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961.
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和L3JRC遥感卫星数据,研究了2000-2007年间蒙古高原草原火行为的时空分布规律,比较了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火行为的差异,分析了植被、气候与人文因素等对草原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间的过火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1),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蒙古人民共和国草原过火率显著高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P<0.001),过火频次的分布格局与过火迹地相一致.草原火行为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草甸草原(r2=-0.54,P<0.05)和典型草原(r2=-0.61,P<0.05)的年过火率与年降雨量呈负相关关系;草原火集中在降水较少、风速较大的春、秋两季.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人口密度和载畜密度远高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而过火率则相反,表明人文因素,尤其是过度放牧是导致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和蒙古人民共和国火行为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62.
王智  宋大祥  朱明生 《昆虫学报》2006,49(2):295-301
在室内研究了低剂量农药作用下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及搜寻行为。结果表明,拟环纹豹蛛对褐飞虱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Ⅱ模型,且在最适的低剂量农药(V∶V为2∶5 000甲胺磷,12∶5 000杀虫双和1∶20烯丙菊酯)刺激下,蜘蛛捕食褐飞虱的数量是最多的,蜘蛛用于对1头褐飞虱进行制服和取食等活动所需的时间(处理猎物时间,Th)短,仅分别为未经农药处理的蜘蛛所需时间的0.45、0.32和0.35倍;而施用较高剂量8∶5 000的甲胺磷、28∶5 000的杀虫双和6∶20的烯丙菊酯的蜘蛛,处理猎物时间长得多,依次是经最适低剂量3种农药作用的蜘蛛所用时间的9.70、13.60和13.62倍。拟环纹豹蛛在稻株上的搜寻行为属非随机搜索型,在相同的低剂量农药作用下,蜘蛛的搜寻效应随飞虱密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相同的猎物密度下,蜘蛛的搜寻效应与使用的农药浓度有密切的关系,在上述最适低剂量农药作用下,豹蛛对猎物的寻找效应最佳,其在稻株上的总滞留时间依次是未施药情形的1.56、1.49、1.48倍,总搜寻距离依次是未施药情形的1.36、1.42、1.39倍。据此,进一步证实了低剂量农药增强了稻田蜘蛛的控虫效能和对害虫的相对活力。  相似文献   
963.
中脑多巴胺神经元位相性兴奋与行为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u P  Wang DM  Li YH  Zheng X  Yang X  Sui N 《生理科学进展》2006,37(1):71-74
生理状态下,突然呈现的奖赏刺激可以诱发机体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产生位相性兴奋。近期有研究认为,这种位相性兴奋直接反映了机体对奖赏的预期与实际奖赏间的差异,而此兴奋所导致的多巴胺释放可显著改变多巴胺能神经支配区域多巴胺的浓度,影响纹状体及其它边缘皮层区神经元的兴奋性,并介导神经突触效能发生长时程改变。经此方式,奖赏相关的环境变化对机体的行为产生即时和长期影响,这一过程可能是自然奖赏物及成瘾药物产生行为强化效应的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964.
苹毛丽金龟对植物挥发物成分的触角电位及行为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路常宽  王晓勤  张巨山  赵铁栋 《昆虫学报》2009,52(12):1379-1384
为筛选适宜的苹毛丽金龟Proagopertha lucidula (Faldermann)引诱剂化学物质, 对已报道的金龟子科两性引诱剂单一组分进行了触角电位(EAG)和Y型嗅觉仪中的嗅觉反应测定。结果表明: 在10 μg刺激剂量下测试的11 种植物挥发物中, 只有顺-3-己烯-1-醇、香叶醇、茴香脑和丁香酚有明确的EAG反应值, 其他7种化合物具有弱反应值。剂量反应曲线表明, 具有明确的EAG活性的4种化合物激发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在Y型嗅觉仪中, 顺-3-己烯-1-醇、香叶醇、茴香脑和丁香酚4种化合物在1, 10, 100 μg剂量下的行为反应百分率都显著高于对照溶剂正己烷, 且雌雄之间无显著差异。该研究结果可为开发苹毛丽金龟田间引诱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65.
竹横锥大象对寄主及虫体挥发物的行为和触角电位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明竹横锥大象Cyrtotrachelus buqueti Guerin-Meneville是否存在两性间的引诱作用,以及寄主植物慈竹Neosinocalamus affinis笋对两性行为的影响,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竹横锥大象雌、雄成虫对4种虫体及寄主挥发物不同处理(雌、雄成虫,慈竹笋与雌、雄成虫的复合体)的行为反应,测定了触角不同部位对雌雄成虫3种虫体的提取物(整体、鞘翅、后肠)及其与寄主植物挥发物质联合作用的触角电位反应(EAG)。结果表明:雌成虫挥发物对雄虫有较高的引诱活性,对雌虫有驱避作用;雄成虫挥发物对雌虫有一定的引诱作用。雌、雄成虫对虫体与竹笋复合体气味的行为和电生理反应均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相应虫体挥发物的反应。经EAG测定,触角各部位对虫体不同部位挥发物的EAG值差异明显,触角端部对虫体与植物挥发性物质的联合作用EAG反应差异极其显著(P<0.01)。竹横锥大象对沾染雌雄成虫虫体提取物的玻璃棒有一定的兴奋表现,雌虫兴奋率为6.67%,雄虫为26.67%。结果提示,竹横锥大象种内存在信息素,雌虫释放的信息素对同类雄虫有很强的引诱作用,而雄虫所释放的信息素对同类雌虫有引诱作用,添加寄主植物能够增强两性间的引诱效果。  相似文献   
966.
