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1篇
  54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81.
为了研究微藻对水体有机磷农药的降解和积累效果,从自然水体中富集纯化得到一株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以该藻细胞为研究对象,以水产养殖中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为实验药物,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蛋白核小球藻对辛硫磷的富集和降解效果。结果显示,富集纯化藻细胞通过显微镜检与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为蛋白核小球藻,命名为MH-1。急毒性试验表明,辛硫磷浓度在高于2.0μg/mL时才会对MH-1生长产生显著抑制作用,表现在叶绿素含量与生物量显著下降。在2.0μg/mL及以下浓度辛硫磷存在的水体中,MH-1具有降解辛硫磷的功能,在0.2μg/mL和2.0μg/mL浓度组中,5 d内的辛硫磷净降解率分别为49.66%和39.61%,日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0.02μg/mL和0.38μg/mL。MH-1对辛硫磷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72 h内MH-1对辛硫磷的富集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20 h时MH-1对0.2μg/mL和2.0μg/mL的辛硫磷富集量分别为0.16 mg/g FW(Fresh weight, FW)和0.25 mg/g FW。结果表明,MH-1对辛硫磷具...  相似文献   
382.
谷娟  秦怡  王鑫  马静宇  郭仲皓  邹乐君  沈晓华 《生态学报》2018,38(21):7718-7726
湖水淹没频率是影响湿地植被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的水文因素。基于地物波谱特征的MODIS混合像元分解模型,分析了2000—2015年退水期鄱阳湖水体淹没频率的时间变化和空间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湿地植被的空间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鄱阳湖退水期水体的淹没频率总体呈"南低北高",同时具有大小不一的"斑块式"空间分布特征;(2) 15年内湖水的淹没频率经历了先急剧缩减然后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不同空间段的变化差异明显:北部河道的淹没频率先急剧降低后回升,中部洲滩不如北部河道段剧烈但大面积的淹没频率下降,南部子湖泊的淹没频率则基本没变;(3)植被丰度对淹没频率具有密切的响应关系,两者呈中间高两边低的"n"形分布,当淹没频率为40%时高植被丰度的像元数最多。(4)淹没频率与植被丰度的关系指示着鄱阳湖湿生植被在空间上的积极演变。  相似文献   
383.
长江河口大型工程与水体生境破碎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口生境是河口生态系统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是海洋典型生境类型之一。人类活动所导致的河口自然生境破碎化的过程 ,是河口综合整治中对河口生态系统影响的一种重要方式。 2 0 0 2年 5~ 6月对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一期工程海域水体生境 7个指标进行取样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工程建设已对长江河口海域水体生境破碎化产生了明显影响 ,造成局部小尺度海洋水系改变。依盐度可将河口水体生境分为 3种斑块类型 ,依 DO、COMMn、Si O3- Si、Chl a可分为 2、3、3和 6种斑块类型 ,而依浮游植物 (取自然对数 )和浮游动物个数总数可分为 4种和 5种斑块类型。水体水境 7个指标的景观多样性指数 (H )、优势度指数 (D)和破碎度 (C)存在着显著差异 ,H值以 Chl a最大 (0 .5 8) ,DO最小 (0 .0 4 ) ;D值以 COD最大 (0 .30 ) ,浮游植物最小 (0 .0 8) ;C值以 Chl a最大 (0 .30 ) ,DO最小 (0 .0 5 )。除盐度外 ,2 0 0 2年长江口水体 DO和 COD的斑块数量以及 H、D和 C值均大于一期工程前期 (1997年 5月 )。这表明一期工程建设已对河口水体生境破碎化和生境景观多样性产生明显影响 ,水体生境斑块分布格局受一期工程建设导致的河口局部水动力改变影响很大 ,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84.
