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0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9年   9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21.
新疆额尔齐斯河周丛藻类群落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丛藻类是新疆跨境河流土著及特有鱼类重要的基础饵料资源, 然而在该地区有关周丛藻类的研究目前尚属空白。有鉴于此, 2012年7、8、10月对新疆跨境河流额尔齐斯河全流域的周丛藻类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 周丛藻类隶属7门70属178种, 由硅藻门、绿藻门、蓝藻门、裸藻门、黄藻门、金藻门和甲藻门组成, 其中硅藻门有92种并占据绝对优势(51.7%), 绿藻门49种(30.3%), 蓝藻门20种(11.8%), 裸藻门5种(2.8%), 黄藻门3种(1.7%), 金藻门2种(0.1%), 甲藻门仅1种(0.6%), 周丛藻类在不同月份的种类数存在显著差异(P 0.01)。优势种主要为硅藻门的嗜盐舟形藻(Navicula halophila)、钝脆杆藻(Fragilaria capucina Desm)、极小桥弯藻(Cymbella perpusilla Cl)以及蓝藻门的皮状席藻(Phormidium corium Gom)等。研究期间, 额尔齐斯河周丛藻类的密度和生物量的均值分别为1105.5106 ind./m2和2692.0 mg/m2, 不同月份间密度和生物量的分布差异不显著, 但在空间分布上整体趋势为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水温和营养盐成为影响其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Simpson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38、3.04、0.66和2.55。运用多样性指数和藻类丰度对额尔齐斯河水质评价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622.
以陕西省丹汉江流域退耕地南坡和北坡不同退耕年限的自然恢复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开展群落物种组成调查,并进行物种多样性特征分析和群落极点排序,对该区退耕地恢复过程中的植被演替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研究区退耕地植被演替的阶段依次为:一年生草本群落→多年生草本群落→灌草群落→乔灌草群落.形成多年生草本群落需2~5 a,形成灌草群落需7~10 a,形成乔灌草群落需30 a以上.南坡和北坡不同类型退耕地的植被演替阶段相同,物种多样性指数略有差异.随着退耕年限的增加,南坡物种多样性指数总体呈先降后升的趋势;而北坡物种多样性指数呈先波动上升,而后在退耕30 a时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623.
黄淮海地区跨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网络体系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运用系统保护规划方法,以集水区为保护规划单元,综合考虑三维(3D)连接性(横向、纵向、垂向)和跨流域调水工程,通过不可替代性分析和保护空缺识别,对黄淮海地区跨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网络体系优化进行研究,并通过与已有保护体系对比,评估了优化体系的效用.结果表明: 依据不可替代性大小和连接性原则,湿地保护空缺可分为优先保护空缺和一般保护空缺;黄淮海地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体系经过优化后,湿地保护状况整体上有较大改观,其中所有湿地类型受保护比重由初始的20%左右增长到46.8%,且各湿地类型保护状况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优化体系中的受保护比重大多在40%以上.无论是从近期还是长远来看,湖泊湿地保护都应给予较多关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和生物多样性相整合、保护和恢复相结合是未来湿地生态系统保护规划研究中应关注的方面.  相似文献   
624.
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年农业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芬  王继军   《生态学报》2008,28(5):2380-2380~2388
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黄土丘陵区纸坊沟流域近70a来农业生态经济系统演变过程,参考PSR模型,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综合功能3方面构建黄土丘陵区流域农业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层次分析法赋权的综合指数评价方法,对纸坊沟流域1938~2005年农业生态安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流域农业生态安全状况发生了先降后升的变化,1938年处于较安全状况,1958年为极不安全状况,1975年和1985年都处于较不安全状况,1995年处于临界安全状况,2005年属于较安全状况.评价结果表明纸坊沟流域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系统结构,实现农业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625.
物种分布预测,对于物种的保护、利用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广义相加模型(GAM,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对延河流域典型地带性物种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的空间分布预测进行研究,以期为该流域本氏针茅草地的保护、恢复等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氏针茅分布的环境梯度较广,在坡度、坡向、温度与降雨的各个梯度上都有分布,除高平地和侵蚀剧烈的沟道外,各种地形部位上亦可以存在.建立的广义相加模型表明,本氏针茅的分布主要取决于年均蒸发量和温度季节变化两个因子,而非单纯的降雨、温度因素.从其分布概率看,本氏针茅在延河流域大部分地区都有可能分布,但其分布集中区主要在中北部,与实际观测相符.模型检验表明,建立的模型满足统计要求.  相似文献   
626.
