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3篇 |
免费 | 164篇 |
国内免费 | 969篇 |
专业分类
37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177篇 |
2022年 | 218篇 |
2021年 | 216篇 |
2020年 | 151篇 |
2019年 | 159篇 |
2018年 | 151篇 |
2017年 | 130篇 |
2016年 | 100篇 |
2015年 | 104篇 |
2014年 | 157篇 |
2013年 | 110篇 |
2012年 | 135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114篇 |
2009年 | 97篇 |
2008年 | 147篇 |
2007年 | 113篇 |
2006年 | 117篇 |
2005年 | 150篇 |
2004年 | 114篇 |
2003年 | 88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65篇 |
1998年 | 36篇 |
1997年 | 44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58篇 |
1994年 | 76篇 |
1993年 | 72篇 |
1992年 | 42篇 |
1991年 | 43篇 |
1990年 | 32篇 |
1989年 | 37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8篇 |
1984年 | 10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0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新兴学科和热点领域。该文简要介绍了蛋白质组学产生的科学背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蛋白质组学研究方法主要有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2D-PAGE)、质谱(Mass-spectrometric)技术、蛋白质芯片(Protein chips)技术、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植物蛋白质组数据库等。其应用的范围包括植物群体遗传学、在个体水平上植物对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的适应机制、植物的发育和组织器官的分化过程,以及不同亚细胞结构在生理生态过程中的作用等诸多方面。同时对植物蛋白质组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2.
基于matK基因对松属(Pinus L.)白皮松组(sect.Parrya Myre)进行了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白皮松组为一个并系类群,因为白松组的成员与该组(包括越南的扁叶松(P.krempfii Lecomte))的亚洲成员形成一个强烈支持的分支(靴带值92%).在这个分支中,白松组的3个代表种形成一个稳定的单系,而白皮松组的亚洲成员之间系统发育关系不明确.扁叶松和西藏白皮松(P. gerardiana Wall.ex D.Don)聚在一起,但只有61%的支持率.虽然在以前4个cpDNA基因序列分析时五针白皮松(P.squamata X.W.Li)与白皮松(P.bungeana Zucc.ex Loud.)和西藏白皮松形成一个单系,但在本文的分析中三者的关系不明确.在邻接树和多数一致简约树上,北美的白皮松组成员形成一个支持率低的分支.北美的subsect.Balfourianae Engelm.亚组(包括P.aristata Engelm.)是一个单系,但支持率较低.美洲另外两个亚组subsect.Cembroides Englem.和subsect.Rzedowskianae Carv.的组间和组内关系不确定,它们在严格一致简约树上形成一个多歧分支. 相似文献
103.
描述了一种产自山东省南部的陶枣煤田和兖州煤田太原组煤核中的鳞木类茎的解剖构造特征.根据叶座的形态,该种茎曾被归入大青山"鳞木"("Lepidodendron"tachingshanense Lee)种,但此次重新仔细研究后转归三点"鳞木"("Lepidodendron",tripunctatum Stock.et Math.)种内.与欧美植物区和华夏植物区已有的具解剖构造的鳞木类茎进行了详细对比,认为与奇木属Diaphorodendron很接近,但叶座的形态和解剖差别较大.此外,当前标本的分枝方式还不清楚,因此,还不能将当前标本归入奇木属内.当前标本与奇木属的关系及其分类位置有待于今后对更多更好的标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4.
铁线莲属单性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单性铁线莲组sect. Aspidanthera Spach s.l.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72种和15变种,这些被归类于6个亚组中,其中包括首次描述的1系、5种和2变种,以及做出的2新等级。对单性铁线莲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写出了组、亚组、系的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分亚组检索表及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研究了此组全部种类的标本之后,观察到此组几个重要形态特征的演化趋势:(1)萼片在数目上由 相似文献
105.
中国紫堇属大叶紫堇组的分类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叙述大叶紫堇组在紫堇属(Corydalis)中的系统位置以及其分布区的原始性,同时记载了隶属于5个系的23种9变种和1变型,其中有4个新系,7个新种和7个新变种。 相似文献
106.
