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3 毫秒
31.
目的:研究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颞叶癫痫(TLE)患者海马组织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探讨其在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5例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手术中切除的海马组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BDNF mRNA表达,并与3例非海马硬化TLE患者对照。结果:与非海马硬化组比较,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的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伴海马硬化的难治性TLE患者海马组织中BDNF mRNA表达表达增高,可能在海马硬化和难治性颞叶癫痫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86.25%)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中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了解脑梗死的病情、评价预后,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在本院接受治疗的25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125例和对照组125例,治疗组服用瑞舒伐他汀10mg/晚,对照组行其他非瑞舒伐他汀药物治疗,进行为期6个月的观察对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显著升高(P<0.05),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变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降低血脂、减缓不稳定型心绞痛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和预防脑血管疾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4.
目的:总结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探讨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罕见的肾脏巨大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复习近年来的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于我院行剖腹探查,右肾巨大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示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手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肝肾功能正常.术后3个月复查CT:左肾区与术前比无变化,右肾区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巨大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合并结节性硬化的患者,手术治疗仍可作为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其远期预后仍待观察.  相似文献   
35.
多发性硬化发病机制复杂,病毒感染在其发病中可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多项研究支持他们之间的关联性;分子模拟、免疫调节网络的失调、表位扩展、旁路激活、超抗原激活和直接细胞损伤等是病毒感染导致多发性硬化发病的主要机理。本文就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6.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由于冠状动脉狭窄而引起心肌缺血、管腔狭窄,严重的会发生心肌梗死。冠心病由于其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被称为“人类的第一杀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国民生活习惯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37.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一种炎症性病变,它以血管壁上巨噬细胞源性的泡沫细胞和大量趋化因子、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堆积为主要特征.这些因手调节着固有细胞的迁移、分化和转归,最终影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其中一个关键的调节因子就是转隶因子核因子-кB(NF-кB).过去它都被一直认为是一个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因子,主要是由于它调节许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促炎基因的表达.最近有文献报道说NF-кB有可能在促炎、抗炎、细胞的生存和增值方面巧妙地监护着动脉粥样硬化过程的平衡.因此,本文就NF-кB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关的启动、泡沫细胞的形成、炎症、免疫、平滑肌细胞增值、纤维帽形成、细胞凋亡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8.
孙莉  任晓红  肖润平  张保珍  白春波 《蛇志》2005,17(4):271-271
不稳定心绞痛(UA)病理基础为不稳定粥样斑块,可随时进展为心肌梗死,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预后。本文对比两种低分子肝素(LMWH)对UA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39.
培菲康对肝硬化血浆内毒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益生菌制剂培菲康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鼠肝硬化模型,其中治疗组予以培菲康液每天灌胃治疗,共8周,检测治疗组及对照组血浆内毒指标;并选取70例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为B级的患者,其中治疗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每次2粒,每天3次) 3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变化。结果 培菲康治疗组的肝硬化大鼠及患者血浆内毒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培菲康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作为肝硬化患者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40.
用细胞内记录法测定了85个分离培养的大鼠颈动脉体球细胞的膜电位,并由显微照相法记录球细胞的形态进而以测微器测量球细胞的直径。由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造成缺氧(PO2,1.3-8.0kPa)。不同直径的球细胞对缺氧有两种不同反应:直径为8.04±1.09μm的球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均为去极化,直径为14.38±4.21μm的球细胞对缺氧反应为超极化。因此似可认为,球细胞存在功能不同的亚型。缺氧程度不同对球细胞膜电位的改变也有一定影响,缺氧程度严重可使小型球细胞的去极化程度增加,但缺氧程度的高低不能改变两型球细胞对缺氧反应的固有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