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2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13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6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0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108篇
  2004年   78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男性与女性痛风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痛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分析74例男性痛风患者和8例女性痛风患者的临床表现,计数资料的对比均采用χ2检验。结果两组发病年龄高峰不同与男性相比,女性的年龄较男性大,男性集中在40~70岁,女性集中在60~70岁;绝经后女性患病多因服用利尿剂诱发痛风;男女均出现痛风石;首发第一跖趾关节;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机率二者无差异(P>0.05),但女性患者合并冠心病占62.5%,男性占9.5%,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女性服用利尿剂后发病者7例占87.5%,而男性服利尿剂后发病者有2例,占2.7%,因服利尿剂致痛风发作在女性明显高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痛风患者年龄较男性大,多与服利尿剂有关,二者临床表现相近,均易合并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均易出现痛风石,女性因发病年龄大,更易合并冠心病,二者一般治疗相同,低嘌呤饮食,控制饮食,碱化尿液,抑制尿酸形成,促进尿酸排泄,治疗并发症,去除诱因,停用利尿剂。  相似文献   
802.
鸟类的鸣叫依赖于发育完善的鸣管并接受各级发声中枢组成的机能控制系统的调控,善鸣唱的鸟类前脑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发达.用石蜡切片法和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对不同生长发育期的虎皮鹦鹉的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体积和声音进行了比较性研究.结果发现:(1)随着虎皮鹦鹉的成长,核团体积逐渐增大,核团轮廓逐渐清晰,而且雄鸟的核团明显大于雌鸟;(2)在鸟类成长的过程中,鸟的叫声越来越复杂,幅度越来越高,雄鸟的叫声比雌鸟更复杂,雌鸟的叫声比雄鸟的叫声幅度更高;(3)鸟类鸣叫的复杂程度和发声控制神经核团的体积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803.
运动过程的网络逻辑——从离子通道到动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RILLNER Sten 《生命科学》2008,20(5):695-701
为了揭示神经网络在脊椎动物运动中所行使的内在功能,作者开发了七鳃鳗这种低等脊椎动物模型。在这套系统中,不仅可以了解到运动模式生成网络以及激活此网络的命令系统,同时还可以在运动中研究方向控制系统和变向控制系统。七鳃鳗的神经系统有较少的神经元,而且运动行为中的不同运动模式可以由分离的神经系统所引发。模式生成神经网络包括同侧的谷氨酸能中间神经元和对侧的抑制性甘氨酸能中间神经元。网络中的突触连接、细胞膜特性和神经递质都也已经被鉴定。运动是由脑干区域的网状脊髓神经元所引起,而这些神经元又是被问脑和中脑分离的一些运动命令神经元群所控制。因此,运动行为最初是由这两个“运动核心”所启动。而这两个运动核心被基底神经节调控,基底神经节即时地做出判断是否允许下游的运动程序启动。在静止情况下基底神经节的输出核团维持对下游不同运动核心的抑制作用,反之则去除抑制活化运动核心。纹状体和苍白球被认为是这个运动抉择系统的主要部件。根据“霍奇金一贺胥黎”模型神经元开发了这套网络模型,不同的细胞具有各自相应的不同亚型的钠、钾、钙离子通道和钙依赖的钾通道。每个模型神经元拥有86个不同区域模块以及其对应的生物学功能,例如频率控制、超极化等等。然后根据已有实验证据,利用突触将不同的模型神经元相连。而系统中的10000个神经元大致和生物学网络上的细胞数量相当。突触数量为760000。突触类型有AMPA、NMDA、glycine型。有了这样大规模的模型,不仅可以模拟肌节与肌节之间的神经网络,还可以模拟到由基底神经节开始的行为起始部分。此外,这些网络模拟还被用于一个神经机械学模型来模拟包含有推进和方向控制部分的真实运动。  相似文献   
804.
百合科山韭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石蜡切片对葱属植物山韭(Allium senescens L.)的小孢子发生及雄配子体形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韭花药具4个药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属分泌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胞质分裂为连续型.成熟花粉为二胞型,偶见三胞型.在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单核小孢子中出现许多异常行为,如染色体拖曳,落后染色体和后期桥,以及产生微核等,这可能是导致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05.
