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981.
种子顽拗性:最新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种子的脱水行为,可以把种子分为正常性、顽拗性和中间性种子三种类型。种子脱水耐性和脱水敏感性的鉴定是制定种子的贮藏策略和物种基因资源长期保存的依据。除了物种的内在特性外,种子的发育状态、脱水速率、脱水时和重新水合时的环境是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重要因子。种子的存活率、电解质渗漏速率和存活种子的萌发生长速率是衡量种子脱水耐性的良好的综合参数。种子的脱水耐性是一种数量性状,用“临界含水量”的概念来判断是不正确的,且在评价种子顽拗性中引起了一些混乱。本文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评价种子顽拗性的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982.
为研究蜜蜂幼虫信息素中3种酯类成分(甲基棕榈酸酯、乙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对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工蜂哺育行为、封盖行为以及蜂王发育影响, 在人造蜂蜡王台中加入1%和0.1%(w/w)的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为对照组, 移入1日龄工蜂幼虫, 测定王台接受率、单个王台中幼虫和王浆重量; 另将分别添加1%和0.1%(w/w)3种酯类的石蜡假幼虫放入工蜂巢房中, 同样设对照组, 测定假幼虫的封盖率; 在新鲜王浆中以1%和0.1%(w/w)分别加入3种酯类作为实验组, 以不添加酯类(0%)的作为对照组, 再分别在1日龄、2日龄和3日龄幼虫王台中加入0.01 mL含有酯类的蜂王浆, 并测定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结果表明: 0.1%甲基棕榈酸酯可以显著提高中蜂和意蜂幼虫重量; 意蜂的甲基棕榈酸酯和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假幼虫封盖率都极显著高于对照组; 乙基油酸酯两个实验组(1.0%, 0.1%)都显著降低了中蜂和意蜂蜂王初生重和卵巢管数量。这说明不同蜜蜂幼虫信息素具有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83.
雌性川金丝猴的邀配行为与尿液雌二醇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2001年10~12月及2002年9月~11月,我们对上海野生动物园一群半散养条件下的川金丝猴进行了研究,记录了群体内的4只成年雌猴的邀配行为,同时收集了观察对象的晨尿,利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其中的雌二醇含量。结果显示,在未受孕的月经周期内,雌猴的邀配行为集中在雌二醇高峰前后,雌猴在卵泡期和黄体期邀配频次显著下降,说明邀配行为受雌二醇水平的调控。同一群体内不同个体的月经周期并不同步,邀配高峰互不重叠,这可能是雌猴避免相互竞争产生的结果。利用雌二醇测定结果推断受孕日期,发现进入妊娠期后雌猴仍然频繁地向雄猴邀配,并得到雄猴的响应。妊娠期内的雌二醇水平虽有波动,但都高于月经周期内排卵前的雌二醇高峰,邀配频次与雌二醇水平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因此这一时期的邀配行为不能归结为激素作用的结果,它们应该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动物学报49(6):736~741,2003]。  相似文献   
984.
秦岭玉皇庙川金丝猴2-3岁内个体社会行为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3月至2006年5月在秦岭北坡的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地区,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Focal animal sampling)观察动物,利用瞬时记录法(Instantaneous recording)等记录数据,对2003年出生的7只秦岭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个体(3♀、4♂)的社会理毛、社会玩耍、被驱赶、攻击、爬跨等行为进行了研究,以了解该物种社会行为的发育在2-3岁阶段是否存在性别间的差异。结果表明:雌、雄二性社会理毛行为的平均频次存在显著性差异(♀11.86%、♂6.55%),并且这种显著性差异也体现在理毛婴猴行为(♀3.64%、♂1.26%)和理毛母亲行为(♀4.61%、♂2.70%)方面;雄性社会玩耍行为的平均频次与雌性相比也有显著性差异(♀4.44%、♂7.39%),这与被驱赶行为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相同(♀0.42、♂1.98);爬跨行为的平均频次也表现出显著性的性别差异(♀0.034、♂1.83),如同攻击行为(♀0.043、♂0.088)。另外,我们在将2-3岁阶段分为4个小发育阶段的基础上,还发现除雌性理毛婴猴行为的发生频次和雄性被驱赶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年龄(阶段)呈极显著正相关外,雌性和雄性其它行为的发生频次与年龄均不相关。因此,川金丝猴2-3岁内个体社会行为的发育具有显著性的性别差异,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雌雄二性不同的生活史,而这种行为上的策略正是该物种在长期进化中在群体水平上对自然选择压力的回应,以增加个体的适合度,使种群得以繁衍.  相似文献   
985.
秦岭川金丝猴一个投食群等级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2002年7月至2003年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对秦岭山脉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西梁川金丝猴投食群一雄多雌社会单元内部和社会单元间的攻击和屈服行为的指向和次数进行记录,应用计算优势指数的方法对社会单元内不同性别年龄组和社会单元间的等级进行排列。结果表明,在每一个社会单元内部成年雄性居最高地位,所有成年雌性占有第二阶层,亚成体处于第三阶层,青少年个体处于最低层。每个社会单元内成年雌性在一年内的等级序列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是雌性在产仔后顺位明显上升。八个社会单元在交配阶段和产仔阶段等级结构不同,等级最高的社会单元以及等级最低的社会单元的等级顺序没有发生变化,等级接近的社会单元间的等级顺序发生变化,其变化的原因可能主要与社会单元内部成员相互协作进行攻击有关。  相似文献   
986.
