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46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2725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310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66篇
  2020年   367篇
  2019年   353篇
  2018年   262篇
  2017年   301篇
  2016年   349篇
  2015年   403篇
  2014年   596篇
  2013年   446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94篇
  2010年   419篇
  2009年   443篇
  2008年   601篇
  2007年   455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403篇
  2004年   374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350篇
  2001年   364篇
  2000年   256篇
  1999年   219篇
  1998年   196篇
  1997年   190篇
  1996年   184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2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134篇
  1991年   118篇
  1990年   106篇
  1989年   80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目的改良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比较改良前后两种方法各自的特点及其机制。方法 60只体重(180±10)g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半乳糖性白内障组1(G1)和半乳糖性白内障组2(G2)。G1组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20mL/(kg·d),连续30d;G2组第1周、第2周分别腹腔注射50%半乳糖溶液10、15mL/(kg·d),第3周开始增至20mL/(kg·d),直至第30d。应用裂隙灯观察晶体混浊情况,按大鼠晶状体混浊度评分标准进行分级和记录,并分别观察和比较不同制备方法的成模时间、模型成功率、模型死亡率和晶状体宏观形态变化以及SOD、MDA含量的变化。结果 G1和G2组模型死亡率分别为50%和10%,方法改良后死亡率显著降低;模型成功率分别为50%和90%,方法改良后成功率显著提高;两组模型晶状体混浊度一般为Ⅱ级或Ⅲ级;与C组比较,G1和G2组SOD、MDA含量的变化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而G2与G1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半乳糖性白内障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改良后,保留了改良前模型制备方法的优点,克服了改良前模型成活率低、死亡率高的缺点,是一种更为安全、可靠的模型制备方法 。  相似文献   
962.
为了揭示水稻(Oryza sativa)茎鞘非结构碳水化合物(nonstructural carbohydrate, NSC)积累与转运的遗传基础, 在大田直播条件下, 利用来源于Lemont/特青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对5个相关性状进行了QTL定位。始穗期和成熟期共检测到3个茎鞘NSC含量QTL, 分别位于第1、9和12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13%、7%和7%, 增效等位基因均来自特青。检测到的2个NSC转运率QTL均位于第12染色体上, 贡献率分别为8%和14%。检测到的结实率和千粒重QTL分别为3个和4个, 3个结实率QTL的贡献率分别为9%、24%和6%, 4个千粒重QTL的贡献率分别为14%、11%、12%和13%。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来自Lemont的等位基因降低成熟期茎鞘NSC含量的同时却能提高NSC转运率、结实率和千粒重, 而来自特青的等位基因对NSC转运率和结实率均有增效作用, 这为性状间表型相关提供了重要的遗传解释。  相似文献   
963.
非编码RNA在骨骼肌发育中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朱大海 《生命科学》2010,(7):668-673
近几年的研究表明,非编码RNA的功能几乎涉及生命活动的各个方面。非编码RNA在骨骼肌发育中的功能研究揭示了骨骼肌发育调控的复杂性。该文总结了骨骼肌发育中非编码RNA的系统发现与鉴定以及非编码RNA在骨骼肌发育和再生中的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964.
为建立适宜的花烛(Anthurium andraeanum Lind. )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对影响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细胞相对存活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花烛悬浮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与悬浮细胞的继代培养时间、渗透调节剂的种类和浓度及预培养时间、装载液种类和预处理时间、PVS2脱水时间以及超低温保存后的化冻温度均有一定的关系.继代培养3和5 d,细胞的相对存活率较高(约20%);分别以0.3、0.5、0.7 mol·L-1山梨醇和60、80、100、120 g·L-1蔗糖为渗透调节剂预培养0~4 d,以0.5 mol·L-1山梨醇预培养2 d的效果最好,细胞的相对存活率为26.2%;用体积分数25%PVS2预处理15 min,细胞的相对存活率最高(29.0%);分别用体积分数100%PVS2脱水0、5、10、15、20、25和30 min,其中脱水10 min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分别在10 ℃、20 ℃、30 ℃、40 ℃、50 ℃和60 ℃水浴条件下进行化冻处理,其中用40 ℃水浴化冻的悬浮细胞相对存活率最高(32.1%).花烛胚性悬浮细胞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和化冻的适宜流程为:将继代培养3~5 d的胚性悬浮细胞团(直径2 mm)在含0.5 mol·L-1山梨醇的1/2MS液体培养基中预培养2 d后,于4 ℃条件下处理24 h,然后先用体积分数25%PVS2室温预处理15 min,再用体积分数100%PVS2 在0 ℃条件下脱水10 min,最后迅速投入液氮中冷冻保存;将经过冷冻保存的细胞置于40 ℃水浴中化冻3 min,用含1.2 mol·L-1蔗糖的1/2MS液体培养基洗涤3次(每次10 min),之后即可进行恢复培养.  相似文献   
965.
