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丘华兴   《广西植物》1989,9(3):193-195
<正> 作者于1985—1986年在广东省汕头市普查中草药资源期间,曾注意到一种具香味的草药,据具花的标本;其花柱3裂,柱头为杯状集粉杯围绕,确认为离根香属(Calogyne R.Br.)植物。此后,陆续查阅华南植物研究所(SCBI)、厦门大学生物系(XMU)和广西中医药研究所(GXMI)收藏的最近30年来我国植物学工作者采集的标本,澄清本属植物分布于我国的福建、广东、海南和广西;毗邻我国广西的越南(芒街)为分布新纪录。  相似文献   
132.
本文对云南产牛肝菌属的分组和牛肝菌组下的亚组进行了初步组合;并报道了该属的一新组(鳞柄牛肝菌Sect.Squamulistipites Zang Sect.nov.)及两新种(鳞柄牛肝菌Boletus squamulistipes Zang sp.nov.和橙香牛肝菌Boletus citrifragrans Chiu et Zang sp.nov.)。  相似文献   
133.
国产芸香科九里香属化学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里香是芸香科的一个小属,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及中南半岛,少数个别品种向西南 延伸至印度和斯里兰卡及向东南伸展至澳洲东北部。 我国境内共有8种和1亚种。 九里香 属植物含丰富的生物碱和香豆精,其中包括不少生物活性成分,民间亦每每选用该属植物作传 统草药。最近又从千里香的根部分离得一种新的双吲哚生物碱,命名为月橘烯碱; 该成分有强 效的抗着床活性,对计划生育有重大意义。在发掘月橘烯碱的自然资源的研究过程中,作者分 析了国产的8种九里香属植物,发现该属植物可以划分为两组,即九里香组和棕茎组。九里香 组之成员跟棕茎组的在形态上有明显分别,而且前者之根部含抗着床成分月橘烯碱和8-戊烯 化香豆精,但后者之根部则含咔巴唑生物碱。初步分析了澳洲的卵叶九里香和泰国的暹罗九 里香,其形态及化学成分亦支持将该属分为两组。作者据此发表新组合。  相似文献   
134.
鲜义坤  白庆余 《动物学杂志》1991,26(5):38-41,18
冬季每日5mg剂量丙酸睾丸素连续肌注25天,可使成年雌雄麝鼠香腺增大、增重,腺泡细胞增多和成熟;雄激素通过控制腺泡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生长发育直接调节香腺的体积、重量以及分泌活动。冬季递增补加光照60天,每日3小时20分至5小时39分,强度平均为187勒克斯,可使育成雄鼠(4—6月龄)的睾丸、香腺增大、增重;光周期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睾丸轴系间接影响香腺。  相似文献   
135.
从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鄂西香茶菜 Rabdosia henryi(Hemsl)Hara 干叶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新的二萜,命名为鄂西香茶菜甲素。根据光谱及化学证据,确定其结构为7α,14β-二羟基-19α-羟甲基-16-贝壳杉烯-11,15-二酮。体外抗癌试验表明,甲素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36.
据已有文献记载,香姜(姜科)(Alpinia coriandriodora D. Fang)仅分布于广西,现首次在越南发现其分布。该种在形态上与竹叶山姜(A. bambusifolia D. Fang)相近,但其叶片椭圆状披针形、唇瓣浅黄色及带红褐色条纹和花药附属体三角状而与后者有别。提供该种详细的形态学描述以及图版,亦包括在越南的分布及生态的资料。凭证标本保存于越南国立自然博物馆(VNMN)和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IBSC)。  相似文献   
137.
目的:对药用植物和香料植物香紫苏叶片表面结构进行观察,同时对叶片表面的元素种类和含量进行分析。方法:利用Quanta 200扫描电镜对香紫苏叶片表面进行观察,利用EDAX-9100能谱仪对选定区域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的线扫描和面扫描分析。结果:香紫苏叶片表面被覆大量表皮毛,且香紫苏叶片表皮毛中的C、O和K元素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其他元素分布则比较均匀。结论:电子探针可以快速对叶片表面特定区域以及特殊结构进行元素种类和含量分析。  相似文献   
138.