四川岷山火溪河地区人为干扰后的植被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平武县地形图、植被图、野外植被调查结果为数据源制作研究区植被图和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在Arcview GIS平台下通过植被分类和图层叠加分析法,研究了人为干扰后植被的组成及植被类型在主要地形梯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受人为干扰特别是森林采伐活动影响,研究区针阔混交林消失,针叶林面积缩小,阔叶林和灌丛面积增加。(2)植被类型在海拔梯度上分布规律性明显;除农田外,其它植被类型在坡度上的面积比例与研究区面积在各坡度段所占比例很相似;针叶林、阔叶林、农田、灌丛对坡向有明显选择性。(3)人为干扰活动改变了研究区植被类型及其面积比重,并使植被在海拔段上的分布带有明显人类干扰的痕迹。  相似文献   
627.
三江平原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及其50年变化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刘红玉  吕宪国  张世奎 《生态学报》2004,24(7):1472-1479
基于统一的湿地景观分类系统 ,利用遥感和 GIS技术 ,选择两个典型流域为研究单元 ,通过对比定量研究了 5 0年来流域湿地景观多样性的变化过程 ;分析了湿地景观多样性变化对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与面积的关系 ;探讨了流域地貌类型对湿地景观多样性形成的影响以及地貌多样性与湿地景观多样性之间的关系 ;通过湿地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湿地景观多样性受人类影响的阶段性变化特征 ,为流域湿地保护和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定量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628.
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水分生态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杨劼  高清竹  李国强  金争平 《生态学报》2004,24(11):2387-2394
通过在丰水年 (1998年 )和欠水年 (1999年 )连续两个生长季对皇甫川流域几种主要植物 :沙棘 (H ippophae rhamnoides)、沙柳 (Salix psammophyla)、中间锦鸡儿 (Caragana intermedia)、杨树 (Populus simonii)、油松 (Pinus tabulaeformis)、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 cv.)、羊柴 (H edysarum leave)、玉米 (Zea mays)和百里香 (Thymus serpyllum)等植物生物学特性、蒸腾特征及土壤水分含量的测定及分析 ,得出以下结果 :几种主要植物蒸腾强度平均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杨树 >沙柳 >沙打旺>羊柴 >中间锦鸡儿 >玉米 >百里香 >沙棘 >油松 ;在 1998年和 1999年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强度的季节动态基本相同 ,油松、沙棘、中间锦鸡儿以及百里香等植物年平均蒸腾强度较低。无论丰水年还是欠水年 ,生长季内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蒸腾系数均较高 ,表明了植物的生长是以消耗大量水分为代价 ,水分是其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 ;百里香蒸腾系数最小 ,其次是中间锦鸡儿 ,这反映了百里香和中间锦鸡儿能更有效地利用水分进行干物质积累 ;皇甫川流域乔木适宜种为油松、灌木种为中间锦鸡儿和沙棘、半灌木植物为百里香。主要植物群落地段的蒸散量与降雨量的比值在 1左右。但从土壤水分变化角度看 ,皇甫川流域主要植物群  相似文献   
629.
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森林群落结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样方法野外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组平均聚类,运用“空间序列代替时间序列”的方法,对嘉陵江流域南充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特征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8个群落类型,并分别论述了各群落的结构特征,绘制了种群的年龄结构和存活曲线图。由种群的大小级结构动态和种群的存活曲线分析了各优势种群的结构格局,发现柏木林、杉木麻栎林种群为下降种群,马尾松林、马尾松川灰木林、川灰木山胡椒林种群为稳定种群,柏木白栎林、马尾松柏木林、麻栎白栎林种群为增长种群。生境条件和人为干扰是影响种群年龄结构和动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金城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森林群落要加强保护、减少人为干扰和加强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630.
&#  &#  &#  &#  &#  &#  &#  &#  &#  &#  &#  &# 《水生生物学报》2015,39(4):794-797
研究报道了2009年4月至2013年5月采自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中国段)东方欧鳊(Abramis brama orientalis Berg, 1949)鳃上的1种双身虫科(Diplozoidae Palombi, 1949)、双身虫亚科(Diplozoinae Palombi, 1949)、双身虫属(Diplozoon Nordmann, 1832)的奇异双身虫(Diplozoon paradoxum Nordmann, 1832)。所获标本与Nordmann (1832)的原始描述基本一致, 仅各部分度量等方面略有差异, 经比较鉴定, 为我国一新记录种。同时, 双身虫属在我国也尚属首次发现, 为我国一新记录属。研究对奇异双身虫的主要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绘制了全图和特征图, 测定其ITS-2 rDNA序列并与GenBank同亚科虫种进行比对, 确定其与欧洲已发现的奇异双身虫相似度达到99.5%, 并对该寄生虫的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