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3篇
  免费   174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摘要 目的:分析乳腺癌化疗患者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并观察其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来我院接受诊治的198例乳腺癌患者,搜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观察其PICC置管感染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ICC置管感染的危险因素。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LQ-C30)评价所有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198例患者中有17例发生PICC置管感染,感染率为8.59%。根据感染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n=17)和未感染组(n=18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ICC置管感染与年龄、穿刺次数、穿刺部位无关(P>0.05),而与合并基础疾病、乳腺癌分期、留置季节、置管时间、化疗次数、换药天数、白细胞计数有关(P<0.05)。经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4×109/L、置管时间>10个月、留置季节为夏季、化疗次数≥4次、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7 d是影响 PICC 置管局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未感染组的功能领域、总体健康状况、总分高于感染组,症状领域评分低于感染组(P<0.05)。结论:乳腺癌化疗患者具有一定的PICC置管感染率,且感染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引起感染的因素较多,与化疗次数、置管时间、白细胞计数、合并基础疾病、换药天数、留置季节有关,临床上需予以充分重视,以尽可能减少 PICC 局部感染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2.
摘要 目的:探讨与评价全氟显子宫输卵管四维超声造影(4D-HyCoSy)与经阴道三维超声输卵管造影(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到2021年11月选择在本院诊治的女性不孕症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都给予全氟显4D-HyCoSy与3D-HyCoSy诊断,记录图像质量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金标准为腹腔镜检查,判断诊断效果。结果:在84例患者中,全氟显4D-HyCoSy的图像质量优良率为100.0 %,高于3D-HyCoSy的92.9 %(P<0.05)。全氟显4D-HyCoSy诊断为输卵管通畅14例,输卵管通而不畅23例,输卵管阻塞47例。3D-HyCoSy诊断:22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1例输卵管阻塞。腹腔镜诊断:15例输卵管通畅,21例输卵管通而不畅,48例输卵管阻塞。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为100.0 %(36/36)、97.2 %(35/36),特异性为97.9 %(47/48)、83.3 %(40/48)。84例患者在全氟显4D-HyCoSy、3D-HyCoSy检查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阴道出血、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差异(P>0.05)。全氟显4D-HyCoSy对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诊断敏感性与3D-HyCoSy对比无差异(P>0.05),诊断特异性高于3D-HyCoSy(P<0.05)。结论:相对于3D-HyCoSy,全氟显4D-HyCoSy在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的应用能提高图像质量优良率,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还具有更好的诊断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对输卵管伞端通畅性及功能的评价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月到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因不孕症自愿接受RT 3D-HyCoSy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应用静态三维与实时三维超声造影,并以腹腔镜下美兰通染液检查作为金标准,记录与分析相关指标。结果:120例患者共240条输卵管,美兰通染液检查诊断发现输卵管通畅58条,阻塞/粘连182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发现通畅51条,阻塞/粘连189条,静态三维通畅44条,阻塞/粘连196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联合通畅56条,阻塞/粘连184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联合诊断组、实时三维超声造影组这两组的准确度、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高于静态三维组(P<0.001);120名患者通过临床综合诊断发现,35例一侧输卵管阻塞患者,64例双侧输卵管阻塞患者,21例双侧输卵管通畅患者,不同输卵管通畅性三组患者推注压力、VAS评分、造影剂注入量、造影剂返流量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畅与阻塞患者造影剂通过输卵管间质部时间及造影剂通过输卵管伞端时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不孕症患者应用RT 3D-HyCoSy,经检查输卵管伞端粘连和通畅性,进而诊断输卵管通畅性,为不孕症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此外,应用实时三维超声造影与静态三维超声能提升输卵管伞端通畅性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4.
摘要 目的:探讨系统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在前列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394例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前期组(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采用12针系统活检法,共186例),和近期组(2017年5月至2019年12月,采用8针系统活检联合新技术(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法,共208例)。前期组行12+X针系统穿刺活检。近期组患者先行彩虹灌注及实时弹性成像检查,确定可疑区域后,于该区域行靶向穿刺活检,然后行8针系统穿刺活检,有重复区域者适当减少穿刺针数。结果:近期组阳性患者99例;前期组阳性患者63例,前列腺癌检出率分别为47.6%(99/208)、33.87%(63/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总穿刺针数分别为1929、2200针,近期组平均9.0 1.8针,前期组平均11.8 1.6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穿刺针数阳性率分别为23.89%(461/1929)、11.82%(260/2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近期组与前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7.40%(57/208)、43.01%(80/1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活检联合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5.