2种生物有机肥对葡萄芳香物质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7月22日对5年生‘贵人香’葡萄分别用生物有机肥Ⅰ号和Ⅱ号进行0.02%根施和0.01%叶面喷施处理,待果实成熟后(9月22日),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及气相-质谱联用技术测定葡萄果实的芳香物质含量,以探讨2种生物有机肥对‘贵人香’葡萄果实香气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种生物有机肥各处理的芳香化合物的检出种类分别为33、28、31、27种,均显著高于对照的22种,但对芳香化合物检出率的影响不显著。(2)使用生物有机肥对‘贵人香’葡萄果实中相对含量最多的4种芳香化合物2-己烯醛、己醛、2-己烯-1-醇、1-己醇的影响不显著,但可显著提高具有特殊香味的橙花醇、里那醇、松油醇、大马酮的相对含量,其中根施0.02%生物有机肥Ⅰ号与对照的差异最显著,橙花醇、里那醇、大马酮相对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了320.0%、485.7%、860.0%,松油醇的相对含量为0.63%,在对照中未检测出。(3)使用生物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葡萄果实中酮、酯、酸、苯衍生物、烯烃类化合物相对含量,各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分析黄龙病高发区的九里香植株叶及茎干中内生细菌,为寻找具有抗柑橘黄龙病的内生细菌奠定基础。【方法】利用平板培养法及基于16S rDNA的限制性酶切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序列分子鉴定法,对九里香植物内生细菌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在兼性厌氧的生长环境下,从九里香植株中分离获得可培养内生细菌26株,分属于9个细菌属的14个种,其中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IF=19.23%)、芽胞杆菌属(Bacillus sp.)(IF=38.46%)为九里香可培养内生细菌的优势菌属。茎干中内生细菌丰度高于叶中内生菌丰度。建立了九里香内生细菌16S rDNA文库,对文库质量检测显示,该克隆文库的覆盖度(Coverage C)为94.97%,结合Rarefaction曲线分析,表明所构建的克隆文库是相对充分的。对文库中179个阳性克隆进行HaeШ、MspⅠ、RsaⅠ3种限制性内切酶分析,得到20个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其中沙雷氏菌属(Serratia sp.)为九里香植株中内生细菌的绝对优势菌属。测定了14株内生细菌的功能,其中9株菌能产生吲哚-3-乙酸(IAA);具有抗生素(phlD)合成能力的内生细菌有4株;结合nifH和NFb固氮培养基确定有3株内生细菌具有固氮能力;1株内生细菌具有ACC脱氨酶合成能力;8株内生细菌具有铁细胞合成能力;3株内生细菌具有淀粉水解能力;2株内生细菌显示强阳性的蛋白酶合成能力,4株内生细菌具有以上4种功能。【结论】九里香植株中内生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并且可能对九里香植株生长发育及抗生物和非生物胁迫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40.
为了探讨壳寡糖(COS)用作环江香猪饲料添加剂的可行性,试验选用21日龄断奶的环江香猪12头,随机分为2组,每组6头,分别饲喂添加0.5%COS的基础日粮和添加抗生素的基础日粮,试验期为14 d。试验结束时采集仔猪血液,肝素抗凝,离心分离血浆,测定生化参数;处死后取回肠和盲肠内容物,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其中双歧杆菌、乳酸杆菌、链球菌、大肠杆菌和总细菌的数量。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壳寡糖组仔猪碱性磷酸酶活性显著增加(P<0.05),血氨和尿素氮含量有降低趋势(P>0.05);壳寡糖组回肠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链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盲肠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显著增加、大肠杆菌和链球菌数量显著降低(P<0.05)。上述结果提示,壳寡糖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环江香猪蛋白质代谢和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增强其肠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