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144篇 |
出版年
2022年 | 3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1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5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2篇 |
2007年 | 8篇 |
2006年 | 8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2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3篇 |
1985年 | 1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是全世界分布的刺吸式传毒昆虫,其中Q型烟粉虱自2003年首次在昆明一品红上发现以来,该种群已在全国10多个省份广泛传播,并有逐步取代B型烟粉虱的趋势。然而,作为较早对外开放的沿海省份,广东省一直未有Q型烟粉虱在田间分布危害的报道。本文利用常规PCR、特异B/Q型烟粉虱引物扩增及DNA测序技术,对近期在广州长湴公园扶桑寄主上采集的烟粉虱种群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对该种群与国内外其它Q型种群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广州长湴公园扶桑寄主上采集的烟粉虱种群为Q型烟粉虱,在660 bp的mtCOI序列中,该Q型烟粉虱与来自江苏、云南及浙江的Q型烟粉虱种群分别有12个碱基差异;系统进化关系表明该Q型烟粉虱与江苏、云南的Q型烟粉虱最近,其种群的最初起源应为地中海西岸地区。相比B型烟粉虱,Q烟粉虱被认为具有更强的抗药性和传播植物病毒的能力,Q型烟粉虱在广东的首次发现,表明该烟粉虱种群已在广东野外定殖,其扩散动态、寄主范围及危害程度亟待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42.
本项研究工作表明,塔式生物滤池在处理模拟洗涤剂工业废水时,能够适应和克服一般好氧生化法所不能解决的泡沫问题,并对废水中的LAS和COD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根据实验结果,初步认为塔滤可应用于洗涤剂工业废水的生化处理,并向洗涤剂行业首次推荐这种废水生物学净化方法。从塔滤的生物膜中分离出了优势菌,经鉴定为一种气单胞菌(Aeromonas sp. D-4)。 相似文献
43.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2,(12):136
我国首次发现乙肝病毒受体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近日发现乙型肝炎(HBV)和丁型肝炎病毒(HDV)的功能性受体,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深入研究乙肝感染机制,并为感染及相关疾病提供有用的治疗靶点。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eLife杂志上。HBV及其卫星病毒HDV必须通 相似文献
44.
去年9月13日下午大同市物局接到大同县体局报告,在该县施:工的河北省路桥建筑公司在沙场挖沙过程中发现化石一件。随即大同博物馆接到通知,当日下午五点赶赴大同县了解情况,并对化石做了初步观察鉴定。21日我们对化石出土地点地层、地貌进行厂考古调查。 相似文献
45.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范围的不断扩大,无意引进的入侵种对我国农林生产和生态安全的威胁进一步加大,但至今鲜有关于我国外来入侵种的类群组成、原产地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的系统报道。因此,本文对我国234种无意引进的外来入侵种进行研究,以期为口岸检疫与监测提供参考。结果发现,这些物种属于7界16门27纲65目122科。昆虫纲和木兰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28.2%和33.3%。原产于美洲和欧洲的入侵种分别占总数的51.7%和24.4%。1969~2008年,昆虫纲的入侵种每10年的增加数量及其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分别从1969~1978年的2种和12.5%增加到1999~2008年的17种和77.3%。1899~2008年,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在每10年新增的所有入侵种中所占的比例基本稳定在55%~65%。1959~2008年,每10年新增的原产于美洲的入侵种中,昆虫所占的比例明显增加,从1959~1969年的0增加到1999~2008年的81.8%。这表明昆虫已成为我国外来入侵种中最主要的类群之一,美洲仍是其最主要的原产地之一。 相似文献
46.
不同株行距配置对夏大豆群体结构及光截获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田间试验(2006—2007年)为基础,分析了地上部干物质、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光能利用率和植株形态指标变化特征,夏大豆‘鲁豆4号’(Glycine maxcv.Ludou 4)在同一密度(3.09×105株/hm2)下设5种株行距配置方式,即行距×株距分别为18 cm×18 cm(A)、27 cm×12 cm(B)、36 cm×9 cm(C)、45 cm×7.2 cm(D)、54 cm×6 cm(E)。结果表明,大豆在生育期间干物质变化因株行距不同而产生差异,2006和2007生长季的各处理干物质分别在播种后第70天和90天达到最高,播种后第80天和100天时,A处理比E处理分别高21.6%和34.0%;不同层次干物质积累重心随行距加大有上移趋势。各处理LAI随行距扩大、株距减少有下降趋势,其中,A和B处理LAI表现较稳定,LAI相对较高且时间较长。光能利用率随行距加大有降低趋势,A和B处理显著高于E处理(P0.05)。夏大豆在不同株行距配置下,株粒数、百粒重与产量相关系数分别为0.941*和0.926*(2006年),0.995*和0.892*(2007年),随行距变小PAR透射率降低、截获率和光能利用率上升而产量增加,A和B处理产量显著高于E处理(P0.05)。说明夏大豆在雨养农业条件下,植株相对均匀分布可改善群体结构和增强光截获,进而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和产量。 相似文献
47.
<正>普通斑马又称平原斑马(Equus burchelli),隶属于奇蹄目马科,是一种极具观赏价值的大型哺乳动物。广泛分布于非洲,喜欢栖息在平原和草原,随季节和食物迁徙。普通斑马是社会性动物,习惯群体生活,规模较小的群体由1只雄性和2-6只雌性以及它们未成年的子女组成;或是由十几只未成年的雄性普通斑马组成;较大的群体则有几百只,它们通常是由若干个小规模的群体组成。雄性 相似文献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