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76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80篇 |
专业分类
5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24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21篇 |
2008年 | 43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22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26篇 |
2000年 | 18篇 |
1999年 | 21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2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2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4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1篇 |
1957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PCR-SSP技术对广东汉族人HLA-DR基因分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探索具有高分辨率、高特异性和简捷快速的方法对HLA-DR基因分型,为临床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实用的方法和基础资料.利用DR1~DRw18序列特异性的19组引物及1对内参照引物进行PCR扩增即PCR-SSP对HLA-DR进行基因分型,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溴乙锭染色,在紫外光下观察分型结果.每个被检个体的DR型别可由特异引物扩增出现的电泳谱带直接判断.双盲检测22例的结果100%正确.在102例中国广东地区汉族人中,DR9和DR2的基因频率最高,分别为0.2205和0.1912,DR10为最低(0.0098).与用PCR-SSO方法分型获得的结果比较,基因型别分布基本一致,但一些等位基因的频率有差异,表明HLA-DR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不同地区、不同种族的人群间存在着差异.PCR-SSP法分辨率和特异性虽不及PCR-SSO法但比血清学方法精细,分型的全过程只需2~4h能满足临床器官移植配型的要求.基因频率调查结果为器官移植配型和疾病相关性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2.
运用CodonW等软件,分析了圆红冬孢酵母Rhodosporidium toruloides基因组中191个蛋白质编码基因的密码子使用模式,包括密码子3个位置上的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和密码子使用频率。圆红冬孢酵母有效密码子数ENc值为38.9,密码子GC含量为63%,密码子第三位GC含量为78.3%,且偏好使用G或C结尾的密码子,确定了圆红冬孢酵母R. toruloides的21个高表达优越密码子。研究发现,圆红冬孢酵母与毕赤酵母、酿酒酵母、大肠杆菌和拟南芥在密码子使用频率上有较大差异,而与解脂耶氏酵母和果蝇差异相对较小。研究结果对提高外源基因在圆红冬孢酵母中表达效率及相关代谢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研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3.
频率是声音的基本参数之一. 听觉神经元对声音频率的反应可以表现为放电率和反应潜伏期的变化. 大部分神经元放电率随频率的改变呈多种变化, 而神经元对声音反应的放电潜伏期往往比较稳定, 提示潜伏期能有效地表达频率信息. 本文研究了BALB/C小鼠下丘听神经元对纯音频率反应的放电率及潜伏期特性, 实验结果表明: 神经元对特征频率的反应潜伏期通常最短, 随声强的变化改变不大; 而神经元对纯音频率反应的放电率随频率改变呈多种变化, 尤其当声强增强时. 实验结果提示小鼠下丘神经元的反应潜伏期具有较放电率更准确表征特征频率的特性. 相似文献
64.
本研究利用包含140个与猪肌肉生长和脂肪沉积密切相关基因的Oligo功能分类基因芯片检测了藏猪在2、4、6和8月龄间背最长肌中这些基因的表达量变化,并在2月龄时与脂肪型的太湖猪和瘦肉型的长白猪进行比较.ANOVA分析结果表明:2-8月龄间藏猪分别有10和 7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P<0.01)和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藏猪体重极显著低于长白猪(P<0.01)和显著低于太湖猪(P<0.05),而藏猪肌纤维面积却为最大,但品种间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2月龄时3个品种间分别有15和13个基因的表达差异达极显著 (P<0.01)和显著水平(P<0.05).STEM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直线下降和上升是藏猪在2 -8月龄间最具代表性的基因表达模式(P<0.01).另外,5个差异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RT -PC R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果的Person相关系数平均高达0.856±0.109.提示:藏猪在2-8月龄间骨骼肌生长发育强度较肌内脂肪合成沉积占优势,2月龄时藏猪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其他两品种低,而脂肪酸β氧化和肌纤维生长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较高,与其在高原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全放牧散养的饲喂方式下长期形成的品种特性相符 [动物学报 54(3):442-452,2008]. 相似文献
65.
五个鸡群中催乳素基因密码子使用频率与产蛋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鸡催乳素基因编码区基因扫描,发现3个SNP位点,分别是外显子2的C1607T、外显子5的C5749T和T5821C,3个SNP均没有改变氨基酸的编码.同时发现不同的单倍型间存在不同的密码子使用频率.对5个鸡群共370只鸡进行SSCP的基因型检测,共发现7种单倍型,结合44周龄产蛋量分析,发现不同单倍型的平均产蛋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结合密码子使用频率分析,发现使用高频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产蛋量相对高.通过酶联免疫方法检测催乳素表达量,结果显示,使用高频密码子的个体,激素水平较高,其中使用2个高频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和使用1.5个密码子的单倍型个体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密码子使用频率与产蛋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现正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66.
