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81.
冯从经  郭晓丽  翟会峰 《昆虫学报》2010,53(12):1404-1409
为研究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幼虫体内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prophenoloxidase activating proteinase, PAP)表达调控的分子机理, 本研究根据不同昆虫酚氧化酶原激活蛋白酶基因序列的保守区域, 设计合成简并引物, 采用RT-PCR技术从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中扩增出PAP的一段cDNA片段, 大小为509 bp, 编码169个氨基酸, 预测分子量为18.7 kD, 理论等电点(pI值)为5.1。该基因序列中含有丝氨酸蛋白酶样结构域中保守的催化三联体, 不含发夹结构域。BlastP分析结果表明: 该片段的氨基酸序列与烟草天蛾Manduca sexta PAP-3和冈比亚按蚊Anopheles gambiae发夹型蛋白B1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 为47%; 与烟草天蛾PAP-2、家蚕Bombyx mori PPAE、 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PPAE-3、 蓖麻蚕Samia cynthia ricini PAP和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丝氨酸蛋白酶7的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分别为45%, 45%, 44%, 43%和41%。构建系统发育树, 对其进化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结果显示: 亚洲玉米螟PAP与烟草天蛾PAP-3和斜纹夜蛾PPAE-3的亲缘关系较近, 与黑腹果蝇丝氨酸蛋白酶7和冈比亚按蚊发夹型蛋白B1的亲缘关系较远。这些结果说明克隆得到的cDNA片段为亚洲玉米螟幼虫PAP基因靠近羧基端的部分序列。  相似文献   
182.
从杉木林土壤中筛选到5株高效解酚菌(F2、F3、F4、F7、F15),结果表明,F4、Fd,F2、F155d能将600rng·L-1的阿魏酸降解完,F7的降解率为91.3%;F4、F3、F2、F7d,F15、4d能将600mg·L-1的对羟基苯甲酸完全降解;5株解酚菌对邻香草醛的降解能力较弱,除F25d能将300mg·L-1的邻香草醛完全降解外,其余4株5d的降解率为83%~96%.同时发现,F4能抑制杉苗生长,而其余4株则能在不同条件下促进杉苗生长,将5种菌按等比例混合使用,在土壤添加酚酸的情况下,仍能促进菌根苗Z和非菌根苗生长,杉木苗干重增长率为8.9%~168%.  相似文献   
183.
棉铃虫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微量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昆虫血淋巴黑化的形成由激活酚氧化酶原的级联系统所引发 ,酚氧化酶在昆虫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作用。用抗凝剂从棉铃虫血淋巴中分离获得了血浆及完整的血细胞 ,以L DOPA为底物 ,牛胰蛋白酶为激活剂 ,测定了血浆及血细胞裂解液中酚氧化酶及酚氧化酶原的活性。结果表明 ,血浆及血细胞中两者都有一定量的分布。这一昆虫血淋巴酚氧化酶的微量测定方法 ,所需样品量少 ,耗时短 ,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184.
植物多酚属于苯丙烷衍生物,包括酚酸类、芪类、姜黄素类和黄酮类等.它们具有抗氧化、扩血管、抗血凝、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生理药理活性,在医药、食品、化妆品、化工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市场.微生物具有生长快、培养简单、可工业化等优点,成为异源合成天然产物的重要宿主.近年来,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促进了植物天然产物的微生物合成,并取...  相似文献   
185.
应用TGGE指纹图谱技术对两个曝气池细菌种群的动态变化及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每3d进行1次,共8个监测时期中同一曝气池活性污泥的16SrDNAV3-PCRTGGE指纹图谱基本一致,图谱间的相似性系数(Cs)为100%。同一曝气池不同位点活性污泥的TGGE指纹图谱也完全一致。功能不同曝气池活性污泥TGGE指纹图谱存在差异,Cs为83.3%。对TJ1活性污泥TGGE图谱中9条主要条带回收、扩增、克隆建库,每个条带选4个转化子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TGGE条带是由序列不同的片段组成。32个序列在97%的相似性下分成16个分类操作单元(OTU),14个OTU与GenBank中已登录的细菌种群的同源性≥97%,2个OTU的同源性为95%和94%。与10个OTU同源性较高的细菌类群是在活性污泥或污染环境分离或发现的,与8个OTU相似的细菌类群目前尚无法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186.