观察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治疗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的效果。方法:包裹性结核性胸膜炎患者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内置管闭式引流并注入尿激酶10万U 生理盐水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20ml。结果:治疗组引流量增多,治疗组胸膜粘连消失15例,对照组2例(P<0.01)。2月后B超检查,治疗组胸膜厚度(2.5±0.8)mm,对照组(9.8±1.6)mm(P<0.01),治疗组胸廓塌陷程度5.3±1.6%,对照组11.1±2.7%。尿激酶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前Pao2(83±4.5),治疗后Pao2(95±6.40),(P<0.01)治疗前TLC% (78.5±2.2)%,治疗后(87.6±1.5)%,,(P<0.01);治疗前VC%(73.2±4.8),治疗后VC%(84.1±5.6),(P<0.01);治疗前FVC% 78.1±2.7,治疗后FVC%(86.5±3.5)%,(P<0.01)。结论:胸腔内注射尿激酶能治疗包裹积液,改善胸膜粘连、肥厚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6.
目的:观察持续缓慢输注三氧化二砷(As_2O_3)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病人的临床护理效应。方法:对196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APL)给予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每例患者As_2O_3日治疗总量按0.16mg/kg计算,As_2O_3注射液10毫克(10 mg/支),加入5%葡萄糖500毫升(或生理盐水500毫升)静脉滴注,8-10滴/分钟,每次滴注约18-21小时,连续用药28-50天,至完全缓解(CR)。同时,注重心理护理,加强输液管理,在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和对不良反应的及时对症护理等措施。结果:177例病人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率达90.3%。结论:应用持续缓慢静脉输注As_2O_3治疗APL,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取得显著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的外周静脉导入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2例有恶性肿瘤病史需行PICC置管、浅静脉直视下不明显或触摸不到、不适合盲穿患者42例进行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改良方法包括穿刺支架超声引导以及用一次性使用麻醉用针替代Seldinger包内的穿刺针进行,并与23例标准PICC法对比分析穿刺成功率及穿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方法穿刺成功率均为100%,其中改良PICC患者4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7.6%;标准PICC患者21例穿刺一次成功,一次成功率为91.3%。两种方法一次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改良患者中发生2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1例及导管异位1例;23例标准PICC患者中发生6例并发症,包括局部水肿2例,导管异位1例,静脉炎1例及局部感染2例。两种方法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结论:超声引导下改良的PICC术一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8.
目的:研究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注射液(简称全氟丙烷白蛋白)在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96例不孕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全氟丙烷白蛋白和Sono Vue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实时观察造影剂在子宫、输卵管及盆腔显影情况,判断输卵管通畅性并记录病人即时疼痛指数。其中全氟丙烷白蛋白组中19例进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结果:两组超声造影结果对比,显影清晰率、图像质量及即时疼痛指数无统计学差异,一致性较好。全氟丙烷白蛋白Hy Co Sy组19例同时进行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两种方法一致程度较好。结论:应用全氟丙烷白蛋白进行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可作为临床评价输卵管通畅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特征。方法:对41例(41只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CNV进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检查,并对两种不同的图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FFA发现典型CNV29眼,FFA早期黄斑区可见边界清晰的高荧光区,FFA晚期荧光扩大并增强;隐匿型CNV10眼,FFA早期可见边界欠清的强荧光,FFA晚期持续为荧光素渗漏或染色,边界多不清晰。OCT发现典型CNV33眼,显示CNV多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呈边界清晰的纺锤形或圆形强反射,隐匿型CNV8眼,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平面不规则增强紊乱的反射信号。两种检查对黄斑区CNV的检出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合FFA和OCT的图像特征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态学改变进行对比分析,有助于明确病变的性质,为临床诊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单用阴道超声(TVS)、子宫输卵管造影(HSG)、超声子宫水造影(SIS)以及三种方法联合诊断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6例行宫腔镜联合诊刮或病检的不孕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各种检查方法对EP的筛查结果,评价各种检查方法的真实性、可靠性以及预测值。结果:206例不孕症中,共确诊EP患者60例,阳性率29.1%。三种检查方法中,TVS的灵敏度最高(70.0%),特异度最低(73.3%),漏诊率最低(30.0%),误诊率最高(26.7%),正确诊断指数最高(43.3%),阴性似然比最小(0.409),阴性预测值最高(85.6%);SIS检查的灵敏度最低(38.7%),漏诊率最高(61.3%),但是特异性最高(93.3%),误诊率最低(6.7%),阳性似然比最大(4.284),阳性预测值最大(66.6%),正确诊断指数最低(32.0%);HSG检查的上述各项评价指标均介于TVS和SIS之间。TVS和SIS与金标准的符合率低,Kappa值均小于0.4;HSG符合率最高(86.2%),Kappa值0.647。三种检查联合诊断的灵敏度89.3%,漏诊率10.7%,特异度91.4%,误诊率8.6%,正确诊断指数80.7%,阳性似然比10.384,阴性似然比0.117,符合率89.3%,Kappa值0.792,阳性预测值83.3%,阳性预测值94.6%。结论:对于宫腔可能存在内膜息肉的不孕症患者,单一采用阴道超声检查、子宫输卵管造影或超声子宫水造影方法的灵敏度均较低,漏诊率高,与金标准的一致性较差,而三种方法联合用于诊断不孕症患者EP的真实性、可靠性及预测值均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