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185篇 |
免费 | 1592篇 |
国内免费 | 6635篇 |
专业分类
234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48篇 |
2023年 | 606篇 |
2022年 | 737篇 |
2021年 | 863篇 |
2020年 | 698篇 |
2019年 | 690篇 |
2018年 | 500篇 |
2017年 | 594篇 |
2016年 | 599篇 |
2015年 | 716篇 |
2014年 | 1077篇 |
2013年 | 848篇 |
2012年 | 976篇 |
2011年 | 1080篇 |
2010年 | 941篇 |
2009年 | 975篇 |
2008年 | 1212篇 |
2007年 | 870篇 |
2006年 | 813篇 |
2005年 | 862篇 |
2004年 | 833篇 |
2003年 | 824篇 |
2002年 | 730篇 |
2001年 | 647篇 |
2000年 | 546篇 |
1999年 | 499篇 |
1998年 | 384篇 |
1997年 | 350篇 |
1996年 | 394篇 |
1995年 | 341篇 |
1994年 | 299篇 |
1993年 | 249篇 |
1992年 | 260篇 |
1991年 | 250篇 |
1990年 | 219篇 |
1989年 | 217篇 |
1988年 | 105篇 |
1987年 | 70篇 |
1986年 | 58篇 |
1985年 | 117篇 |
1984年 | 31篇 |
1983年 | 29篇 |
1982年 | 21篇 |
1981年 | 14篇 |
1980年 | 4篇 |
1978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58年 | 4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香椿子[Toona sinensis(A.Juss.)Roem seed]为楝科植物香椿的果实,本文研究了香椿子对野生黑腹果蝇的寿命和抗氧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作用。实验收集羽化8 h内的黑腹果蝇,置于含1、5 g/L和10 g/L浓度的香椿子培养基上培养,以基础培养基作为对照,采用生存实验检测果蝇的寿命,并研究了不同浓度香椿子对果蝇抗氧化酶活性(SOD、CAT)、脂质过氧化酶产物丙二醛(MDA)以及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雌雄果蝇的寿命与香椿子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当香椿子浓度为10 g/L时能够显著提高雌雄果蝇的平均寿命、最高寿命和半数死亡时间(P<0.05或P<0.01);随着香椿子浓度的增大,雌雄果蝇组织总SOD、CAT酶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蛋白含量增加,且对雌蝇的影响高于雄蝇。结论,香椿子具有延缓衰老、抗氧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83.
84.
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大肠癌转移相关蛋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对同一亲本来源、不同转移潜能细胞株SW480和SW620的蛋白质表达谱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并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进行验证,成功鉴定了10个大肠癌转移相关蛋白,其中SW620细胞株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磷脂酰乙醇胺结合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B-1,而热休克蛋白27,膜联蛋白Ⅰ,甲硫腺苷磷酸化酶,切丝蛋白1和表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SW620中表达下调.大多数差异蛋白质功能涉及肿瘤细胞生长、运动、粘附、凋亡等过程,研究结果为阐明大肠癌转移机制及寻找预测大肠癌转移的潜在标志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5.
《四川动物》2013,(5)
本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直接测序的方法获得了分布于四川、青海、新疆和西藏的32个高原鼠兔种群共205个个体的mtDNA中12S RNA的946 bp核苷酸序列和Cyt b 1107 bp序列,205个个体的两个基因联合序列经单倍型分选后,共定义了131个单倍型,其中有1个单倍型为不同区域种群所共享,其余130个单倍型均为各区域种群所特有。AMOVA分析结果显示,区域间遗传变异占总变异比率的63.59%,区域内种群间变异组分占7.85%,种群内个体间变异组分占28.56%。谱系分析揭示位于雅鲁藏布江以南的区域A的江孜和浪卡子2个种群形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位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东北的区域B的青海湖、刚察、海北、祁连、天峻5个种群形成一个单元分歧的进化分支,基因流分析显示雅鲁藏布江以南的种群与其它种群基因交流最小,柴达木盆地干旱地带的东北区域B的5个种群次之,表明雅鲁藏布江形成了高原鼠兔种群分化中最强烈的隔离,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隔离作用中等,其它河流、湖泊、山脉隔离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86.
