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0篇
  免费   490篇
  国内免费   995篇
  3895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209篇
  2020年   157篇
  2019年   153篇
  2018年   114篇
  2017年   136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37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19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摘要 目的:探讨青海地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预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青海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青海地区135例NSCLC且行EGFR基因检测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GFR突变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EGFR突变型组(64例)与野生型组(71例)。检测PLR、NLR、SIRI、HSP90α。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EGFR基因突变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LR、NLR、SIRI、HSP90α联合应用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效能。结果:EGFR突变型组血浆HSP90α水平高于野生型组(P<0.05),PLR、NLR、SIRI低于野生型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腺癌、高HSP90α是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危险因素(P<0.05),高PLR、NLR、SIRI是保护因素(P<0.05)。PLR、NLR、SIRI、HSP90α预测NSCLC患者发生EGFR基因突变的曲线下面积为0.783、0.826、0.815、0.811,联合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932,高于单独预测。结论:青海地区EGFR基因突变的NSCLC患者PLR、NLR、SIRI降低,HSP90α增高。联合PLR、NLR、SIRI,HSP90α对EGFR基因突变的发生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收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或注射用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NLR、CAR,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NLR、CAR、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鳞NSCLC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LR、CAR。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龈沟液炎性因子及TSP-1在拔牙正畸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及发生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8月到2023年8月收治的80例拔牙正畸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取所有患者正畸前、正畸后1个月、3个月及正畸结束时的龈沟液样本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表达水平。随后依照患者正畸治疗过程中是否患有牙周疾病将其分为牙周疾病组(n=36)及非牙周疾病组(n=44),对比两组患者正畸前及正畸结束时的TNF-α、IL-1β、IL-6、TSP-1表达水平,对比两组患者一般情况,采用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拔牙正畸患者牙周疾病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拔牙正畸患者中正畸后1个月、3个月 TNF-α、IL-1α、IL-6、TSP-1水平升高,正畸后3个月到正畸结束时TNF-α、IL-1β、IL-6、TSP-1水平趋于平稳,但正畸后1个月、3个月及结束时明显高于正畸前(P<0.05);牙周疾病组与非牙周疾病组患者正畸前、正畸后TNF-α、IL-1β、IL-6、TSP-1表达水平对比差异显著,牙周疾病组明显高于非牙周疾病组(P<0.05);牙周疾病组及非牙周疾病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牙周疾病组及非牙周疾病组患者正畸治疗时间、拔牙数量、正畸方式、口腔清洁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TNF-α、IL-1β、IL-6、TSP-1、正畸方式、口腔清洁度为拔牙正畸患者牙周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拔牙正畸患者随着正畸时间延长龈沟液炎性因子及TSP-1水平明显升高,且TNF-α、IL-1β、IL-6、TSP-1、正畸方式、口腔清洁度为拔牙正畸患者牙周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microRNA和lncRNA在一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理生理中的作用机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人口日益老年化,神经退行性疾病正在全球范围内流行,严重地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尽管长期的研究使人们对神经退行性疾病有了比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但是其背后隐藏的发病机制仍然是个谜.人类基因组约98%的转录产物为非编码RNA(ncRNA),在生命活动中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广泛而多样性的生物功能.小分子RNA(microRNA)是研究得相对比较深入的一类小ncRNA,最近2~3年,长非编码RNA(lncRNA)受到人们的重视,已积累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Rice ragged stunt disease, caused by rice ragged stuntoryzavirus (RRSV), was first discovered in 1976–1977 inIndonesia and Philippines [1]. Subsequently the diseasewas found in most rice-growing countries in south-easternand far-eastern Asia [2] and may inflict heavy loss on thecrop. RRSV is the type species of the genus Oryzavirus in thefamily Reoviridae. The virus particle is icosahedral witha diameter of about 65–70 nm and the genome consistsof 10 double stranded RNA (dsRNA) segm…  相似文献   
16.
环境参数变化对γ射线诱变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庆云  张鹏   《微生物学通报》2000,27(3):185-188
报告了在非自然环境中培养选育青霉菌菌株的一些结论。实验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菌株的致死率也相应增加;当辐照剂量相同时,与自然环境相比其致死率有所提高,且随着非自然环境参数值的增加而增加。当电场强度为300kV/m、磁场强度为600Gs时,正变率有一极大值。  相似文献   
17.
真核mRNA 3′非翻译区的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真核mRNA的3′非翻译区的功能比人们目前认为的更为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揭示,mRNA 3′非翻译区不但决定该mRNA的稳定性,而且还控制着该特定mRNA的翻译时间、翻译地点和翻译产物.值得注意的是真核mRNA 3′非翻译区内的突变可能导致肿瘤的发生.文章介绍了1991-1992年间国际上关于3′非翻译区的一些新发现.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云南省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进化特征,对2006~2010年间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105株NPEVs进行VP1区部分核苷酸扩增和序列测定。所获得的云南地方株基因序列与各基因型原型株进行核苷酸与氨基酸同源性比较,并与GenBank中选取的代表株构建基因进化关系树。结果分析显示:105株NPEVs分别属于HEV-A、HEV-B、HEV-C,其中HEV-A 18株(7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17.1%;HEV-B 77株(22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73.3%,表明云南省AFP病例中流行的NPEV还是以HEV-B为主;HEV-C 10株(4个血清型)所占比例为9.5%;没有分离到HEV-D组肠道病毒;基因进化树中各种血清型病毒与对应原型株及代表株聚集一起,除CA2、EV90和EV76外,云南地方株与原型株位于不同分支。相同型别的毒株在5年的流行过程中变异程度亦不同,亲缘关系远近不一,表明这些病毒在云南省存在不同的传播链。  相似文献   
19.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在临床上是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聚焦ICIs的耐药性和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s)以及ICIs预后相关的生物标记物等问题。本文结合近年的研究结果,总结了现阶段ICIs的主要应用、ICIs相关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和治疗策略、irAEs的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现阶段一些有潜力的预后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天然型与非天然型脱落酸的生物活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方法精制脱落酸(ABA)异构体试样,提高了(S)-(+)-ABA与(R)-(-)-ABA两对映体纯度。抑制生长试验和残留量分析以及气孔闭合试验表明:天然型(S)-(+)-ABA活性显著高于非天然型(R)-(-)-ABA或(SR)-(±)-ABA。抑制莴苣种子发芽50%的活性强度,(S)-(+)-ABA约是(R)-(-)-ABA的5倍,(SR)-(±)-ABA介于两者之间。抑制萝卜下胚轴生长试验,最显著有效期为2~6d,生理作用期约为一周,(S)-(+)-ABA活性是(R)-(一)-ABA的3.5倍。鸭跖革气孔闭合试验,(S)-(+)-ABA活性比(R)-(-)-ABA高1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