。另外,线粒体通过生物合成和形态结构的动态重塑维持了PSCs多能性、诱导分化及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Cs)的重编程。因此,本文综述了PSCs线粒体形态结构及其在调控PSCs多能性、合成代谢、氧化还原状态的平衡、分化及重新编程中的作用,为深入了解线粒体调控PSCs功能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5.
彩绒革盖菌CV-8胞外漆酶的诱导、纯化及部分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彩绒革盖菌(Coriolus versicolor)漆酶的生产条件和性质,对其进行了硫酸铵盐析、半透膜透析、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Sephadex G100柱层析纯化,粗酶液被纯化36.1倍,比活力10180u/mg,回收率44.6%。凝胶过滤法测定酶的分子量为62kDa。研究了漆酶的产酶曲线及酶作用最适条件。结果表明在该培养条件下,彩绒革盖菌第11d达产酶高峰,峰值酶活为398u/ml,酶作用的最适pH值为4.6,最适温度为25℃,Mg2 、Mn2 、Cu2 对漆酶有激活作用,而Ag 、Fe3 和Cl-则抑制漆酶活性。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的表观Km值为892×10-3mol/L。该菌可作为木质素降解和环保工业漆酶生产菌种。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EB病毒编码的潜伏膜蛋白1(LMP1)对核转录因子Ets-1表达和活化的影响,并证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RK1/2)参与了该过程,选用可调控表达LMP1的鼻咽癌细胞系L7,应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p-ERK蛋白质表达,免疫共沉淀-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ts-1磷酸化状态,使用ERK1/2特异性小分子阻断物PD98059作用后,蛋白质印迹法检测p-ERK、Ets-1表达及磷酸化变化.结果显示:在L7细胞中诱导性LMP1可促进p-ERK、Ets-1蛋白质表达及其苏氨酸残基磷酸化,在一定范围呈时间和剂量效应;通过PD98059对诱导性LMP1作用的干预发现,p-ERK大部分表达被阻断,而Ets-1表达及其苏氨酸磷酸化也被部分阻断,以上结果提示ERK部分介导了LMP1诱导Ets-1表达和活化. 相似文献
57.
为探索铜绿假单胞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骨架特性的变化规律及可能的机制。采用微管吸吮实验技术并结合细胞ELISA、图像分析等方法研究体外绿脓杆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显示细菌粘附后1h肠上皮细胞活力即开始下降,3h后IEC面积明显减小,而细胞周长无明显变化;胞内骨架蛋白减少,且随孵育时间的延长愈趋明显;细胞弹性系数K1、K2在粘附后3h明显降低,同时伴有粘性系数μ也明显下降。以上结果表明绿脓杆菌粘附肠上皮细胞后,细胞骨架成分改变,细胞骨架功能受损害,最终导致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58.
UGPase和反义4CL基因对转基因烟草纤维素和木质素合成的调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源于紫穗槐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UGPase)基因、反义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基因以及两者的双价基因分别转移至烟草中。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证实外源基因已整合到转基因烟草基因组中。测定全纤维素和Klason木质素含量的结果显示,增强UGPase基因的表达可提高转基因植株的纤维素含量,但对木质素含量没有影响;抑制4CL基因的表达可显著降低转基因植株的木质素含量,但对纤维素含量没有影响;转移双价基因的转基因植株中纤维素含量增加而木质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9.
从产L-丝氨酸菌株假单胞菌N-13中纯化了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丝氨酸羟甲基转移酶酶活力在pH=7.0~9.0间稳定,最适宜pH=8.0;酶的最适温度为35℃,在30~40℃水浴30 min酶活力未见明显下降.磷酸吡哆醛的最适添加浓度为25 μmol·L-1.研究了不同金属离子对酶活力的影... 相似文献
60.
本研究以大黄鱼和鲈为实验对象,探讨饲料中添加植酸酶(PY)和非淀粉性多糖酶(WX和VP)对其氨氮和可溶性磷(PO3-4-P)排泄的影响.以含植物蛋白的饲料为基础饲料,分别向每千克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酶的活性为2500IU/g)、 800mg WX(主要包括葡聚糖酶、戊聚糖酶和纤维素酶,各种酶的活性皆为50IU/g)、 400mg VP(主要为木聚糖酶,酶的活性为1000IU/g)以及800mg WX 400mg VP配制出5种实验饲料.实验鱼在海水网箱中经过8周的摄食驯养后,转入室内水族箱中进行氮磷排泄测定实验.在水族箱中经2天的适应后,测定饥饿状态下氨氮及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然后饱食投喂,并连续测定摄食后48h内鱼体氨氮和可溶性磷的排泄率.实验期间水温为26.5-32.5℃,盐度为32.5‰-36‰,溶氧在7 mg/L以上.实验结果表明,饥饿状态下实验鱼的氨氮和可溶性磷排泄不受实验饲料影响(p>0.05).而在饱食条件下,实验饲料中添加非淀粉性多糖酶(WX、VP及WX VP)显著降低了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p<0.05),而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氨氮排泄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饲料处理对实验鱼可溶性磷的排泄率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添加植酸酶组实验鱼的可溶性磷排泄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