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3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5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盛花期的香花秋海棠(Begonia handelii)雄花及其变种铺地秋海棠(B. handelii var. prostrata)雌花和红毛香花秋海棠(B. handelii var. rubropilosa)雄花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铺地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32 种,其中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0.10,其次分别为碳氢类、醛类和酸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25.39、13.87、4.34;从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为21种,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57.12,其次是醇类、碳氢类、杂环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17.37、15.31、4.88;从红毛香花秋海棠花中鉴定出香气成分44 种,醇类物质含量最高,占总成分38.22,其次是碳氢类、醛类和醚类物质,分别占总成分34.36、16.83、6.91。铺地秋海棠和红毛香花秋海棠香气成分较接近,富含具有清香、甘甜气息的芳樟醇氧化物等物质;香花秋海棠花中醛类物质含量最高,具有淡焦甜香气。  相似文献   
52.
入侵植物三裂叶豚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三裂叶豚草是中国重点防控的入侵植物,研究其潜在的适生区分布格局变化对预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基于MaxEnt优化模型预测当前及未来(RCP2.6、RCP4.5、RCP8.5)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潜在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 当调控倍频(RM)=3.5,FC(特征组合)=LQH(线性、二次型、片段化组合)时为最优模型,MaxEnt模型的预测结果较准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的面积(AUC值)达0.9287;综合8种途径评估出人类活动因子(hfp,贡献率69%)、等温性(bio3,贡献率8.9%)、温度季节变动系数(bio4,贡献率2.9%)、年降水量(bio12,贡献率7.3%)和海拔(ELEV,贡献率3.7%)是制约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在当前气候情景下,三裂叶豚草的高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平原、江淮地区、京津冀、山东半岛等经济发达地区。[结论] 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三裂叶豚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范围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缩减,即丧失率大于增加率;三裂叶豚草将有向南迁移的趋势;最冷月最低温度(bio6)是最不相似变量分析中出现频次最高的因子,表明温度因素对三裂叶豚草潜在地理分布变迁起到重要制约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三裂叶豚草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3.
王道富  刘慧  胡彬  冷军  孙振宇 《生物磁学》2013,(26):5099-5101,516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活髓隐裂牙应用金属烤瓷全冠修复临床效果及适应症。方法:选取本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收治的356例老年活髓隐裂牙合计621颗为研究对象,根据患牙疼痛程度随机将患者分为咬合疼痛组(A组)104例合计215颗患牙,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组(B组)122例合计232颗患牙,咬合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组(C组)130例合计174颗患牙,所有患者均接受金属烤瓷全冠修复,观察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情况以及牙髓及根尖周病变及牙髓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相比,A组、B组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治愈率以及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属烤瓷全冠修复适合于轻微咬合疼痛以及咬合伴过敏性冷热刺激痛的患者,而对于咬舍伴延续性冷热刺激疼痛的患者则宜先行根管治疗术再进行全冠修复。  相似文献   
54.
对侧盘菌属在英国的研究概况进行了评述,研究侧重于Otidea apophysata和O.platyspora两个具有大型子囊孢子的种。同时,对4个错误地用于大型孢子种的名称进行了订正:O. abietina(Pseudotis属的模式种)是含糊名称(nomen ambiguum);O.cochleata也为含糊名称;O. felina是O.alutacea的同物异名,并为后者指定了选模式;将O.umbrina处理为O.bufonia的同物异名。此外,确定了Otidea violacea的分类地位。  相似文献   
55.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尽管Lanzia berggrenii能在寄主中形成基物子座,但与膜盘菌属的核心种关系较近,而与蜡盘菌科成员关系较远,应该归属于膜盘菌属。在广义的膜盘菌属的系统树中该种及在新西兰发现的4个新种构成一个单系群,分别命名为Hymenoscyphus haasticus,H. kiko,H.ohakune和H.waikaia。它们的共同特征:基物均为南青冈叶片,侧丝顶端分枝形成类似囊层被的结构,覆盖于子实层上部。Lanzia berggrenii var.metrosideri应为膜盘菌属中一个独立的种,即Hymenoscyphus metrosideri。  相似文献   
56.
报道采自青海寄生高山毛顶蛾Eriocrania semipurpurella alpina Xu,1990(寄主新纪录)的姬蜂科中国1新纪录种:基镰尾姬蜂Grypocentrus basalis Ruthe,1855,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重新描述并配有特征图.  相似文献   
57.
