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541篇 |
免费 | 816篇 |
国内免费 | 2092篇 |
专业分类
944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2篇 |
2023年 | 253篇 |
2022年 | 291篇 |
2021年 | 364篇 |
2020年 | 287篇 |
2019年 | 265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41篇 |
2016年 | 280篇 |
2015年 | 339篇 |
2014年 | 476篇 |
2013年 | 334篇 |
2012年 | 354篇 |
2011年 | 426篇 |
2010年 | 348篇 |
2009年 | 395篇 |
2008年 | 445篇 |
2007年 | 355篇 |
2006年 | 312篇 |
2005年 | 319篇 |
2004年 | 316篇 |
2003年 | 322篇 |
2002年 | 288篇 |
2001年 | 318篇 |
2000年 | 201篇 |
1999年 | 198篇 |
1998年 | 195篇 |
1997年 | 179篇 |
1996年 | 179篇 |
1995年 | 178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105篇 |
1992年 | 108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89篇 |
1989年 | 78篇 |
1988年 | 30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20篇 |
1985年 | 27篇 |
1984年 | 5篇 |
1983年 | 13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1.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图像分析等方法,对出生到生后25月龄各发育阶段SD大鼠睾丸内雄激素受体(AR)的表达变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1)睾丸间质细胞:从出生到生后3周龄,AR阳性表达强度较弱;到生后1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强,并达到峰值;在生后2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减弱,此后AR阳性表达又呈增强趋势。(2)肌样细胞:从出生到生后2周龄,AR阳性表达强度较弱;到生后3周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显著增强,并一直维持到生后2月龄;从生后3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呈减弱趋势,到生后25月龄达到最低水平。(3)血管内皮细胞:从生后3周龄到生后2月龄AR阳性表达较强;生后3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减弱;生后25月龄,AR阳性表达强度与生后3月龄相比变化不明显。(4)支持细胞:在生后1月龄出现AR阳性表达,到性成熟后,支持细胞AR阳性表达随生精周期变化而变化,在生后25月龄未见AR阳性表达的支持细胞。(5)生精细胞:出生组,前精原细胞内有AR阳性表达;生后2周龄,精子细胞开始出现AR阳性表达;生后1月龄,精原细胞开始出现AR阳性表达;生后2月龄出现阳性表达的精子,生后25月龄未见阳性表达的生精细胞。 相似文献
92.
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CSIA)可以实现对复杂基质中特定化合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δ13C)的精确测定。应用此方法测定树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中特定成分(如糖类、有机酸和糖醇)的δ13C,不仅能够追踪新同化的光合产物在树木中的运移及与外界的碳交换,还能够更敏感地指示树木生理状况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CSIA从样品采集、处理到δ13C测定的方法,然后综述了树木NSC中各成分之间及各成分在不同器官之间的δ13C差异,阐述了树木NSC的δ13C时间动态变化特征及内在机制,最后分析了NSC作为主要呼吸底物,其δ13C与树木呼吸释放CO2的δ13C(δ13CR)之间的联系,并针对CSIA分析技术在后光合分馏、树木逆境生理和年轮δ13C形成机制等研究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探讨激活多巴胺Ⅰ类受体(DR1)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人单核细胞(THP-1)分泌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NO/NOS)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THP-1细胞经佛波酯PMA诱导分化,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组(ox-LDL),DR1激动剂干预组(SKF),DR1阻断剂干预组(SCH),ERK阻断剂干预组(PD98059);应用油红O染色法鉴定泡沫细胞;硝酸还原法检测NO、NOS的变化情况;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蛋白表达情况。结果:ox-LDL刺激48 h可形成泡沫细胞;DR1在THP1细胞上表达,ox-LDL刺激后,DR1蛋白表达降低(P<0.01);激活DR1受体能够明显抑制由ox-LDL引起的NO、iNOS增多(P<0.01);在MAPK阻断剂PD98059存在的情况下,SKF的作用部分丧失。结论:激活DR1受体可抑制ox-LDL引起的THP-1细胞NO的大量产生,此过程可能由ERK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95.
Zn、Cd在太原工业区和紫金山非工业区环颈雉不同组织中的分布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了探讨Zn、Cd在环颈雉(Phasianuscolchicus)体内的积累和分布规律,对太原工业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分析,并以紫荆山区为对照区(相对非污染区),对两区环颈雉体内不同组织的Zn、Cd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Zn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股骨>胸骨>心>肝>肾>肺>股肌>胸肌;Cd在环颈雉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胸骨>股骨>肝>肺>胸肌>心>股肌。两区环颈雉各组织中,Zn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异,而肾脏中的Cd含量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96.
肝靶向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和多聚谷氨酸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化学合成两类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ASGPR)的人工配体——半乳糖基白蛋白(GalnHSA)和半乳糖基多聚-L-谷氨酸(GalnPLGA), 并以 125I标记的去唾液酸胎球蛋白(ASF)为标准配体,测定了合成配体抑制 125I-ASF与大鼠肝细胞膜ASGPR结合的IC50值. 结果表明,Gal12HSA、Gal15HSA、Gal26HSA、Gal30HSA和Gal34PLGA均能够有效地抑制 125I-ASF与ASGPR的结合,且前者与ASGPR的亲和力随半乳糖基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些合成配体来源丰富、制备简单,适合于作为药物或基因肝靶向运送的导向配体. 相似文献
9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脂毒性脂肪过度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临床获得性代谢综合征。最新研究表明,NAFLD向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进展时,肝内胆固醇积累可能较甘油三酯更具有细胞毒性风险。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2(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binding protein 2,SREBP2)是脂质代谢重要的核转录因子之一,主要调控胆固醇的生物合成和体内平衡。SREBP2及其靶基因调控的胆固醇异常是引起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认识SREBP2信号通路中,上下游各因素的表达调控作用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受SREBP2调控表达的靶基因的特点,着重介绍SREBP2调控胆固醇体内合成与平衡的信号通路与NAFLD发病机制之间关系,为研究和指导治疗NAFLD及其代谢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Apelin是1998年发现的孤儿G蛋白偶联受体APJ(又称为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样受体1)的内源性配体,其前体由7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剪切后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的apelin。Apelin具有调节血压、心脏收缩力、免疫反应、饮水和摄食的作用。Sorli SC等先前已经证明apelin能够促进内皮细胞有丝分裂 相似文献
99.
100.
灵芝是我国著名的药用真菌,灵芝酸是其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乙烯可以促进灵芝酸的生物合成,但其调控机理尚不明确。本实验利用非靶向代谢组研究发现Top 20差异代谢物中含有6种灵芝的活性成分(灵芝酸η、赤芝酸F、赤芝酸N、丹芝酸A、灵芝酸V1和灵芝酸δ),其中有4种灵芝酸(灵芝酸η、赤芝酸F、赤芝酸N和灵芝酸V1)为上调积累,2种灵芝酸(灵芝酸δ和丹芝酸A)为下调积累。通过非靶向代谢组与转录组的关联分析发现基因GL23307、GL25546和GL29595同时与3种灵芝酸积累显著相关,并通过启动子顺式元件预测,发现分别编码泛素蛋白和抑肽酶基因GL25546、GL23307的启动子区域含有响应乙烯信号的顺式作用元件GCC-box,因此,推测这两个基因在乙烯调控灵芝酸生物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