地丁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紫花地丁中首次分得四个有机酸,一个酰胺和一个黄酮甙,其中二十四酰对羟基苯乙胺为一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87.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生长调节物质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对不同生长时期丹参植株中非结构糖含量、碳/氮比及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并进一步测定培养基中不同浓度蔗糖、葡萄糖、果糖对丹参毛状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积累的影响,对盆栽实验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S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中蔗糖含量有增加趋势,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及GA3处理的丹参花后期植株中蔗糖积累均有降低趋势;且SA、MeJA和GA3处理对花后期植株地上和地下部分碳/氮比的影响不同。然而,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及花后期植株地上部分和根中还原糖含量、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还原糖含量均显著增加;同时,SA和MeJA处理的丹参幼苗根中迷迭香酸含量,以及SA、MeJA、GA3处理的花后期植株根中迷迭香酸含量和丹酚酸类总量显著增加。毛状根培养结果进一步证明,葡萄糖促进毛状根中迷迭香酸的产生,增加丹酚酸类总量,毛状根中迷迭香酸、丹酚酸B的积累及丹酚酸类总量与培养基中蔗糖浓度不相关。可见,丹参(植株)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产生和积累受SA、MeJA和GA3的诱导,其与碳/氮比及植株中蔗糖含量没有相关性,推测植株中葡萄糖含量的增加促进根中丹酚酸类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8.
酚顿试剂对竹林土壤中酚类化合物的降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酚类化合物是农业和生态系统中主要的化感物质之一,大量积累在土壤中,抑制作物和林下植物生长,导致农作物减产、连作障碍和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用过氧化氢(H2O2)与硫酸亚铁(Fe2 )所组成的酚顿试剂研究了化学氧化法对化感物质(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和胡桃醌)、竹林土壤提取物及竹林土壤中对香豆酸的降解作用。过氧化氢与硫酸亚铁的摩尔比为15:1的酚顿试剂,过氧化氢与酚类物质浓度比为8:1时,对酚类物质的降解效率最高。以8×10-3mol/L(0.028%)的H2O2,5.4×10-4mol/L(0.075%)的FeSO4和10-3mol/L的酚类物质组成的反应体系中,反应10min和30min后,对香豆酸的降解率分别为55%和74%;对羟基苯甲酸的降解率在10min时达90%以上;而胡桃醌在10min时已经完全被降解。酚顿试剂处理土壤酚类提取物时,可使其中主要的化感物质对香豆酸降解75%。用含0.1%和1%H2O2的酚顿试剂处理竹(Bambusa chungii)林土壤,土壤对香豆酸的降解率分别为32%和37%。竹林土壤中存在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但没有检测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土壤中的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可能迅速分解外加的过氧化氢,一方面缩短过氧化氢处理的作用时间和降低降解效率,另一方面可分解过剩的过氧化氢。这说明酚顿试剂是降解土壤和培养液中有害化感物质的有效化学氧化剂。  相似文献   
189.
从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ete chrysosporium)发酵液中分离纯化到一个新的具有酚氧化活力的低分子组分, 命名为Pc因子. 该组分分子量在600 Da左右, 含Glu, Gly, Val三种氨基酸残基, 其紫外和红外光谱也显示Pc因子含有氨基酸, 氨基酸的Cα信号在13C-NMR方法中也可检测到. 该物质对热稳定, 在酸性条件下易失活, 弱碱性条件下保持稳定. 它具有螯合Fe3+的能力, 并能够将Fe3+还原为Fe2+, 但不能产生羟基自由基HO·. 在不需要Mn2+和H2O2激活的条件下能够氧化酚型木素模型物2,6-二甲氧基酚(2,6-dimethoxyphenol, 2,6-DMP), 2,2′-连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athiazoline-6-sulfinic acid), ABTS)和丁香醛连氮, 其氧化作用需要金属离子和O2的参与, 为木素生物降解过程中的一类新的氧化机制, Pc因子在此氧化还原体系中执行电子传递体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0.
大麦生育酚(tocopherols,T)和生育三烯酚(tocotrienols,T3)是重要的抗氧化功效成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分析了大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及其异构体成分的含量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在大麦籽粒发育过程中,籽粒总生育酚和总生育三烯酚含量随籽粒发育进程不断升高,抽穗后发育第30~35天合成积累速率最快,占总含量50%左右;颖壳中的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及其异构体含量显著低于去颖壳后籽粒中的含量;在籽粒发育不同阶段异构体α-T和α-T3含量较高且变化大,其他6种异构体(β-T、γ-T、δ-T、β-T3、γ-T3和δ-T3)含量低且基本恒定。说明大麦籽粒生育酚和生育三烯酚及其异构体成分的积累速率和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