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14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1 毫秒
921.
肺炎链球菌粘附机制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颜英俊 《微生物与感染》2000,23(3):29-30,33
肺炎链球菌粘附宿主我肺炎链球菌侵袭、感染宿主细胞的先决条件。粘附过程是特异的,是细菌表面的粘附分子和宿主细胞膜受体相互作用的结果。英膜对肺炎链球菌的粘附无影响,而细胞壁(CW)在介导肺炎链附粘附宿主细胞过程中起重要作用;CW亚组人脂磷酸(LTA)介导肺炎链球菌的粘附过程,并导致炎症反应;细菌表面的结构蛋白或分泌蛋白是细菌与宿主细胞连接的桥梁;肺炎链球菌能与宿主细胞外基质蛋白特异性结合,进而粘附宿主  相似文献   
922.
肺炎衣原体与诸多慢性临床疾病相关,是否像沙眼衣原体那样存在不同的亚型导致不同的临床疾病,由此引起的肺炎衣原体亚型研究从未间断。已有学者发现世界各地分离的肺炎衣原体菌株抗原性并不一致,而新近的全基因组测序提示在不同菌株之间基因组存在差别。在AR-39基因组中首次发现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研究初步证明整合有噬菌体基因的肺炎衣原体与血管疾病相关。  相似文献   
923.
截至2021年5月11日,基于Pango命名法,依据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基因组变异变迁将其划分为1281种亚型或分支.而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变异直接影响病毒的生物学功能.2020年下半年至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监测发现SARS-CoV-2的S蛋白发生氨基酸突变,特别是受体结合区或单克隆抗体结合位点氨基酸突变引起病毒的传播力和致病力改变以及部分免疫逃逸等.世界卫生组织将重要变异株划分为"关切变异株(variant of concern,VOC)"和"关注变异株(variant of interest,VOI)".其中,VOC 有4个,分别是 VOC 202012/01、501Y.V2﹑P.1 和 B.1.617;VOI 有6个,分别是 CAL.20C、P.2、B.1.526、B.1.525、B.1.616和P.3.一些氨基酸突变在多个VOC和VOI病毒株中交叉出现或同时出现,E484K/Q等重要氨基酸突变引起的部分免疫逃逸导致全球现有疫苗免疫效力下降,但现有新冠疫苗对VOC和VOI变异株仍然有效.本文通过对SARS-CoV-2变异株流行概况及S蛋白重要氨基酸突变特征进行归纳分析,为新冠病毒变异株的监测、防控和二代疫苗的研制策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24.
刘小宇  陈敏 《微生物学报》2022,62(2):446-457
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是引起多种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包括侵袭性感染(如败血症和脑膜炎菌血症),以及更常见的粘膜部位感染(如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根据肺炎链球菌表面荚膜多糖结构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的血清型,至今已经鉴定出98种,其中有20种具有高毒力.为了预防肺炎链球菌感染,已研制出...  相似文献   
925.
目的 了解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AmpC酶的产生情况及耐药性,研究AmpC酶的基因型别.方法 用纸片扩散确证法检测ESBLs;用酶提取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mpC酶的基因,DNA序列测定检测AmpC酶的基因型;K-B法检测细菌耐药性.结果 58株下呼吸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阳性21株,AmpC酶阳性5株,其中3株ESBLs和AmpC酶均阳性,5株AmpC酶阳性菌中,4株扩增出DHA基因,经测序均为DHA-1,1株扩增出MIR基因.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株.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中ESBL*s和AmpC酶均有较高的检出率,AmpC酶以DHA基因型为主.产ESBLs和AmpC酶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26.
目的采用吸入法建立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被膜(BF)肺感染模型,探讨肺内肺炎克雷伯菌BF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BF菌周围炎性细胞的变化。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动物分别通过喷雾器接种灭菌生理盐水及肺炎克雷伯菌菌悬液,取材日进行活菌计数、光学及电子显微镜检查。结果肺炎克雷伯菌BF在肺内以特异的肉芽肿结节的形式存在,有体内炎性细胞的参与。扫描电镜可见结节内有多糖蛋白复合物包绕的细菌,菌体之间相互以粘液丝相连。结论吸入法BF肺感染模型方法简单、重复性好,可用于BF菌相关肺感染的研究。  相似文献   
927.
