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6 毫秒
91.
赵超  范朋飞  肖文 《动物学杂志》2015,50(1):141-144
2014年11月1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墨脱县于墨脱公路海拔1 437 m处(29°35′45″N,95°28′25″E)路边灌丛中发现1群约7只黑胸楔嘴鹩鹛(Sphenocichla humei),经查阅文献,确认这是该物种在中国于印控藏南地区之外的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92.
《遗传》2011,(4):346
【本刊讯】2011年3月28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新闻30分》和新闻频道(CCTV-13)的《新闻30分》及《新闻直播间》栏目,以"我国首次查清小熊猫身份之谜"对云南大学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于黎研究员课题组研究成果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93.
氮肥和密度对双季杂交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祥  青先国  艾治勇 《生态学杂志》2012,31(12):3094-3101
以早稻“陆两优996”,晚稻“Y两优86”为试验品种,设4个氮肥水平、3个栽插密度,研究了双季超级杂交稻在不同氮肥水平和栽插密度条件下的干物质积累、冠层光能截获率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特性.结果表明:早晚稻产量与氮肥水平呈现单峰曲线关系,以中氮处理产量最高,分别为10245.04和11015.37 kg· hm-2,有效穗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每穗实粒数以中氮处理(早N135、晚N180)最高,分别达143.92和142.80粒·穗-1;3个栽插密度之间早晚稻产量差异不显著,且对早稻产量构成因子无显著影响,但对晚稻有效穗、结实率的影响有极显著差异,高密度处理有效穗高、结实率低,低密度处理有效穗低、结实率高;氮肥与密度互作对早晚稻产量均无显著影响,但从高产高效节氮栽培综合考虑,双季早稻“陆两优996”和晚稻“Y两优86”的适宜施氮量分别为135和180 kg· hm-2,栽插密度为45×104和30×l04穴·hm-2.  相似文献   
94.
紧凑型夏玉米群体的辐射截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测量了紧凑型夏玉米 (掖单 1 3)群体的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 PAR)的反射率、透过率和截获率 .结果表明 ,紧凑型夏玉米具有直立型叶片的透光和截获特点 ,抽雄前总辐射和 PAR的消光系数分别为 0 .2 84和 0 .40 1 ,良好的透光特性使紧凑型夏玉米比平展型的能承受更大的种植密度 .雄穗的透过率约为 75% ,去掉部分雄穗能改善叶簇的光照条件 .本文探讨了总辐射和 PAR的日平均截获率 (āQ)和 (āu)和绿色叶面积指数 ( L )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
【背景】广东省是中国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入侵昆虫引发的生物灾害日趋严重。【方法】根据广东省各地区的野外调查结果及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汇总分析了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种类、原产地、入侵地、地理分布格局。【结果】据统计,在广东省造成一定程度危害的外来入侵昆虫种类共计30种,以蚧类最多,占30.00%;在广东省的外来入侵昆虫中,原产于亚洲的种类最多,为12种,占40.00%,其中东盟8种,北美洲、南美洲各占20.00%、16.67%,从非洲、欧洲和大洋洲传入的分别占10.00%、3.33%和3.33%;外来入侵昆虫的首次发现地位于广东省的有17种,占56.67%,且全部位于珠三角地区,海南省的占20.00%,云南省的占10.00%,出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北京市、上海市的均为3.33%;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地理分布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珠三角地区外来入侵昆虫物种数量较多,粤西地区相对次之,粤北和粤东地区相对较少。【结论与意义】明确广东省外来有害昆虫的入侵现状及地理分布格局,可为广东省外来入侵昆虫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6.
《植物生态学报》2017,41(6):661
Aims Plants can enhance their photosynthetic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by adjusting canopy structure and radiation intercep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was to quant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nopy structure (crown depth and crown area) and light interception (LI) in a Salix matsudana stand under three different stand densities in a flood plain of Zhangye.Methods Our study site is located at the Heihe flood plain of Xichengyi in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 in the middle Heihe River, where S. matsudana is the dominant species. Based on stand density (10 m × 10 m), the S. matsudana community is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low density (I, 25-36 Ind.·plot-1), medium density (II, 37-48 Ind.·plot-1), and high density (III, 49-60 Ind.·plot-1). Community characteristics, soil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ach type were measured. At each plot, we measured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PAR), LI,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Pn), transpiration rate (Tr), crown depth, crown area, leaf area index (LAI), twig numbers, twig length, and bifurcation angle. The standardized major axis (SMA) estimation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 and canopy structure.Important findings With increasing in stand density, we found that soil moisture increased, and soil electric conductivity decreased, while twig length and crown depth increased, and PAR, twig numbers, bifurcation angle and crown area decreased. LAI and LI, Pn and Tr reached their maximum at the stand of medium densit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and negative correlation (p < 0.01),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LI, crown depth and crown area at low density (I), whereas low significant (p < 0.05) at high density (III), and high significantly positive correlation (p < 0.01) at the medium density (II). S. matsudana has more horizontal branches that reduce LI. Canopy thickness and increased crown area at low density. More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branches at high density, and a more balanced spacial distribution were found at medium density.  相似文献   
97.
