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565篇
  84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5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22.
鹤山亚热带丘陵人工林群落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23.
红松阔叶林倒木贮量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在森林倒木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长白山红松阔叶林倒木贮量的动态,涉及红松阔叶林倒木分解及其贮量的动态规律。研究表明,倒木分解,除心腐木外,均由表及里进行;倒木分解速率在其它生态条件相同时因树种、直径和部位而异。红松阔叶林倒木贮量动态包括现有倒木贮量和倒木年输入量两个分解动态过程,现有倒木贮量在头100年其干重迅速减少,其中椴树比红松尤速,前者分解91%,后者为72%.林地倒木贮量动态与倒木年输入量分解动态相似,但前者在分解初期贮量增加较大,因为部分现有倒木未完全分解;100年后趋于一致,并恒定于16~17t·hm-2,直至群落的顶极阶段结束.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调查了人工松林中狒狒结群大小和家区面积与树木剥皮率的关系。于2003年9月至2004年8月间每月对每个狒狒结群进行5天观察,采用足迹计数法统计狒狒结群大小,对不同结群狒狒家区内具有新旧剥皮的树木数进行统计,以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狒狒结群大小和家区面积与树木剥皮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定居和访问松林的狒狒结群分布型不受结群和家区大小的影响而与季节有关。树木剥皮与狒狒结群大小和家区面积均无相关性,特别是雨季更是如此,揭示狒狒对树木剥皮不是对食物和水源短缺的反应。树木剥皮具有很大的月份间变异,与狒狒群定居和访问利用松林亦无相关。树木剥皮率与狒狒结群大小的关系说明树木剥皮是由于狒狒结群中少数个体的偶然剥皮行为造成的。  相似文献   
25.
基于树冠竞争因子的落叶松人工林单木生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孟家岗林场落叶松人工林14块固定标准地的两期调查数据(2007、2009年),通过分析树冠变量与林木生长的关系,构建了2个树冠竞争指数(CIa、CIb),并将其作为单木竞争指标构建了落叶松人工林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二个树冠竞争指数优于Hegyi竞争指数(CI),落叶松各个竞争指数与林木断面积生长量相关性大小顺序为CIbCIaCI。随着对象木影响圈的扩大,竞争指数趋于稳定,对模型的拟合效果有所提高。林木大小是影响落叶松单木生长的主要因子,胸径越大,单木生长量越大。通过引入与距离有关的树冠竞争指数将单木模型的拟合优度提高了5.6%。本文构建的与距离有关的单木生长模型可以很好地预估人工落叶松单木的断面积生长量。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人工混交林群落结构特征和物种多样性关系,对广州龙眼洞林场内闽楠(Phoebebournei)-樟(Cinnamomum camphora)人工混交林进行群落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0.37 hm2样地内共有128种植物9 563株,隶属于57科99属;其中乔木35种,灌木61种,草本98种。在乔木层中,重要值排名前5的植物分别是山乌桕(Triadica cochinchinensis)(33.86%)、闽楠(17.24%)、樟(12.96%)、三桠苦(Melicopepteleifolia)(7.92%)和山苍子(Litseapungens)(3.70%);灌木层以茜草科(Rubiaceae)植物为主;草本层以禾本科(Poaceae)植物为主。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的Shannon-Wiener指数分别为1.230、1.708和1.754,Simpson指数分别为0.635、0.680和0.707,表明该人工混交林下草本物种丰富。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NMDS)表明,不同样方的物种组成相似性并不一致,部分样方含有偶见种。群落的径级结构呈倒“J”型,其中11.64%为幼苗,苗木占比6....  相似文献   
27.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树木茎干夜间水分活动机制,该研究针对华北平原典型杨树(Populus spp.)人工林夜间液流和茎干充水的时空动态及其环境影响因子进行探究。该研究以雨养条件下毛白杨(Populus tomentosa)为研究对象,在不同生长时期,利用热扩散法对茎干不同高度处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对土壤含水率以及气象因子进行同步测定,对比不同时期各高度夜间液流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雨季前,茎干0.35和1.30m处夜间液流占日总液流量的比例显著高于雨季后,而雨季后茎干7.00 m处夜间液流占比提高了49%。雨季前,茎干各高度处夜间液流速率同步性较高,且随茎干高度增加逐渐递减。雨季后,夜间用水主要来源由根系吸水转变为下部茎干储水,基部夜间液流速率降低66%,不同高度夜间液流的空间特征也发生变化。雨季前后, 4.00–7.00 m茎段为茎干充水的主要发生部位,平均日充水量达4.16 L,而1.30–4.00 m茎段充水量明显低于其他高度茎段,可能主要发挥输水功能。水汽压亏缺、气温和3m深土壤含水率对雨季前后各高度处夜间液流均有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但这种驱动作用在雨季后明显减...  相似文献   
28.