流速对红鳍银鲫幼鱼游泳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28℃水温下,采用特制的鱼类游泳行为测定装置,研究体重(125.94±13.87)g的红鳍银鲫(Barbodes schwanenfeldi)幼鱼在0.0m/s(对照组)和0.1m/s、0.3m/s、0.5m/s3种流速下的游泳行为。结果表明,从0.0~0.3m/s,红鳍银鲫幼鱼平均趋流率和摆尾频率均随着流速的增加而增大,而0.5m/s组在90min内随时间延长而下降。红鳍银鲫游泳状态明显受到所处流速的影响,在静水对照组以逆流前进和顺流而下为主,两者共占总观察时间的98%以上;各流速组均以逆流静止为主,且随着流速的增大,逆流静止所占时间比例从45.8%增加至81.3%,而逆流前进所占时间比例由24.1%减至5%以下;逆流后退所占时间比例以0.1m/s组最大,为16.4%;顺流而下的比例随着流速增大先减小后增大,3个流速组依次为13.7%、2.1%和10.9%。红鳍银鲫幼鱼的游泳速度(V)和摆尾频率(TBF)在逆流前进及逆流静止两种游泳状态下呈线性正相关,而在逆流后退和顺流而下两种状态下两者没有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67.
用快速微量等电聚焦技术对190名北京地区汉族健康人血清Gc蛋白亚型、Pi蛋白亚型进行分型鉴定和基因频率调查.上样量为1.5μl,电泳和染色各0.5h.Gc1F=0.4891,Gc1S=0.2432,Gc2=0.2678.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良好.(∑X2=1.404,0.7<P<0.8).PiM1=0.7542,PiM2=0.1808,PiM3=0.0650,观察值与期望值吻合也良好,(∑X2=1.1233,0.7<P<0.8). 相似文献
68.
王伟峰刘辉郝继东刘峰万建省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14(20):3918-3921
目的:探索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夜尿病因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49~84岁年龄段并已明确诊断为前列腺增生(BPH)的男性患者及没有进行过治疗或服用药物者120例。所有患者按照IPSS评分中夜尿频率从0~5分为6组,记录和测量研究对象的各项指标,包括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剩余尿量(PVR)、最大尿流率(Qmax)、前列腺体积(TPV)和排尿量(V)。结果:夜尿频率为0~1次者共38例(31.7%),平均QOL评分为2.43;夜尿频率为2~3次者共50例(41.7%),平均QOL评分为3.87;夜尿频率为4次以上者共32例(26.7%),平均QOL评分为5.23。不同组的夜尿频率BPH患者间的QOL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BPH患者的年龄和PVR是夜尿频率增高的危险因素(P0.05),而TPV和Qmax与夜尿频率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尿频率的增多明显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且随着老年人的年龄、残余尿量的增加,夜尿频率出现增加的趋势;但前列腺的体积和最大尿流率与夜尿频率无关。 相似文献
69.
以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下胚轴和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不同浓度激素配比下的分化率及再生频率的变化。该品系的油菜下胚轴和带柄子叶在1.5 mg/L的2,4-D中预培养4 d后,转入分化培养基中,其愈伤组织形成早,发生快,再生频率和分化频率均较高。其中,下胚轴转入MS+3 mg/L 6-BA+0.1 mg/L NAA培养基中的分化率和再生频率最高,再生频率达到86.67%;带柄子叶外植体的再生频率要比下胚轴的再生频率低,在MS+4 mg/L 6-BA+0.3 mg/L NAA的分化培养基中芽的再生频率为46.67%。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甘蓝型油菜野油19号的高频率再生体系。 相似文献
70.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的种类组成及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解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种类组成的现状及变化趋势, 作者于2004–2007年间在长江河口湿地设置了33个采样站点, 采用多种调查网具对该水域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调查。共调查到鱼类123种, 隶属1纲18目46科。结合文献记录, 本地区共有鱼类208种, 隶属2纲22目67科。海鲢(Elops saurus)和印度小公鱼(Sardinella sindensis)为本地区的新记录种。鱼类组成以鲤形目和鲈形目为主; 生态型以淡水鱼类最多。长江南支、北支和口门区水域的种类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南支常见种以鲤形目鱼类为主, 而北支和口门区以鲈形目鱼类为主。与1990年以前的调查资料相比, 长江河口湿地鱼类物种数有所减少, 其中软骨鱼类和鲀科鱼类下降相对较多。一些重要经济种逐渐变为偶见种, 甚至成为濒危物种, 如鲥(Tenualosa reevesii)、前颌间银鱼(Hemisalanx prognathus)和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等。导致河口湿地鱼类物种多样性下降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栖息地丧失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