【目的】芒果象属昆虫是我国禁止进境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北美洲和东南亚,寄主为芒果。其生活隐蔽,羽化孔未出现时看不出危害状,危害率可达30%~80%,严重影响芒果的产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口岸截获的芒果象甲的数量日益增多,表明该类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的风险越来越大。【方法】运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对2003—2015年全国口岸截获芒果象属有害生物的疫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3—2015年全国口岸共截获芒果象4156批次,22个直属局有截获记录。其中,截获芒果果核象甲3028批次,数量最多,占截获芒果象总批次的72.86%;芒果果实象甲和芒果果肉象甲相对较少,分别为837和291批次。截获芒果象的来源国主要为非洲和东南亚芒果象疫情分布国家和地区,且主要自进境旅客随身携带物中检出。【结论】我国口岸应加大对芒果象的检疫力度,保护我国农林业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98.
东北次生杨桦林土壤碳氮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汲常萍  王文杰  韩士杰  祖元刚 《生态学报》2015,35(17):5675-5685
土壤分级组分是研究其碳氮动态的基础,次生杨桦林作为东北地区主要的天然林类型,目前相关数据的欠缺状态要求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为此,采集0—10cm、10—20cm、20—30cm长白山次生杨桦林土壤,通过土壤颗粒组分物理化学分级方法,将土壤分成5种组分:沙和稳定团聚体土壤组分(SA)、酸不溶土壤组分(AI)、易氧化土壤组分(EO)、颗粒态土壤组分(P)和可溶性土壤组分(S),进而分析了不同组分的质量分数、碳氮含量、碳氮分配比例及红外光谱5类官能团相对含量,旨在探讨次生杨桦林土壤固碳、氮供应机制。结果显示,接近90%的土壤质量集中在稳定组分AI(66.21%)和SA(22.11%)上,导致稳定组分中碳截获量最大(占土壤总碳量的2/3),而且其C/N比活跃组分(P和EO)大2—9倍;与碳不同,由于活跃组分中N含量比稳定组分大4—80倍,致使活跃组分P和EO氮的分配比例最大,分别占土壤总氮的33.1%和26.0%;除了占土壤质量很少的P和S外,组分间以及组分内的碳氮间多具有显著相关关系。这种土壤碳、氮在不同组分间贮存方式的差异使得土壤碳储存稳定性更高、而N肥力供应更快速。伴随不同组分碳氮储存的变化,不同组分间红外官能团存在显著差异,AI组分中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均最低,而P和S组分中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均较高,绝大多数官能团相对含量与碳含量、氮含量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反映了官能团具有维持土壤碳氮的功能。同时,官能团与土壤C/N具有显著相关关系,反映出组分官能团相对含量的高低具有指示组分化学活性高低的作用。研究发现对于林分土壤的碳截获与氮供应的机制阐明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这为深入了解东北次生杨桦林碳氮动态及对未来气候的响应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9.
潘氏闭壳龟在四川省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 《四川动物》2000,19(3):156-156
潘氏闭壳龟(CuorapaniSong,1984)是宋鸣涛教授依据陕西省平利县徐家坝所采标本描述的种。美国CHErnst和WPMcCord(1987)依据动物商说在云南南部金平县与TaLau山(23°30′N,102°25′E)采集的标本发表克卡安闭壳龟(Cuorachriskarannarum)。赵尔宓(1989)指出后者应是潘氏闭壳龟的同物异名。因此,潘氏闭壳龟在我国的分布仅知有陕西平利和云南南部的一个可疑记录,而且呈不连续分布,两地相距达纬度10度。此龟数量稀少,虽然以后也曾听说有个别标本被采到,但并无确切产地的正式报道,因而其…  相似文献   
100.
据先期PNAS在线版报道,在一个幸存于吸入型炭疽肺炎综合症患体内分离到的蜡样杆菌中发现了编码炭疽毒素的质粒,这是首次在炭疽杆菌以外的自然微生物中发现完整炭疽质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