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本文研究了非密度制约的捕食与捕食系统中被捕食者(食饵)种群具有常数收获(存放)率的第Ⅱ类功能性反应模型的定性性质:当该系统具有存放率时,证明了该系统在一定的条件下极限环的存在性、不存在性及唯一性;当该系统具有收获率时,证明了该系统若存在正平衡点,则它是全局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52.
本文利用图论方法,把一个非自治高维捕食者-食饵生态系统的有界性的研究转化为一个低维子系统的有界性的研究,从而降低了研究难度.  相似文献   
53.
有扩散的捕食与被捕食动力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证明带有扩散的捕食与被捕食Lotka-Lolterra模型的如下性质:该模型的一切正解是持续生存的;当扩散率较小时该系统的正平平衡点是稳定的;当扩散率增大且位于某一区间内变化时该系统的正平衡点是不稳定的,而且分支出唯一的小振幅空间周期解;当扩散率继续增大时该系统的正平衡点又变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54.
【目的】明确青斑蝶Tirumala limniace雌、雄成虫对颜色的偏好性,可以为此蝴蝶人工饲养时的合理环境条件设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在室内和野外对青斑蝶成虫对6种颜色(白色、红色、绿色、黄色、蓝色和紫色)光源的选择行为进行观察,明确青斑蝶成虫对不同颜色的偏好性。【结果】(1)在室内和在野外雌、雄成虫均优先选择黄色。(2)雌雄成虫在野外无其它光源干扰下对黄色的选择性强于室内。(3)单色光源照明和多种不同颜色光源同时存在下,成虫对颜色的偏好程度存在差异:当只有单色光源照明时,成虫对颜色的偏好程度为黄色>绿色=红色≥蓝色≥紫色;当不同颜色光源同时存在时,成虫对颜色的偏好程度则为黄色>蓝色≥绿色=红色≥紫色。(4)在不同颜色光源同时存在时,配对后的雌成虫表现出了比雄成虫更强的颜色选择性:雌成虫对黄色光源的选择性强于雄成虫,且其未产生颜色选择的成虫数量也少于雄成虫。【结论】青斑蝶成虫存在对黄色选择的颜色恒常性,野外成虫对颜色的选择性强于室内,雌、雄成虫对偏好颜色选择性存在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55.
性双型的特征通常被认为产生于种内争夺交配优先权的斗争。例如,现生和化石的雄性长鼻类动物具有较大的体型和较粗壮的上门齿。本研究阐释了如下现象:化石象型类动物(Elephantiformes,长鼻类的主要类群)一些性双型特征与其进化历史具有相关性,而与性别竞争并非直接相关。在中新世的葛氏铲齿象(Platybelodon grangeri)和狭齿嵌齿象(Gomphotherium angustidens)中,雄性比雌性倾向于具有进化中更进步的特征,如同雄性在进化中领先雌性一步。这种现象可能与雌性偏好的机制相耦合。在象型类动物进化的早期(繁荣期),性别选择压促使雄性比雌性产生更加显著的进步特征;然而,在它们进化的晚期(衰退期),性别选择压似乎减弱,性别的异时进化也减少。这种新的发现或许在大型有蹄类的演化过程中有一定的普遍意义,因为那些繁荣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显著,如鹿科和牛科;而衰落的类群中通常性双型不显著。  相似文献   
56.
该研究首次借助林冠塔吊调查了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脑香热带雨林样地内69棵树13个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植物,结果表明:目标样树上共记录到隶属于25科60属的90种附生苔藓,其中细鳞苔科物种数最多,占比达25.6%。13个垂直高度上共划分出三种生态类型:喜阳苔藓(散生巨树上45 m的区域),喜阴苔藓(乔木树干上15 m的区域),广布苔藓(广泛分布于宿主各个垂直高度上,生态位宽),并筛选出对微生境有特殊偏好的17种苔藓指示种(IndVal≥0.7,P0.05)。随宿主垂直高度的升高,扇型和交织型的苔藓占比降低,悬垂型苔藓占比先升高后降低,细平铺型和粗平铺型的苔藓占比升高。大气湿度、水汽压、胸径以及树皮粗糙度对附生苔藓生活型的分布偏好具有显著影响。总之,沿宿主垂直高度上的附生苔藓对微环境变化在生活型和形态结构上有着不同的响应方式,而同一种生态型的苔藓群落有相似的适应机制。因此,在森林林冠生境变化的监测和管理中,对微生境具有明显偏好的附生苔藓物种可作为有效的指示材料。  相似文献   
57.
我们用经典的Sherrington模型构建了一个以食物环境为输入,果蝇产卵行为为输出的神经行为学模型,并且对这个模型的敏感性以及可塑性进行了探索性研究.通过给果蝇提供不同的食物成分和浓度,我们发现,果蝇在不同浓度的食物上产卵量有明显偏好差异,并表现出很好的敏感性和稳定性.而当阻断了果蝇的嗅觉感受神经元后,产卵的浓度偏好受到了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用经典条件化的学习方式对果蝇的产卵行为进行训练后,发现果蝇也可以学会将光照条件和产卵行为偶联起来.这也证明了这个模型具有很好的可塑性.这个模型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果蝇食物偏好、产卵行为、条件化学习等的神经和分子机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8.
通过慢性吗啡处理方式建立起SD大鼠吗啡依赖的条件化位置偏好(CPP)模型,用行为学手段研究多巴胺(DA)D2受体拮抗剂及激动剂对SD大鼠CPP的影响,探讨眶额叶DAD2受体在阿片精神依赖中的作用。通过腹腔注射吗啡同环境因素相结合,建立大鼠吗啡依赖的CPP模型;采用局部脑内微量注射法向额叶注射DAD2受体拮抗剂或激动剂或盐水(对照组),以得到SD大鼠在戒断期间的CPP的时间数据。CPP显示DAD2受体拮抗剂组与对照组相比,从戒断第2天起,前者表现出更明显的CPP增加现象,差异显著(P<0·05)。而DAD2受体激动剂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腹腔小剂量注射吗啡,成功地建立了吗啡依赖SD大鼠的CPP模型;眶额叶微量注射DAD2受体拮抗剂增加了CPP时间,提示眶额叶多巴胺系统在吗啡依赖的过程中有着较为重要的作用;也提示了对于已经成瘾的动物,损伤其眶额叶,会使药物渴求增强。因而提示对于药物依赖患者进行手术干预治疗要极其慎重。  相似文献   
59.
一类捕食-食饵系统的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研究了一类捕食-食饵系统的全局性质,给出了该系统不存在极限环以及存在唯一稳定极限环的条件.  相似文献   
60.
考虑到某些动物有冬眠的习性,本文提出了食饵有冬眠习性的分段光滑的捕食-食饵模型,得到了平凡周期解全局稳定的条件.数值模拟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捕食者食饵将持续共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