基于高通量测序的辽东栎转录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Illumina Solexa Hiseq 20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辽东栎的芽、花、叶及果实的混合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共获得3.8 Gb的有效数据。应用Trinity软件对有效序列从头拼接去重复后,共获得95 800条unigene,总长度为73.57 Mb,最大长度、平均长度和N50分别为11 284 bp、768 bp和1 373 bp。利用Blastx与公共数据库Nr和Swiss-Prot的同源性比较(E值1×10-5)发现,38 163条unigene未发现与公共数据库中的序列具有同源性。通过KEGG数据库中参与淀粉合成与代谢的pathway分析,共发掘出67条参与淀粉合成的unigene,编码9个关键酶。此外,在13 380条unigene中共搜索到15 901个SSR位点,其中二核苷酸和三核苷酸的重复类型占所有SSR位点的98.16%。 相似文献
107.
以台湾"黑珍珠"莲雾果实为实验材料,选择植物代谢组学研究中常用的两种提取溶剂对莲雾果实样品进行非靶标的代谢轮廓分析,研究两种提取溶剂对莲雾果实代谢组学分析的影响。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莲雾果实代谢产物进行分离鉴定,利用甲醇-水(A)法和甲醇-氯仿-水(B)法两种方法共鉴定出129个代谢产物;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等比较了两种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存在显著差异。从色谱峰总数来看,A法可检测到323个色谱峰,B法仅有251个,统计分析发现124个差异显著的代谢物质,其中有90个代谢物质的相对含量用A法提取显著高于B法提取。研究结果表明,甲醇-水溶剂提取的方法更适合于莲雾果实代谢组学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8.
多球壳菌素是前期鉴定出的一种抗衰老活性小分子,为了较全面理解多球壳菌素的抗衰机制,本研究利用模式生物芽殖酵母为材料,借助DNA Microarray技术、生物信息学手段并结合相关功能实验分析了多球壳菌素对对数期芽殖酵母细胞基因表达谱、基因本体聚类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显示,多球壳菌素对细胞转录组产生了显著影响,共导致1 648个基因的差异表达(FDR0.05,Fold Change1.5),其中843个基因显著上调,805个基因显著下调。进一步对基因本体聚类、信号通路分析及功能实验验证显示,线粒体相关功能和信号通路是多球壳菌素作用的一个主要靶点,本研究对多球壳菌素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9.
家蚕Bombyxmori(L.)既是重要的经济昆虫,又是鳞翅目昆虫研究的典型模式生物。开展家蚕蛋白质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家蚕绢丝蛋白的分泌机理,也是研究鳞翅目昆虫及其他生物生命本质的需要。双向电泳是蛋白质分离的关键技术。为探讨适宜家蚕蛋白质组研究的双向电泳条件,以家蚕丝腺、丝腺内容物、蚕卵和血液为材料,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双向电泳,并对分离的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进的蛋白质裂解液辅以超声破碎制备的蛋白质,双向电泳后能够得到较好的2-DE图,也能满足进行MALDI-TOFMS分析的需要。因此本研究方法适用于家蚕不同组织中蛋白质的提取和双向电泳。 相似文献
110.
内蒙古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牙形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内蒙古达茂旗(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巴特敖包地区以碳酸岩相古生代地层发育而引人注意。经多年研究,特别是李文国等(1985)的研究,使本区珊瑚、腕足类、层孔虫、鹦鹉螺等大化石的研究工作已有一定基础,并依据牙形刺首先确定了在阿鲁共剖面有泥盆纪地层的存在。但本区泥盆纪地层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通过对牙形刺的研究加以解决。在王成源研究员的精心安排和亲自指导下,作者等在巴特敖包地区的七个剖面进行了系统取样研究。经对158个样品(重667kg)的分析,在本区发现了大量的原定为志留纪的早泥盆世地层,包括西别河组命名剖面。分析结果同时证明,本区不存在志留系温洛克统的沉积。巴特敖包剖面断层发育,志留—泥盆纪地层交替出现,巴特敖包组应取消,原定的阿鲁共剖面层序颠倒。本区地层应厘订为志留系的西别河组(罗德洛统—普里道利统)和下泥盆统的阿鲁共组(Lochkovian阶),前者以包尔汉图剖面为标准剖面,后者应寻找更好的标准剖面。本文重点总结巴特敖包地区早泥盆世的牙形刺。本区共建立了4个牙形刺带,文中共描述了8牙形刺属,21种,其中包括4亚种、1新种(Belodellataeniocuspidatasp.nov.)和1未定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