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0篇 |
免费 | 15篇 |
国内免费 | 82篇 |
专业分类
40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12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10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5篇 |
2012年 | 15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0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0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13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21.
葱属粗根组5种材料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葱属Allium粗根组Sect.Bromatorrhiza Ekberg五群材料的核型。多星韭Allium wallichii Kunth有两个类型:第一类型是二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核型公式为K(2n)=2X=14=2m(SAT)+2m+10sm,属2A型;第二类型是同源四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 核型公式为K(2n)=4X=28=2m(SAT)+6m十20sm,属2A型。宽叶韭Allium hookeri Thwaites有三个类型: 第一类型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1,核型公式为 K(2n)=2X+ x'=22=(12sm+2t)十(1m十45m+1st+2t), 属3A型; 第二类型也是双基数同源异源三倍体,能配对的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大体相似,不能配对的一个染色体组染色体大小和形态与第一类型有明显区别,其中至少有两条染色体发生了罗伯逊易位,出现一条很大的染色体和一条很小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B2,核型公式为K(2n)=2x+x'=22=(12sm+2t)+ (3m+1sm十2st+2t),属3A型;第三类型相当于第一类型染色体的自然加倍,是双基数同源异源六倍体,染色体组公式为AAAAB1B1,核型公式为K(2n)=4X十2x'=44=(24sm+4t)十(2m+ 8sm十2st+4t),属3A型。 相似文献
22.
苔藓动物是一类多为海生、滤食性的群体生物。奥陶纪是苔藓动物发生、演化辐射和灭绝的重要时期,也是苔虫礁形成的最早时期。已知最老的化石苔藓动物发现于中国特马豆克晚期。构成苔藓动物基本分类框架的狭唇纲(包括变口目、隐口目、泡孔目和管孔目)和宽唇纲(包括窗孔目和栉口目)也都是在奥陶纪时期逐步形成的,其中,变口目出现于特马豆克期Tr2时间段,在弗洛期和大坪期,多样性较低,但从达瑞威尔期开始,经桑比期至凯迪期,多样性不断增高,并出现辐射。隐口目(特别是双叶类隐口目苔虫)也经历了与变口目相类似的发展过程,但它首次出现的时间要相对略迟于变口目。这两个目在整个奥陶纪苔藓动物群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泡孔目、管孔目和窗孔目,先后首次出现在弗洛期Fl2时间段、大坪期Dp1和Dp2时间段,但它们在整个奥陶纪期间一直处于低多样性态势。至于栉口目,它首次出现的时间可能更迟,在凯迪期Ka4时间段,犹如昙花一现。苔藓动物的演化在接近奥陶纪末时呈两幕式灭绝,一次发生在凯迪期Ka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拉夫塞伊灭绝),另一次发生在赫南特期Hi2时间段(可能相当于塔凯和安斯蒂的赫南特灭绝)。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证据表明,苔藓动物属原口动物,而不是以前长期认为的后口动物,或介于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之间的过渡类型;而且,苔藓动物与腕足动物、帚形动物之间没有直接的亲缘关系。苔藓动物可能起源于一种叫原内肛动物的生物,它们的目一级分类单元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目前尚未形成共识,本文绘制的谱系图还有待于化石记录的不断补充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逐步介入以使其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3.
本研究组于2018年1月在江西省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使用蝙蝠竖琴网捕获到1只雄性蝙蝠,采用传统形态分类并结合系统发育学分析方法,对该蝙蝠进行物种鉴定。其主要特征为:体型中等偏小,前臂长38.29mm;外耳廓呈方形,双耳在额部相连,耳屏呈现三角形,无耳突;背毛和腹毛黑棕色且毛尖偏白色;头骨从吻端均匀上升,颅顶点隆起不明显,整体较为扁平;颧弓纤细,矢状嵴与人字嵴隐约可见,齿式为2.1.2.3/3.1.2.3=34。根据其外部形态、头骨特征及基于Cytb和ND1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结果,将该蝙蝠鉴定为亚洲宽耳蝠(Barbastella leucomelas),为中国江西省翼手目分布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4.
前额蚤灰獭亚种幼虫形态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对前额蚤灰獭亚种Frontopsylla frontalis baibacina Ji, 1979的幼虫形态进行了描述,并与同属似升额蚤介中亚种和无棘鬃额蚤的幼虫形态作了比较,其结果有共同点也有异点。 相似文献
25.
26.
27.
28.
宽叶大戟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对宽叶大戟(Euphorbia latifolia)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从其乙醇提取物的石油醚、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山萘酚(kaempferol,1)、槲皮素(quercetin,2)、山萘酚-3-O-β-D-葡萄吡喃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槲皮素-3-O--βD-葡萄吡喃糖苷(querc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白桦酯酸(betulinic acid,5)、白桦酯醇(betulin,6)、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7)、胡萝卜苷(daucosterol,8)、β-谷甾醇(-βsitosterol,9)、正二十八烷醇(1-octacosanol,10)。化合物1~10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29.
20世纪70年代以前,全世界已知宽鳃鮟鱇属Sladenia Regan( 1908)鱼类仅有3种.1980~1982年期间,东海水产研究所“东方”号和南海水产研究所“南锋”号调查船分别在东海和南海的大陆架渔场调查时,共采集到4尾珍稀的深海鮟鱇鱼类.经研究,认为这4尾标本是1新种,定名为朱氏宽鳃鮟鱇Sladenia zhui sp.nov.. 相似文献
30.
Bruno DIAZ LOPEZ 《动物学报(英文版)》2009,55(4):243-248
The extent to which prey abundance influences both bottlenose dolphin foraging behavior and group size in the pres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has not previously been studied.The primary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dentify and quantify how wild bottlenose dolphins respond,individually and as groups,to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prey around a fish farm.Detailed views of dolphins' behavior were obtained by focal following individual animals whilst simultaneously collecting surface and underwater behavioral data.A total of 2150 dive intervals were analyzed,corresponding to 342 focal samples,lasting over 34 hours.Bottlenose dolphins remained submerged for a mean duration of 46.4 seconds and a maximum of 249 seconds.This study provides the first quantified data on bottlenose dolphin diving behavior in a marine fin-fish farm area.This study's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a fish farm area used intensively by bottlenose dolphins for feeding,dolphins did not modify dive duration.Additionally,underwater observations confirmed that dolphins find it easier to exploit a concentrated food source and it appears that hunting tactic and not group siz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during feeding activities.Thus,bottlenose dolphins appear capable of modifying their hunting tactics according to the abundance of prey.When top predators display behavioral responses to activities not directed at them,the task of studying all possible effects of human activities can become even more challenging.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