黄土丘陵区人工沙棘蒸腾作用研究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阮成江  李代琼 《生态学报》2001,21(12):2141-2146
通过对沙棘叶片的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及其相应环境因子的测定,探讨黄土丘陵区安塞人工沙棘林的水分生理生态特征.结果表明沙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具明显的日变化,两者的变化趋势相似,5、7月份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6、8、9月份日变化曲线呈双峰型;在生长季(5~9月份)中7月份蒸腾速率最大,5、9月份较小,5月份(0.3900g/(g·h))仅为7月份(0.9350g/(g·h))的41.95%;沙棘林在生长季的蒸腾耗水量为257.56mm(占同期降雨量的63%),与降雨量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关系.沙棘林的蒸腾耗水量在降雨量不同的月份有明显的差异,9月份(降雨量为43.2mm)的蒸腾耗水量为7月份(降雨量为130.1mm)的25.9%.黄土丘陵区安塞的环境条件基本满足沙棘生长的要求,沙棘可作为该区造林恢复植被的先锋树种.  相似文献   
29.
以贵州西南部喀斯特山区35年生和14年生花椒林为研究对象,并以未退耕旱地为对照,研究表层土壤(0~20 cm)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有机碳矿化特征,探讨土壤有机碳周转对不同花椒种植年限的响应。结果表明:随团聚体粒径的降低,两种年龄花椒林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倒"V"形分布,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主要出现在5~2、2~1和1~0.5 mm 3个粒级中;与旱地相比,花椒种植明显增加了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并以14年生花椒林较高,而35年生花椒林存在较明显的衰减;随花椒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呈递减趋势,但土壤有机碳周转半衰期以14年生花椒林较长,显著高于旱地和35年生花椒林,表明14年生花椒林土壤有机碳更易累积,表现出较好的土壤碳固存能力;喀斯特山区种植花椒后,土壤有机碳存在"汇-源"的转换过程,因此花椒种植应注重长期维护管理,防止土壤质量的衰退。  相似文献   
30.
落叶松人工林土壤酸度与有机磷形态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生态学报》2005,25(11):2841-2847
通过东北东部山地落叶松人工林不同发育阶段土壤酸度变化规律以及与有机磷形态相关关系的研究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落叶松根际土壤水解性总酸度都高于非根际土壤,而交换性酸与总酸度的比值则相反;落叶松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增大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呈降低趋势,而非根际土壤活性酸(pH值)(除成熟林外)、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交换性酸、土壤交换性铝、土壤水解性总酸度和交换性酸/总酸度的比值随林龄的增大呈显著增大趋势。但由于暗棕壤具有较强的缓冲性能,并且土壤活性酸(pH值)由幼龄林到成熟林随林龄的变化范围为5.27±0.25~5.93±0.12,因此,在落叶松树种适生的范围之内,不需施用石灰调节土壤的酸度。各年龄阶段森林根际土壤酸度与根际土壤有机磷形态相关密切。随着土壤潜性酸度的增加,各年龄阶段森林土壤有机磷总量、中稳性有机磷和高稳性有机磷含量降低。活性有机磷分别与活性酸、水解性总酸度呈显著正相关,其与水解性总酸度相关性随林龄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