为了解西沙宣德群岛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9年2月和11月对该海域进行采样调查,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环境影响因素。两个航次共发现109种浮游植物,其中硅藻门最多,有81种。冬秋季节优势种不尽相同,冬季优势种为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tii)、红海束毛藻(T. erythraeum)和标志星杆藻(Asterionella notata)等,秋季优势种为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和劳氏角毛藻(Chaetoceros lorenzianus)。冬季浮游植物平均丰度[(5.27±6.14)×107 cells/L]显著高于秋季[(1.56±1.40)×105 cells/L]。浮游植物群落分布主要受亚硝酸盐、盐度等环境因子影响。冬秋季各站位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平均值分别为3.15、0.71、1.36和3.28、0.75、1.77。因此,宣德群岛海域冬秋季节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较高,物...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究组织蛋白酶B(CTSB)介导NLRP3小体在砷致小胶质细胞(BV-2)炎症激活中的作用。方法 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V-2细胞,分别暴露于终浓度为0、2、4、8 μmol/L亚砷酸钠(NaAsO2)溶液培养24 h,检测细胞活性,测定各组细胞内CTSB和细胞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IL-18、IL-1β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胞内溶酶体膜稳定性。基于实验结果,增设CTSB抑制剂组(5 μmol/L CA074-Me +8 μmol/L NaAsO2、10 μmol/L CA074-Me+8 μmol/L NaAsO2),检测两组细胞内炎症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和IL-1β、IL-18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染砷组细胞抑制率增高,呈现剂量效应关系,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胞内CTSB、NLRP3、IL-1β、IL-18、Caspase-1表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8 μmol/L NaAsO2)比较,抑制剂组BV-2细胞胞内CTSB、NLRP3、IL-1β、IL-18、Caspase-1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NaAsO2通过诱导小胶质细胞内CTSB水平的上升,介导NLRP3炎症小体激活小胶质细胞,促其释放炎性因子,致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88.
生物钟是机体为适应环境周期性变化而进化出的一种内在机制。保持体内时钟与外界时钟步调一致对健康至关重要,二者不同步(比如作息不规律、时差、分子时钟机制被破坏等)可能导致生物钟紊乱,可表现为睡眠-觉醒周期异常,激素分泌、血压、心率、体温等节律或水平异常,长期紊乱还与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重大疾病密切相关。为解决长久以来生物钟紊乱无药可医的局面,科学家们在细胞和动物水平对生物钟基因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对数十万计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筛选以探索药物调整生物钟的可行性。此外,褪黑素、光照疗法、运动疗法、调整摄食时间、改变食物营养成分等也对生物钟紊乱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本文将从药物干预和非药物干预两个角度对生物钟紊乱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9.
干旱半干旱区灌木、半灌木等木本植物的分布面积持续增加(灌丛化)显著改变了原有植被景观及生态过程,但缺乏对长期封育过程中灌木物种取代草本物种进而影响草地群落组成、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为揭示长期封育措施下典型草原灌丛化特征及地上/地下植物群落的响应规律,研究通过对宁夏云雾山典型草原同一封育草地不同时间(2010年、2016年、2021年)植物群落(物种重要值、丰富度、多样性和生物量)和土壤特性(土壤容重、土壤水分及储水量、养分、pH)的定点观测,探讨了长期封育过程中灌木物种矮脚锦鸡儿(Caragana brachypoda)驱动的植被和土壤特性变化。结果表明,(1)灌木矮脚锦鸡儿已经取代草本植物成为封育草地的优势种,群落中灌木生物量、总生物量以及盖度、高度显著增加,但对植物密度的影响较小;(2)灌丛化过程中草地群落Patrick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显著降低,而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增加;(3)灌丛化引起土壤深层(60-100 cm)容重显著增大,土层储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4)灌丛化使得土壤有机碳含量在浅层(0... 相似文献
90.
核糖体是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机器。许多科学研究的工作小组都试图阐明这种合成机器的机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