王德信 《生物技术》2010,20(2):20-22
目的:观察天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学特征并分析天麻花粉育性情况。方法:采用压片法,绘制天麻减数分裂图谱,对乌天麻、黄天麻、绿天麻三种变型进行比较。结果:天麻小孢子的形成过程正常,三个变型基本一样。天麻的18个二价体中终变期构型以棒状的最多,占总二价体的77.04%;环状的次之,占18.15%;十字构型形的最少,占4.81%。通过碘-碘化钾染色,天麻花粉的发育正常,92.8%可育。结论:麻减数分裂过程基本正常,这与天麻具有正常的种子繁殖能力是相符的。乌天麻与绿天麻杂交品系的产生,也说明天麻在繁殖能力上是正常的。  相似文献   
966.
目的分析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感染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09年医院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非发酵菌,对其检出率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4 273株非发酵菌,检出率为38%,分离率居前4位的依次是铜绿假单胞菌(44.09%)、鲍氏不动杆菌(27.64%)、嗜麦芽寡养单胞菌(10.58%)和洋葱伯克霍尔德菌(5.99%);4种常见的非发酵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均较高,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型抗菌药物对非发酵菌有较高的敏感性。结论医院重症监护病房非发酵菌检出率高且耐药性强,应加强临床细菌学的检测,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67.
在我国各型肝炎、肝硬化的发病率较高,因此由慢性肝病引起的肝源性糖尿病很常见;本病的早期发现及治疗,对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8.
多重PCR方法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大肠埃希菌,威胁着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建立同时检测4种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ETEC LT肠毒素基因、EPEC bfpA基因、EHECO抗原基因和EIEC侵袭性质粒特异性基因,设计了4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单一PCR反应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快速检测4种主要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多重PCR方法,彼此之间无交叉反应。该多重PCR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性,对24株致病菌进行检测,所试4株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均为PCR阳性,其他菌株则为阴性。实践证明,利用所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对124份肉类、奶类制品及人工污染样品等进行检测,检出15份阳性,与国标(GB4789.6-1994)检测结果相同。结果表明本文建立的多重PCR方法可用于ETEC、EPEC、EHEC和EIEC的单一或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及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具有良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69.
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4例确诊为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且包块直径≤4 cm,血β-HCG〈2 000 IU,无腹腔积液的病例,行宫腔镜下将MTX 40 mg注入输卵管;动态观察患者血HCG变化,定期复查彩超,观察包块变化情况。结果32例治愈,治愈率94.12%。其中有1例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血β-HCG〉1000 u/L,追加用药后成功;失败2例,均因治疗期间腹痛加剧出现内出血征象而转行手术治疗,内出血分别为700 ml、480 ml,转腹腔镜手术,恢复良好。结论宫腔镜下甲氨蝶呤注入输卵管保守治疗非破裂型输卵管妊娠具有损伤小、避免开腹手术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0.
使用OCT技术观察活体小鼠皮肤组织在非消融性激光作用后光热损伤及其修复过程,得出皮肤组织在此过程中形态卜的变化规律.利用OCT散射模型得出皮肤在激光作用前后光学参数中衰减系数的变化,根据所获得的光学参数的变化量来判断热损伤程度,并分析引起散射参数变化的原因,作为临床上无损的判断光热作用下皮肤内部损伤情况的依据.结果表明OCT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活体监测光热损伤及其修复过程的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