吴孔明  郭予元  吴燕 《生态学报》2002,22(7):1075-1078
1996-2000年期间先后在河北省廊坊市、北京市西郊和辽宁省辽阳市系统研究了不同代别棉铃虫成虫的卵巢发育特点及与季节性迁飞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湾南部的河北省廊坊市和北部的辽宁省辽阳市第1代棉铃虫成虫种群主要由外地迁人,第2-3代种群多数年份主要来源于当地,但部分年份亦有外地种群大量迁入,北京市西郊空中诱捕的棉铃虫1-3代成虫多为产卵前期个体,具迁飞昆虫的生殖生理特征,表明棉铃虫成虫迁飞活动存在于各个代别。  相似文献   
987.
无翅茶蚜对茶树挥发物的触角电生理和行为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宝瑜  韩宝红 《生态学报》2007,27(11):4485-4490
分别使用昆虫触角电位仪(EAG)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无翅茶蚜Toxopteraaurantii Boyer对14种茶树挥发性化合物、14种挥发物中"绿叶气味"组成的混合物(GLV)、14种挥发物的混合物(ACB)、以及新鲜嫩叶、芽、嫩茎、成叶和茶蚜为害嫩叶(ADYL)的EAG反应和行为反应。ACB引出最大的EAG反应值,茶树挥发物主要组分Z-3-己烯-1-醇、E-2-己烯醛、n-己醇、水杨酸甲酯和苯甲醇也引起较大的EAG反应值。4种正常茶梢的器官也引出较大的EAG反应,以嫩叶最强、依次为芽、嫩茎和成叶。有趣的是ADYL引出弱的负的EAG值。用嗅觉仪进行的生物测定表明,嫩叶以及主要的茶梢挥发性成分乙酸-Z-3-己烯酯、水杨酸甲酯、E-2-己烯-1-醇和Z-3-己烯-1-醇等也具有较强引诱活性。研究显示无翅茶蚜可能利用茶梢挥发物作为利它素而寻觅适宜的取食场所,如茶树嫩梢。  相似文献   
988.
【目的】明确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对两种油菜(甘蓝型胜利油菜 Brassica napus cv. Shengli和芥菜型马尾油菜 B. juncea cv. Mawei)的气味偏爱性及选择行为特征。【方法】本研究开展大田访花偏爱性试验、室外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以及室内“Y”型嗅觉仪行为反应和学习记忆试验,测定意蜂蜂群及青年采集蜂对甘蓝型胜利油菜和芥菜型马尾油菜两种油菜花朵的选择次数,并通过采集蜂训练时及训练后的喙伸反应率分析两种油菜花朵气味对采集蜂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最终评估意蜂蜂群及个体对这两种油茶花朵气味的选择性。【结果】大田试验12:00-13:00时间段,访问胜利油菜的意蜂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群体气味偏爱性试验14:00-15:00时间段意蜂访问胜利油菜的数量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数量(P<0.05)。行为反应试验结果显示意蜂选择胜利油菜的次数(3.86±2.83)显著高于访问马尾油菜的次数(2.28±1.87)(P<0.05)。在学习记忆试验中,随着训练次数的增加,意蜂对两种油菜花朵气味的喙伸反应率逐渐升高,相同的训练次数,意蜂对两种油菜气味的学习能力差异不显著(P>0.05);训练结束后,随着时间的增加,意蜂对胜利油菜及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逐渐下降,在24 h对胜利油菜的气味记忆明显高于对马尾油菜的气味记忆(P<0.05)。【结论】本研究证明意蜂较偏爱胜利油菜的花朵气味,花朵气味是影响其采集偏爱的重要因素,气味响应性试验可定量分析蜜蜂对花朵气味的嗅觉敏感性。  相似文献   
989.
运用室内行为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波长单色光和白光刺激刺激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成虫趋光、避光反应及其与光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1)一定时间暗适应的棉铃虫蛾对单光和白光刺激均具有趋光行为反应,依其趋光反应率大小,其光谱反应曲线在340-605nm波谱范围内,表现为大小较复杂上峰,其中两个峰分别在蓝光区483nm、紫外340nm,另外近紫外的40n  相似文献   
990.
柑橘大实蝇 Bactrocera minax (Enderlein)是一种为害柑橘类果实的毁灭性害虫。评价亚致死浓度的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其成虫运动行为的影响,可为预防和控制该害虫提供理论基础。本文通过不同亚致死浓度的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处理柑橘大实蝇成虫,并于药后1 h和6 h检测其起飞率、水平和垂直爬行距离。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LC5 、LC10 丁硫克百威处理后1 h的雌、雄虫起飞率分别显著降低66.7%、50.0%、43.3%和40.0%;LC5 丁硫克百威处理的成虫垂直爬行距离也明显降低34.6%,而LC10丁硫克百威处理的成虫水平爬行距离却显著增加24.7%。与空白对照组(CK)相比,LC5 、LC10 、LC25 阿维菌素的处理后1 h的柑橘大实蝇雌、雄成虫起飞率分别显著降低33.3%、23.3%、23.3%、33.3%、53.3%和46.7%;LC5 和LC25 阿维菌素处理的成虫水平爬行距离分别明显降低24.2%和38.0%。LC10和LC25 阿维菌素处理的成虫垂直爬行距离也分别明显降低25.2%和84.4%。结果还表明,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成虫的水平爬行能力、垂直爬行能力和起飞能力的亚致死效应与其浓度相关。丁硫克百威的亚致死浓度处理对柑橘大实蝇成虫水平爬行能力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而阿维菌素的亚致死浓度处理对该成虫起飞能力和水平爬行能力的影响亦存在性别差异。此外,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对柑橘大实蝇成虫水平爬行能力和垂直爬行能力的亚致死效应与药剂处理后时间长短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