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23.78±0.09g的南方鲇为实验对象,以Cr2O3作为测定饲料消化率的指示物,以大豆蛋白分别替代0%、13%、26%、39%、52%和65%的鱼粉蛋白,配制成6种等氮(粗蛋白48%)、等能(总能20KJ/g)的饲料,用于探讨饲料中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对南方鲇消化率及摄食率的影响。实验在27.5±0.02℃水温条件下进行6周,溶氧维持在5mg/L以上,光制为14L∶10D。结果表明,饲料中不同比例的鱼粉蛋白与大豆蛋白对南方鲇的消化率及摄食率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南方鲇对于物质、蛋白质、脂肪和能量的消化率随着大豆蛋白替代率的提高而逐步下降,当替代量为65%时,其消化率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而南方鲇的摄食率均随着饲料中大豆粉添加量的升高而升高,当大豆蛋白替代鱼粉蛋白超过39%时,摄食率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通过分析认为,消化率是限制南方鲇利用大豆粉的重要因素,而摄食率不是影响其利用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4株可用作饲料添加剂的纤维素分解菌,在不同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和厌氧发酵条件下,菌体蛋白含量、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发酵20h酶活性最高;供试菌都适宜在28℃恒温发酵;在厌氧条件下,39℃士2℃发酵12h、24h、36h,供试菌均可在PDA平板上正常生长,发酵48h供试菌生长和酶活均受不同程度的影响。研究为菌株的生产、保存和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3.
地鳖虫后若虫期蛋白质和能量的需要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索地鳖虫后若虫期对蛋白质、能量等营养物质的需要量 ,通过双因子交叉分组试验 ,比较了不同能量、蛋白质水平的配合日粮对地鳖虫后若虫期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的影响。结果为 :在蛋白质水平组中 ,1、2、3、4、5水平组粗蛋白质含量分别为 1 9 1 3 %、1 8 0 9%、1 7 0 7%、1 6 1 0 %、1 5 1 3 % ,日增重与其它水平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 ) ;在能量水平组中 ,A、B、C水平组消化能为 1 3 2 7、1 2 2 6、1 1 2 8mJ kg ,日增重与其它水平组差异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 )。结合各处理间饲料转化率的差异情况 ,筛选出地鳖虫后若虫期蛋白质和能量适宜需要量为 :粗蛋白 1 5 1 3 %~ 1 6 1 0 % ,消化能 1 1 2 8mJ kg。  相似文献   
84.
饲用纤维素酶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养殖业突飞猛进的发展 ,饲料行业面临资源短缺的状况愈来愈突出。然而 ,地球上最为丰富的可更新资源——纤维素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因此 ,如何成功地开始这一资源作为饲料原料 ,已显得尤为迫切。纤维素酶种类繁多 ,来源很广。不同来源的纤维素酶其结构和功能相差很大。由于真菌纤维素酶产量高、活性大 ,故在畜牧业和饲料工业中应用的纤维素酶主要是真菌纤维素酶。目前 ,利用纤维素酶降解纤维素达到其有效利用的方法 ,已成为国内外营养学家极为关注的课题。为此 ,本文就纤维素酶的特性、功能及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纤维素酶的种类自然…  相似文献   
85.
不同菌株同态发酵玉米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日强  张峰 《生态学报》2001,21(9):1512-1518
利用24株能够降解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菌种对玉米秸秆粉进行单菌株发酵、多菌株组合发酵以及不同氮源发酵生产饲料蛋白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结果表明:24株单菌株发酵中F-21的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最高(平均为7.64%);以F-5,F-17,F-21和F-24组成的多菌株发酵体系,经3d发酵后,发酵产物粗蛋白含量由2.80%提高到10.07%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259.6%;粗纤维含量由38.17%降低到36.07%,氨基酸总量由2.1%增加到5.7%,比原料本身高171.4%,且氮基酸种类齐全;尿素和(NH4)2SO4的添加量与发酵产物真蛋白含量的关系呈抛物线,对相同添加量以尿素效果较好,而在尿素中,2%的添加量为最好,聚类分析将24株单菌株发酵后真蛋白含量和对照分为4组,其中G3{F-1,F-21}发酵效果最好,G1{F-3,F-5,F-7,F-8,F-12,F-13,F-15,F-17,F-19,F-20,F-22}次之,G2{F-2,F-4,F-9,F-10,F-11,F-14,F-18,F-18,F-23,F-24}较差,G4{对照,F-16}最差。试验结果表明,由F-5,F-17,F-21和F-24组成的多菌株发酵体系为发酵秸秆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86.
87.
88.
89.
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采用常规方法从1000多株菌(包括丝状真菌、酵母菌、链霉菌、细菌)中筛选到一批优良菌种,并进行了单菌发酵、多菌株组合发酵,不同原料配方发酵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产物的粗蛋白含量高达35.9%,比原料本身的粗蛋白含量高50%以上,比所用培养基的粗蛋白含量高30%,发酵产物的粗纤维含量降低率为15%;粗脂肪含量为5.5%左右;产率达80%以上。结果证明,筛选到的菌株确是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90.
《生命世界》2005,(11):10-10
亚硝酸盐是热狗等食品中的一种添加剂。发表在9月份的《自然。化学生物学》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指出:亚硝酸盐是一种内置信号分子,它能调节多种生物化学通道。科学家认为,由于食物添加剂而造成身体中的高水平亚硝酸盐会危及健康,因为这会导致低血压并产生致癌物质。但低水平的亚硝酸盐却被认为是惰性的。然而,最近的研究推测,低水平的亚硝酸盐也能影响生物过程,如血管的舒张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