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91.
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绿地在调蓄城市雨洪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半湿润地区的海绵绿地具有显著特征,总结其设计方法可为风景园林行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的建设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保障绿地的基本功能和消减绿地内外部径流为前提,将半湿润地区降雨特征 作为研究基础,提出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的设计方法。针对绿地内部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体系,利用 Xpdrainage 软件对场地开发前、后进行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的情景模拟,对比分析二者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结论: 1)在不同重现期降雨量下,滨湖东路绿地调蓄雨水径流作用显著; 2)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在设计时须利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模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2.
日本国土面积虽小,却具备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类型。经过长期磨合,日本各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地域的景观也各具特色。从日本全国范围来看,景观的类型十分丰富。21 世纪之后,日本法律体系的调整强调了地域景观独特性的重要性,并将景观看作地域规划中的重要资源。为了适应这种景观价值观的变化,日本开始建立新的景观管理规划理论,并为景观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包括新的财务资源、执行组织等。根据这一趋势,风景园林师的职责和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也发生了改变。今后,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需要能够创造新的景观(即景观设计),而且需要具备读取当地景观独特性(即风景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93.
针对乡村住居环境景观空间的消解和认知表达途径缺失的困境,通过情景、逻辑和构造3种图式以及概念化表达,对景观空间的情景体验、空间感知、秩序构想进行辩证思考。构建景观空间多尺度辩证逻辑层级体系,于大小嵌套空间单元中进行“形势”转换和图式跃迁表达。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从十尺、百尺到千尺3个维度对庄寨多尺度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图式与尺度规律解析。此外,动态身体时空位移的景观空间感知叠加和静态过白视口进行观景的历时性情景叠加,构成庄寨的2种观景路径。立足于地域,通过空间图式解析景观营建与人文内涵,为乡土建筑及多尺度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94.
张笑来  姜斌 《生物信息学》2019,26(10):40-47
恒毅力是一种基础性的人格特征。恒毅力对于人一生的健康和福祉都有着重要的积极影响。大量研究证明接触自然对当代人恒毅力的养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根据人类身心发展的规律,以恒毅力为主要目标的自然教育最好从学龄前儿童期(5~6岁)开始进行。遗憾的是,关于此类自然教育的理论及实践知识仍然处于分散和不足的状态。因而,发展相对完整的自然教育体系以培养学龄前儿童的恒毅力是十分紧急且重要的。从恒毅力自然教育的理论框架、关键要素及其权重、自然教育及体验活动智库、对自然教育场所及活动的策略性设计这4部分探讨该类自然教育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策略,或可为研究者提供儿童恒毅力的未来研究趋势,为教育者提供自然教育的实践启示,为设计师提供自然体验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5.
闫珊珊  洪波 《生物信息学》2019,26(7):101-106
研究选取城市公园中6个由不同景观要素构成的空间,通过监测不同空间内PM2.5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风向,分析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组成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空间气象因子变化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景观要素构成的空间中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5)。2)PM2.5浓度与绿量(D)呈显著负相关(R=-0.966), 当113.57 m2相似文献   
96.
基于中国宋代山水画对日本造园产生深刻影响的普遍认识,以具有代表性的京都大德寺大仙院中山水画式枯山水庭院为研究重点,挖掘山水画在日本的传播融合与造园者的生平经历。通过文献考证、现场调研,结合流传画作与绘画理论,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推测分析宋代山水画对日本大仙院枯山水营造的影响,以期探索一种从“画意造园”视角研究日本传统园林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97.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城市降温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和拟合函数模型等方法,利用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因子分析4种植物群落类型的降温效应,以揭示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机制。夏季,4种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趋势分布排序为:乔木—灌木—草坪群落>群植小乔木群落> 乔木—草坪群落>乔木—硬质铺装群落;其中乔木—草坪群落与乔木—硬质铺装群落的降温效应较为接近。将反映植物群落特征的因子导入拟合数学方程模型,从而形成对降温效应作用较好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结果阐述了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8.
著: 《生物信息学》2019,26(2):8-26
拉丁美洲是自然和文化多样性很强的地区。自1492年欧洲殖民者到来至今,这片次大陆像一块“海绵”,持续受到各个时期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其他国家的影响。这一过程在某些境况下完全改变了这个地区先前存在的文化景观,而在另一些境况下,则表现为外来模式对本土条件的适应。其结果是城市、景观和建筑形成丰富多样的拼贴,它们共同存在、相互交融,形成了十分独特、变幻万千的拉美色彩。研究这种外国文化对本土的适应和混合过程,可以让其他新兴经济体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拉美地区在20世纪40—60年代的现代主义运动时期开展了一系列大尺度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的经典探索。尽管如此,这里依然被认为是社会不平等现象最严重的地区,富人区与贫民窟共存,又形成空间分异。这种社会断裂表现为正规与非正规(自我建构)城市之间的形态和居住标准差异。20世纪80年代以来,通过城市整体规划来调和这些非正规聚落与上层阶级的景观和建筑的实践探索,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99.
周功钊 《生物信息学》2019,26(7):118-122
城市空间的生活状态与传统历史园林的体验之间呈现出一种异质状态,它发生于两者所处的物理边界中。以宁波中山公园独秀山以及杭州勾山樵舍为研究对象,在梳理两处园林从私人到公共空间演变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借助西方文化研究中的“异质”概念,来反思园林边界的空间潜力和价值,即历史记忆和在场体验的关系如何推动传统园林的阅读以及其空间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随着民用无人机的普及,无人机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风景园林领域中。但目前大多数应用还停留在基础的航拍层面,对于应用潜力更大的航测层面,在风景园林行业中的应用相对较少,也更鲜为人知,现有研究更多聚焦于具体案例的应用方面,未能对其进行系统的认知和介绍。简要介绍无人机航测与遥感系统的构成及常见传感器类型,通过文献综合、项目实践等方法,系统地整理了国内外无人机航测相关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进而总结出无人机航测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可分为传统航测、倾斜摄影、多种传感器遥感3个方面。最后指出传统航测发展最为成熟,短时间内推广应用的可能性最大;倾斜摄影效率最高;多种传感器遥感未来开发潜力最大。以期对今后无人机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与研究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