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7篇
  免费   353篇
  国内免费   85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21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08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8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3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7 毫秒
51.
牙龈与牙种植体颈部的附着是影响牙种植体长期功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钛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牙种植生物材料,在临床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牙龈组织与种植体钛面的附着、附着机理、种植体钛面的性质、结构对龈附着的影响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2.
温度对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的特征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测定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基础上,本提出反S型曲线模型来描述种群存活率,探讨了麦长管蚜种群存活率过程变化的特征参数,并得到不同的特征值.  相似文献   
53.
菜豆内切几丁质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抗菌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Benha  .N  邱立友 《微生物学杂志》1994,14(1):66-70,65
菜豆内切几丁质酶对立枯丝核菌的抗菌作用N.Benhamouetal.]L-J“质是由N一乙撤葡萄糖胺以卜1,4键连接而成的线性多糖,是大部分菌物细胞壁的结构物质。对于立枯丝核菌(尸/h-。octonda。cia,,i加hn),几了质和卜l,s葡聚精是...  相似文献   
54.
55.
本文是关于应用Wyatt-White方法计算寄生物种群内禀增长率的研究。研究表明:r[m]的精确值与ln(M[d])/d或ln(M[d/2])/d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种关系可表达如下:(1)r[m]=0.845 ln(M[d])/d;(2)r[m]=0.880 ln(M[d/2])/d。这里d为生殖前期;M[d]为生殖起初d天内每个原始雌虫产下的平均雌性后代数;M[d/2]崐为生殖起初d/2天内每个原始雌虫产下的平均雌性后代数。运用23组生殖力表资料,研究表明公式1-2可以给出r[m]的精确估计值,公式2的估计效果更好。这种方法不要求组建生殖力表。该方法是否适用于其它寄生物种群或其它生物类群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6.
棉花枯萎病菌多聚半乳糖醛酸内切酶在pH大于7时不稳定,故对它进行多种化学修饰而又不影响其活性,必须在pHd小于7的体系中进行。本文报道将PGAUase在还原剂存在下,与稀酸处理的Sepharose 4B交联,获得较高活力的固定化酶。固定化酶催化动力学表明,最适pH为4,4,最适温度为55℃,在pH1至8.0范围内稳定。和溶液酶比较,对热稳定性提高,但对碱稳定性下降。以多聚半乳糖醛酸为底物,Km为0.27mmol/L,Vmax为66.67nmol/L·min,均大于溶液酶(Km=0.07mmol/L,Vmax=28.00nmol/L·min)。在pH4.8,30℃,聚半乳糖醛酸在固相酶的柱中循环水解不同的时间降解产物经圆盘电泳和等电聚焦测定,得到不同大小的寡糖片段混合物,证明固相酶和溶液酶的作用方式相同,同时使以酶解法制备一定大小的有生物活性的寡糖分子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外周插入中心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继发皮肤损害处的菌群组成。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我院收治并接受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62例。其中31例患者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纳入PICC组;31例患者PICC置管处未发生并发症,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患者PICC置管处的皮肤微生物并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两组对象皮肤微生物的丰度差异。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对最佳PICC组分类单元集进行变量重要性分析,并且分析皮肤微生物群对PICC置管处继发皮肤损害的鉴别价值。结果 共鉴定出15 243个可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鉴定水平为99.3%。移除罕见OTU后,保留1 958个OTU。分析表明PICC组和对照组之间皮肤微生物丰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有7个菌群变化最显著。Staphylococcus aureus在PICC组中的丰度显著增加,而代表严格厌氧菌的Burkholderia sp....  相似文献   
58.
胞内劳森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 LI)常引起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血样下痢或突然死亡,严重损害养猪业。猪群感染该菌在肠道诱导免疫应答的研究较少。因该菌胞内寄生,基于细菌不同感染阶段动物免疫应答特点,检测方法会有所侧重。本文重点阐述了胞内劳森菌感染后机体免疫应答的特点,并对其检测技术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型检测技术研发及疫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9.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