为研究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b在四川裂腹鱼(Schizothorax kozlovi)早期性别分化中的作用,采用RACE方法从四川裂腹鱼脑中扩增得到该基因c DNA全长序列,并应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测定该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探讨该基因在不同规格四川裂腹鱼鳃、脑、心、肝、脾、肾、肌肉、精巢、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温度对其早期仔鱼阶段该基因表达的影响。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的c DNA全长序列共3 021 bp,共编码507个氨基酸,属于脑型芳香化酶基因;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其他鱼类脑型芳香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可达70%以上,而与性腺型芳香化酶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较低,为64%左右;四川裂腹鱼Cyp19b基因仅在脑组织中表达,具有比较高的组织特异性,且随着个体的增长,逐渐呈现显著的雌雄差异;对不同温度处理12日龄仔鱼6 d后,低温(10℃和14℃)能显著促进Cyp19b基因表达量的升高,但高温(26℃)却对其表达量无显著影响。由此推测,脑型芳香化酶基因Cyp19b可能在低温导致四川裂腹鱼雌性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旨在研究裂片石莼(Ulva fasciata Delile)对温度适应机制,将藻体于5℃、10℃、15℃、20℃、25℃、30℃、33℃、35℃培养7 d,再经过25℃培养2 d,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裂片石莼的生长变化、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参数及25℃再培养后叶绿素荧光参数探讨不同温度对裂片石莼的影响。结果显示,25℃培养的藻体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F_v/F_m、F_v'/F_m'、α、q P)等最大;随着温度的升高或者降低,各项生理指标逐渐降低,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随着温度增大或者降低逐渐升高,10℃培养最大,5℃、35℃条件下的各项生理指标最低。5℃、10℃、15℃、20℃、30℃下的藻体经过25℃培养2 d后F_v/F_m、F_v'/F_m'都有所提高,10℃培养后的藻体提高最大,33℃、35℃再培养后F_v/F_m、F_v'/F_m'几乎没有变化。研究表明,裂片石莼生长和光合作的最适温度范围为15℃-30℃,5℃和35℃分别为其最高和最低耐受温度,裂片石莼对低温的耐受性大于高温。  相似文献   
59.
为探究不同蜜源蜂蜜中的挥发性标记物并籍以对这些蜂蜜进行有效区分,本研究优化了静态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HS-GC-MS)检测蜂蜜中挥发性化合物的方法,采用此方法分析了油菜蜜、椴树蜜、荆条蜜和洋槐蜜等4种蜂蜜总计38份样品的挥发性成分,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和聚类分析(CA)等对蜂蜜进行区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SHS-GC-MS共检测到23种化合物。4种蜂蜜的挥发性成分在物质种类或含量上存在明显差异,其中3-苯丙酸乙酯可作为油菜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1-异丙烯基-3-甲基苯和反式玫瑰醚可作为椴树蜜的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在荆条蜜和洋槐蜜中均未发现典型挥发性代谢物质。PCA可以将4种蜂蜜进行很好地区分,PC1、PC2和PC3累计贡献率达到77.3%,表明模型有效;当临界值取10时,CA可以将同种蜂蜜聚为一类。SHS-GC-MS检测的蜂蜜挥发性成分结果结合多变量分析,可用于区分不同蜜源蜂蜜。研究结果为蜂蜜溯源和鉴别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
通过双须叶须鱼(Ptychobarbus dipogon Regan)早期发育特征研究, 旨在为该鱼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技术支撑。结果显示: 双须叶须鱼卵径3.7—3.9 mm, 吸水后的卵径可达5.1—5.3 mm。在水温10℃左右的条件下, 经历336.02h孵化出膜。根据胚胎的外部形态特征可将胚胎发育分为准备卵裂阶段、卵裂阶段、囊胚阶段、原肠阶段、神经胚阶段、器官分化阶段、孵化阶段共7个阶段34个时期。初孵仔鱼全长12.4 mm, 第1天体色素出现, 胸鳍上翘, 鳃盖骨出现, 下颌原基出现; 第2天鳃弓原基出现; 第3天消化道出现, 肝胰脏原基出现; 第4天鳃耙出现, 体表色素细胞带出现; 第5天口凹形成, 鳃丝形成; 第6天胸鳍褶, 背鳍褶, 腹鳍褶出现; 第7天鼻凹出现, 星芒状色素团出现; 第9天鳔前原基出现; 第11天尾鳍鳍条开始出现, 胸鳍开始颤动; 第13天鳔1室出现, 半规管形成; 第17天背鳍分化出来; 第21天腹部鳍褶变大, 舌颌骨清晰可见; 第28天脾脏出现; 第33天出现腹鳍鳍条; 第34天鳞片出现; 第85天稚鱼的形态与成鱼无异。双须叶须鱼是已报道裂腹鱼类卵径最大, 较四大家鱼卵周隙小, 是对高原隆起所导致的高寒自然环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