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PDCD10)最初被称为TFAR15(TF-1 cell apoptosis related gene 15),是在1999年运用cDNA-RDA技术首先克隆得到的一个新基因,早期研究提示与凋亡抑制功能相关.近期国外多项研究证明,PDCD10基因的缺失和突变与颅内海绵状血管瘤(cerebral cavernous malformations,CCM)的发生密切相关,CCM的第三个致病基因CCM3即为PDCD10.此外,其他研究表明,PDCD10受到严格的表达调控,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提示可能在肿瘤的信号转导通路中起重要作用.最近通过对PDCD10相互作用蛋白的分析和研究,首次证实了PDCD10可以和Ste20激酶家族成员MST4相互作用,增强其激酶活性,并进而通过对ERK-MAPK通路的调控,促进细胞增殖和转化.以上研究证明了PDCD10的多种生物学效应,并提示其在血管生成和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2.
黄岩  陈松旺  戴洁  张平洋 《生物磁学》2011,(6):1118-1120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采用20 G穿刺针经皮穿刺,对30例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行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封闭治疗同时行加压压迫治疗,凝血酶浓度为200 U/ml,总量均≤500 U,压迫治疗力量以病人能耐受,足背动脉搏动可触及为标准,加压时间为24小时。结果:30例患者均1次治疗成功,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结论:超声引导下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瘤腔内注射凝血酶加加压治疗在治疗医源性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中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疗效确切的优点,可作为经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形成的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4例,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分析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血清铁蛋白(SF)、神经营养因子(NTF)水平以及血清中炎症因子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患者出血量、昏迷程度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出血量、昏迷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MP-9、SF、NTF、GFAP、TNF-α、hs-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P-9、SF、NTF、GFAP、TNF-α、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14d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的结果初步说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可减少患者出血量,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神经细胞损伤因子的表达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54.
摘要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对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脑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21年5月期间联勤保障部队第901医院麻醉科收治的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1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例数分别为57例和5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实验组患者接受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对比两组苏醒质量(苏醒时间、听指令睁眼时间、滞留苏醒室时间)、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炎症因子[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脑损伤指标[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情况,同时观察两组围术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的苏醒时间、听指令睁眼时间、滞留苏醒室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气管插管时(T1)~拔管后(T4)时间点HR、SBP、DBP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8hIL-1β、TNF-α、IL-6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48hNSE、S100β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联合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颅脑外伤颅内血肿清除术患者,可维持机体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炎症反应和脑损伤,促进术后苏醒,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5.
摘要 目的:探究血清白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与颅内动脉瘤(IAs)患者夹闭术后发生脑血管痉挛(CVS)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185例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行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术后发生CVS情况分为非CVS组和CVS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6、Hcy和sFlt-1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As夹闭术后发生CVS的危险因素,受试者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L-6、Hcy和sFlt-1对IAs夹闭术后发生CVS的预测价值。结果:IAs夹闭术后共有43例患者发生CVS,CVS发生率为23.24%。CVS组血清IL-6、Hcy和sFlt-1水平均明显高于非CVS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6、Hcy和sFlt-1升高,Hunt-Hess分级为II~III级、动脉瘤直径大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次数≥2是IAs夹闭术后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IL-6、Hcy和sFlt-1联合预测IAs夹闭术后发生CVS的曲线下面积(AUC)0.939,高于血清IL-6、Hcy和sFlt-1单独预测的0.768、0.825、0.826。结论:IAs夹闭术后发生CVS患者血清IL-6、Hcy、sFlt-1水平均显著升高,且为术后发生CVS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IL-6、Hcy、sFlt-1联合检测对IAs夹闭术后发生CVS有较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6.
Willis环状脑动脉瘤模型的概周期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证明了一类非线性系统+(μ+f(x))x+αx-βx2+γx3+g(x)=Fcosωt+e(t)(其中α,β,γ,μ均为正数),在一定条件下存在唯一的一致渐近稳定的概周期解  相似文献   
57.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使用血管内介入治疗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32例临床资料。结果:32例中共发现了35枚IA,37处狭窄。IA平均大小为(5.17±3.12)mm,其中位于颈内动脉有26枚(74%),位于椎基底动脉有9枚(26%),7例(22%)患者术前检查发现存在两枚IA。37处狭窄中,位于椎基底动脉有9处(24%),位于颅外段有8处(22%),其余20处狭窄(54%)均位于颈内动脉,术前平均狭窄率为75.7%。所有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术后IA中达到完全栓塞有31枚(89%),4枚残留颈部(11%)。37处狭窄中,术后平均狭窄率为8.8%,所有患者术后造影脑血管远端均通畅。治疗期间1例支架内再狭窄,1例脑血管痉挛,出院时所有病例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RS)均小于2分。32位患者均得到术后全脑血管造影(DSA)随访,随访时间为6到18个月(平均为8.8个月),随访期间1例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IA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58.
摘要 目的:探讨与研究不同口服双抗治疗时限对颈内动脉破裂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2017年2到2022年1月选择在我院及贵州省职工医院已行颈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的患者2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服药时间将其分为三组,A组、B组、C组分别术后都口服双抗治疗,持续时间分别为3个月、6个月与1年。结果:三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支架种类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三组术后1年的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都明显高于术前,A组术后1年的MRS评分都明显高于B组与C组(P<0.05)。三组术后1年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6)含量都明显低于术前,A组术后1年的血清TNF-α与IL-6含量也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5)。A组术后1年的血栓、再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 %、1.1 %,都明显低于B组与C组的19.1 %、10.6 %、18.1 %、11.7 %(P<0.05)。结论:颈内动脉破裂动脉瘤行支架辅助栓塞术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术后短期口服双抗治疗更能改善患者的预后,降低血栓、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安全性及对脑脊液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1(ET-1)水平和GOS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年8月到2016年1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行血管内介入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和治疗后7 d的IL-1、IL-6、TNF-α和ET-1水平,术后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治疗后7 d,观察组患者的脑脊液中IL-1、IL-6、TNF-α、ET-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对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脑脊液IL-1、IL-6、TNF-α和ET-1水平,改善患者预后,且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0.
Willis环状脑动脉瘤生物数学模型的周期与概周期解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运用构造Liapunov函数的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证明了Willis环状脑动脉瘤生物数学模型存在唯一的周期与概周期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