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篇
  29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120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8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热岛效应的强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因此研究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城市降温效应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采用多元统计和拟合函数模型等方法,利用叶面积指数、三维绿量等因子分析4种植物群落类型的降温效应,以揭示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机制。夏季,4种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趋势分布排序为:乔木—灌木—草坪群落>群植小乔木群落> 乔木—草坪群落>乔木—硬质铺装群落;其中乔木—草坪群落与乔木—硬质铺装群落的降温效应较为接近。将反映植物群落特征的因子导入拟合数学方程模型,从而形成对降温效应作用较好的群落结构。研究结果和研究创新之处在于研究结果阐述了绿地植物群落类型对降温效应影响的内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2.
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如今的热点问题。以英国为例,通过对小城镇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发展特征研究发现:“人口集中化”时期,工业化的推进为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和产业基础;在“人口分散化”时期,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小城镇向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表明英国成功“特色小镇”的特征与其历史进程中的积累息息相关,并给予了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热潮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3.
闫珊珊  洪波 《生物信息学》2019,26(7):101-106
研究选取城市公园中6个由不同景观要素构成的空间,通过监测不同空间内PM2.5浓度、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及风速风向,分析不同空间景观要素组成与PM2.5浓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空间气象因子变化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研究结论如下,1)不同景观要素构成的空间中PM2.5浓度存在显著差异(P< 0.05)。2)PM2.5浓度与绿量(D)呈显著负相关(R=-0.966), 当113.57 m2相似文献   
84.
针对乡村住居环境景观空间的消解和认知表达途径缺失的困境,通过情景、逻辑和构造3种图式以及概念化表达,对景观空间的情景体验、空间感知、秩序构想进行辩证思考。构建景观空间多尺度辩证逻辑层级体系,于大小嵌套空间单元中进行“形势”转换和图式跃迁表达。以闽东地区庄寨为例,从十尺、百尺到千尺3个维度对庄寨多尺度景观空间营造进行图式与尺度规律解析。此外,动态身体时空位移的景观空间感知叠加和静态过白视口进行观景的历时性情景叠加,构成庄寨的2种观景路径。立足于地域,通过空间图式解析景观营建与人文内涵,为乡土建筑及多尺度人文空间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新的视角与途径。  相似文献   
85.
王越  林箐 《生物信息学》2019,26(1):96-100
在快速城镇化发展的背景下,古城保护与历史文脉传承成为研究的热点。为研究古代城邑景观体系的营建智慧,本文从风景园林视角出发,以古青州为例,通过地方志的整理、舆图改绘及ArcGIS软件辅助研究的方法,从古青州城历史沿革研究入手,将景观体系构成要素分为自然山水、人工体系及意象空间3类,并从度地、营城、理水、塑景、成境5个方面分别探讨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营建理法,得出多因影响下的城池择址,山—水—城一体的城池营建,以防洪和满足城邑生产生活为目的的水系梳理,以园林、风景名胜为依托的景观塑造以及以“八景”为核心的意境营造5个方面营建智慧。系统地梳理了古青州城景观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以期为中国其他古城历史文脉及地域特征的传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6.
曾卫  封健  王华 《生物信息学》2019,26(11):103-107
灾后重建关乎灾区长远稳定的发展,不仅受到学者的关注,也是国家、政府高度重视的民生工作,其涉及社会、经济、环境、文化及物理等多个层面。芦山“4·20”地震发生以来,作为灾害的见证者和灾后重建的践行者,以芦山根艺苑广场设计为契机,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提出“重塑”的设计理念,以灾后重建中公共空间的生态重塑、文化重塑和公共重塑为研究内容,着眼于以问题为导向、需求为目标的设计框架,探索和归纳灾后重建中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路径,体现其本土性、文化性、公共性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87.
基于城市雨洪和中国郊野公园的发展概况与现状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与实践阐述了郊野公园应对城市雨洪危机的必要性。以获得国际、国内多个奖项的烟台市夹河郊野公园项目为例,在剖析城市水问题的基础上确立设计目标与理念,提出了高效能应对城市雨洪与低成本建设郊野公园的营建策略,并从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方面总结了项目绩效。最后提出了新时代郊野公园建设的要求,以期为同类研究和项目实践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8.
近年,水生态景观的建设性破坏现象与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协调水生态景观复杂系统中并存的水利安全、生态安全和景观需求引发了业界的广泛思考。从水环境特点及其评价因子入手,提出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方法。该方法能够借助计算机模拟技术建立起水景观物理形态与其内在生态特征的动态关系,并通过设计—分析—评价—再设计的循环设计路径,实现多方案比选,提高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进一步促进其多目标融合。结合2个实践案例,对基于数值模拟仿真技术的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原理、流程和工具予以阐释,为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9.
海绵城市建设视角下的城市绿地在调蓄城市雨洪中承担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半湿润地区的海绵绿地具有显著特征,总结其设计方法可为风景园林行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以河北省迁安市滨湖东路绿地的建设全过程为研究对象,以保障绿地的基本功能和消减绿地内外部径流为前提,将半湿润地区降雨特征 作为研究基础,提出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的设计方法。针对绿地内部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简称 LID)体系,利用 Xpdrainage 软件对场地开发前、后进行不同重现期降雨条件下的径流排放过程的情景模拟,对比分析二者的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和峰现时间。结论: 1)在不同重现期降雨量下,滨湖东路绿地调蓄雨水径流作用显著; 2)半湿润地区外源径流型海绵绿地在设计时须利用定性分析结合定量模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0.
日本国土面积虽小,却具备多样的地形条件和气候类型。经过长期磨合,日本各地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尽相同,因此每个地域的景观也各具特色。从日本全国范围来看,景观的类型十分丰富。21 世纪之后,日本法律体系的调整强调了地域景观独特性的重要性,并将景观看作地域规划中的重要资源。为了适应这种景观价值观的变化,日本开始建立新的景观管理规划理论,并为景观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论,包括新的财务资源、执行组织等。根据这一趋势,风景园林师的职责和所需具备的素质能力也发生了改变。今后,风景园林设计师不仅需要能够创造新的景观(即景观设计),而且需要具备读取当地景观独特性(即风景解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