祝力骋  卢俊婉  王建  许腾  徐娟华 《遗传》2018,40(7):593-600
为探讨β-内酰胺酶基因在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其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结构,本文利用基因组测序、PCR、分子克隆、接合转移和基因组学分析等方法,在对240株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混合基因组测序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blaCARB-2等耐药性基因相关可移动遗传元件的结构及其在肺炎克雷伯菌基因组的定位,克隆获得耐药性质粒携带的若干耐药性基因并测定了它们的功能。结果显示,在240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11种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1株肺炎克雷伯菌(KP1276)被检出blaCARB-2基因,阳性率为0.42% (1/240);blaCARB-2位于一个大小为182,450 bp的可接合转移质粒(pKP1276-182),pKP1276-182共编码222个基因,包含7个耐药性基因,分别是blaCARB-2blaKLUCaadA1aadA2cmlA1dfrA1sul2blaCARB-2是首次在肺炎克雷伯菌中被检出,且blaCARB-2与其他3个耐药性基因一起构成一个新型结构的1型整合子(int-blaCARB-2-aadA2-cmlA1-aadA1);对其中的3个耐药性基因blaCARB-2aadA2CmlA1进行了分子克隆和耐药性测定,结果显示它们对相应药物都具有一定的耐药性, 其中blaCARB-2对青霉素类β-内酰胺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本研究结果表明,blaCARB-2基因已经在肺炎克雷伯菌中出现,其由1型整合子携带编码位于一个可接合转移的质粒上,blaCARB-2基因有可能在相同及不同种属肠杆菌之间进行水平转移,引起耐药性播散。  相似文献   
928.
采用PCR方法从肺炎克雷伯氏杆菌基因组中分别扩增得到了编码依赖辅酶B12的甘油脱水酶α、β、γ三个亚基的基因gldA、gldB、gld将gldBC基因克隆至pSIM—T载体上,经测序正确后亚克隆至pGEX-4T-1载体中。将gldA进行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正确,亚克隆至连有gldBC基因的pGEX-4T-1载体中。从而成功的构建了gldABC基因的同向串联原核融合表达载体pGEX—gldABC。  相似文献   
929.
黄金海  陈振  孙燕  刘德华 《生物工程学报》2015,31(10):1520-1527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作为平台化合物用于合成聚酯,如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克雷伯氏肺炎杆菌LDH526能以甘油作为唯一碳源合成1,3-丙二醇,最终发酵浓度超过90 g/L。甘油浓度是影响1,3-丙二醇合成的关键因素。为了实现对甘油浓度的精确控制,设计并优化了基于发酵动力学的甘油自动流加策略。通过将底物流加速率与易观察变量p H和发酵时间偶联,实现了发酵过程中甘油流加的自启动和甘油浓度的动态控制。发酵72 h,1,3-丙二醇的浓度可稳定超过95 g/L。自动控制甘油流加的发酵过程具有可重复性、连续性以及人工工作量少的特点,有望从实验室规模扩大到生产规模。  相似文献   
930.
基于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的核酸扩增技术是分子诊断领域的金标准,然而PCR往往包含多个反应温度,涉及长时间的循环升降温过程,且需要在复杂热循环仪中完成,这些都限制了其在现场即时检测(point-of-care testing,POCT)中的应用。与传统PCR相比,等温扩增依靠恒定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短,检测装置简单,能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核酸检测。基于微流控技术的等温扩增检测,通过兼顾微流控与等温扩增两者的优势,能够为POCT分子诊断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平台。例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中,多种形式的POCT等温扩增检测展示了其独特优势。文中首先归纳总结了典型的等温扩增技术及其检测方法,然后对不同类型的等温扩增微流控系统进行了分类总结与分析(如功能定位、结构组成、流体控制、系统特点等),最后总结了等温扩增微流控系统在新冠病毒(SARS-CoV-2)等不同病原体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并对等温扩增与CRISPR基因编辑等其他新型技术的相互结合进行了介绍与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