在基因枪介导转化的转基因水稻植株中发现1个四倍体变异株系XIP-4N.该变异株系T0代植株中转基因的整合模式与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相同,并且二者来自同一转化体系,推测XIP-4N株系是转化后的水稻愈伤组织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加倍产生的.对外源筛选标记基因bar和非筛选基因cecropinB在转基因株系XIP-4N和XIP-2N中的遗传行为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二倍体转基因株系XIP-2N中,bar和cecropinB基因的Southern整合模式从T0到T2代遗传稳定,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按孟德尔单基因显性方式向后代传递.四倍体转基因株系XIP-4N中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单位点整合的bar基因(Basta抗性)T1代按15∶1分离,T2和T3代中分离行为复杂,而且bar和cecropinB基因的整合模式遗传不稳定.同源四倍体水稻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结构变异、转基因相关位点DNA片段的遗传重组与修饰,以及由此导致配子的育性降低,可能是导致外源基因遗传行为复杂的主要原因.转基因四倍体水稻变异株系XIP-4N携带易于检测的bar基因,为研究同源四倍体水稻的遗传和生殖机理提供了好材料.  相似文献   
806.
测定反刍动物的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及其时间分配是研究动物野外营养生态学和资源利用机制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手段.我们根据反刍动物采食、反刍和静颚时颚部的活动特点开发了采食行为遥测笼头,并于2005年7月试用于野生成年雌性海南坡鹿.该采食行为遥测笼头由颚部活动测定部分和无线电信号发射回路组成,使用同一频率发射颚部活动信号和用于遥测动物位置的间歇式无线电信号.颚部活动信号可以接收并录制成模拟声音信号,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后按照其信号频度即可区分采食、反刍和静颚行为.在海南坡鹿的试用中测得围栏外坡鹿个体的采食、反刍和休息时间组成分别为12%、36%和52%,围栏内个体为3%、38%和59%,显示存在被测定动物具有初始适应问题.作者预计将来把GPS装置植入该装置,并结合便携式计算机和GIS平台开发能够实时测定反刍动物采食行为活动和地理位置的遥测系统.  相似文献   
807.
瞬时受体电位通道是一类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其中大部分对Ca2 通透,广泛表达于全身组织,参与多种生命活动如视觉、听觉、嗅觉、疼痛信号传导、肠蠕动、矿物质吸收、体液平衡、呼吸道过敏、细胞生长/死亡和性行为的调节.其对血压调节功能在高血压的发生中的作用渐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就瞬时受体电位通道和血管功能的关系及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作一扼要综述.旨在为该病的的发病机制研究和防治策略制定提供新的线索和思路.  相似文献   
808.
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腹足类诱食物质的研究工作还很少,且主要集中在鲍等一些植食性种类上.这些工作大多套用在鱼类上常用的相关研究思路与实验装置[1-3].  相似文献   
809.
通过电化学方法分析了番茄碱对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乙酰胆碱酯酶经盐析、凝胶过滤层析分离纯化,酶比活力达到685.3 U/mg,提纯倍数达到229.5倍;(2)低浓度(1 mmol/L)番茄碱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激活作用,阳极化扫描的氧化峰电流由1.4 μA升至2.8 μA;高浓度(10 mmol/L)番茄碱对乙酰胆碱酯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阳极化扫描的氧化峰电流由1.4 μA降至0.5 μA.说明采用循环伏安法、线形扫描电化学手段,对碘化胆碱的电化学行为可分析番茄碱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影响,此项研究为探讨番茄碱的作用机理奠定基础,为研制性能优良的生物传感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10.
游客密度对动物园中黇鹿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9月20日-10月10日,以江苏省扬州市茱萸湾公园半散放鲇鹿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和全事件记录法,研究了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黇鹿日行为时间分配.并探讨了游客密度对鲇鹿日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游客高峰期与低峰期,雄性取食、观望行为,雌性观望以及幼鹿取食、观望和修饰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游客低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反刍、卧息行为,雄性与幼鹿观望、其它行为,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在游客高峰期,雄性与雌性取食、卧息,雌性与幼鹿取食、卧息、观望及移动行为均差异极显著(P<0.01),雄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显著(P<0.05).不同游客密度条件下游客活动对鲇鹿的取食、观望具有显著影响,当游客密度达到6人·min-1以上时,雄性观望行为显著增加,当达到16人·min-1以上时,雄性取食行为差异极显著(P<0.01),此时雌性和幼鹿观望行为差异亦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因此,在旅游管理中,应将游客密度限制在16人·min-1以下,以减少对鲇鹿日活动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