采用醋酸洋红压片法对响叶杨(Populus adenopoda)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进程中的染色体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响叶杨小孢子发生发育过程与其雄花芽/花序的外部特征和花药颜色有着密切关系;住其减数分裂进程中染色体行为正常,表明响叶杨同源染色体间表现出了较高的同源性,在中期Ⅱ平行纺锤体的出现与天然花粉中大花粉的存在可能有一定的联系;同时,减数分裂过程中核仁数目存在若动态变化,这种现象叮能与杨属植物占多倍性起源有关。同一花芽的不同部位,减数分裂进程较不同步,这种小同步性是响叶杨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表现。  相似文献   
967.
桃蚜对正[反]—β法尼烯的行为及电生理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钟宁  路虹 《昆虫学报》1997,40(1):40-44
[反]-β-法尼烯([E]-β-farnesene)是多种蚜虫的报警信息素成分。本文用触角分部切 断法,检测到桃蚜Myzus persicae触角对[反]-β-法尼烯的敏感部位在原生感觉圈。嗅觉反应表明[反]-北京吃网-β-法尼烯对桃蚜的驱拒效果极显著。触角电位检测结果表明成蚜对[反]-β-法尼烯的电生理反应比若蚜敏感。  相似文献   
968.
涂小云  支忆  刘可  邢旭  吴梁  强文静  周云红  谢建坤 《生态学报》2015,35(20):6750-6758
为探明温度和光照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5个温度(20、25、30、35和40℃)和5个不同波段的LED光源(红光620—625、黄光580—585、蓝光465—467、绿光520—523和白光460—465 nm)下夹竹桃天蛾幼虫的行为,结果表明:(1)温度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发生频率和时间分配有影响,各实验温度下休息时间分配均较多。(2)LED光源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发生频率和时间分配亦有影响,绿色LED光源下的瞭望行为发生频率最高,取食时间分配也最多。(3)各种行为的昼夜节律性因光照条件不同而异。爬行、瞭望、取食和休息行为在16L∶8D光照条件下均显示了昼夜节律性,16L∶8R光照条件下的行为(除第2天的瞭望行为外)具有类似的节律性,爬行行为在黄光处理下保持了节律性,而在蓝光和绿光处理各种行为节律性不明显。这些研究结果揭示了光温对夹竹桃天蛾幼虫行为的影响因温度高低和LED光源颜色(波段)及自身行为种类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969.
甜菜夜蛾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其田间诱捕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国庆  罗礼智  江幸福 《生态学报》2006,26(9):3035-3040
人工合成的甜菜夜蛾性信息素两组分(顺,反)-9,12-十四碳二烯醇醋酸酯(Z9,E12-14:Ac)和(顺)-9-十四碳烯醇(Z9-14:OH)按不同配比制成诱芯,在风洞中均能引起雄蛾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及接近诱芯的行为反应.不同配比和剂量的诱芯诱虫效果差异显著(p<0.05).Z9,E12-14:Ac和Z9-14:OH按7:3配比,诱虫活性最高,表现在风洞中,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和接近诱芯的蛾数最高,与处女蛾的引诱效果相当.以此配比制成的性诱剂在田间诱捕的虫量最多,与风洞的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诱芯剂量在0.05~0.5mg范围内均有显著的诱虫效果,但剂量过低或过高均导致诱捕率下降.同一配比诱芯在风洞中引起雄蛾接近诱芯的蛾量与田间诱蛾量呈显著相关(R1=0.968,R2=0.961).并对这些结果在甜菜夜蛾田间性诱剂防治应用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70.
在捕食和附加食物交互作用条件下,以恐吓、进攻、追逐、争斗及回避5类行为为变量,以恐吓、进攻、追逐计数之和的平均值作为攻击水平,测定根田鼠种群不同波动时期成体的攻击水平.发现根田鼠的攻击性与种群波动时期之间,存在明显的关联.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种群3个波动时期,4种处理种群两性攻击型个体比例差异显著.除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的雌体外,其它处理种群增长期和高峰期雌性和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高于其衰减期.其中,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P,-F种群及未预防捕食者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的比例均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在未预防捕食者无附加食物(+P,-F)种群,雄性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各处理种群雌性攻击型个体比例的格局与雄体的不同.其中,-P,+F种群及+P,+F种群为增长期>高峰期>衰减期,+P,-F种群为高峰期>增长期>衰减期,而-P,-F种群攻击型个体比例为高峰期>衰减期>增长期.虽不同处理种群雌体及雄体的5类行为变量与种群密度的相关性不一致,而具有明显攻击性的恐吓、进攻及争斗3类行为则分别与种群密度呈显著或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其结果与Chitty多态行为假设预测的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特定假设:种群外部因子捕食和食物交互效应介导的攻击行为选择,是引起田鼠类种群季节性波动的主要内部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