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排序及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峰  徐学选  张兴昌  邵明安  梁宗锁  山仑 《生态学报》2008,28(11):5418-5427
根据2003和2005年分别对36和34块撂荒群落及其生境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撂荒群落的排序演替规律、演替速度及演替趋同或趋异性。结果表明:(1)对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群落影响较大的因子主要有撂荒年限、海拔、土壤水分含量及变异量、有机质、全氮和速效氮、速效磷等,而坡度、坡向等对撂荒群落分布及动态影响较小;(2)排序图也反映了撂荒演替过程中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即随着撂荒年限的增加,土壤水分含量减少,变异量增加。土壤养分方面,除速效磷呈减少趋势外,土壤有机质,全N、P、K,速效N、K都有增加的趋势;(3)农田撂荒后,群落演替速度有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提出一个关于撂荒演替速度的分阶段循环往复式的理论模型,认为植被演替从总体上讲是逐渐变慢的,可根据生长、生活型和优势植物种等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初期演替速度较快,以后逐渐变慢达到阶段稳定状态。之后,随着下一阶段主要植物的入侵,阶段稳定状态被打破,演替进入下一阶段。(4)演替趋同、趋异性方面,两年的结果不一致,与样地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385.
基于遥感技术的鄱阳湖采砂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邬国锋  崔丽娟 《生态学报》2008,28(12):6113-6120
采砂是一项具有巨大生态影响的经济活动。其引起沉积泥沙的再悬浮,降低水体透明度,减弱水下光环境以及产生一系列的生态影响。旨在利用遥感技术监测鄱阳湖自2001年开始的采砂活动对水体透明度的影响。时间序列的IANDSAT影像用于船只的识别和同期的水体透明度反演,MODIS影像用于估计湖区2000—2005年6—10月期间水体透明度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鄱阳湖北部自2001年以来随着船只数目的增加水体透明度显著下降。结合对船只最终目的地以及船只分布与水体透明度变化一致性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确认采砂是引起此区域水体透明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夏季频繁发生的长江江水倒灌推动鄱阳湖北部的浑浊水体向南移动,从而扩大采砂的影响范围至鄱阳湖中部,甚至南部。采砂繁荣了地方经济,同时也对鄱阳湖生态系统具有重大的负面影响。平衡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将因采砂而造成的负面影响下降到最低限度,使鄱阳湖的各种生态功能全面发挥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386.
东江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变化对水体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周婷  彭少麟  任文韬 《生态学报》2009,29(1):231-239
以1998年,2006年的TM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利用地理系统软件Arc GIS对东江主干边缘做10km的缓冲区.以Fragstats为工具,利用景观指数从类型水平和景观水平上,分析河岸带景观格局变化.重点分析了各景观相关要素及景观整体对水体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8a的变迁,东江水体斑块面积占河岸带景观面积的比例增加,水体连通性加强,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体现了在景观格局上流域水体有一定的恢复成效.河岸带区域中植被斑块面积增加,表明植被覆盖率增大,会有助于流域的水土保持;区域中耕地斑块面积在整个河岸带中的比例降低,对水体水质的污染会有减缓作用;整个河岸带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下降,空间连通性相对增加.以上3种因素都会对水体的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河岸带地区城市化水平加剧,这可以从建成地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更加规则等景观格局特征看出,反映了人类干扰还在增强,无疑会对水体恢复造成不利影响.综合分析东江河岸缓冲带景观格局变化可以看出,东江河岸带水体恢复有一定成效,但是恢复的力度还有待加强,特别要注重植被质量的优化,改善植被的空间配置结构和种类搭配.城市规划中对建成地的选择要考虑河岸带的特殊性.水体的恢复要在景观水平上采取恢复措施,注重多因子的协调整合,改善流域尺度的景观格局配置.  相似文献   
387.
DNA微阵列(或芯片)技术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DNA微阵列或芯片(DNA microarray or chip)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又一新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工具.它是利用光导化学合成、照相平板印刷以及固相表面化学合成等技术,在固相表面合成成千上万个寡核苷酸探针,或将液相合成的探针由微阵列器或机器人点样于尼龙膜或硅片上,再与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物标记的DNA或cDNA杂交,用于分析DNA突变及多态性、DNA测序、监测同一组织细胞在不同状态下或同一状态下多种组织细胞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发现新的致病基因或疾病相关基因等多个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388.
污染水体浮游生物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潘宝平 《生物学通报》1999,34(11):43-43
水体是指存在于自然界的水与其所含的悬浮物、底泥及水生生物等物质的总合,随着工业开发、农业生产和城市建设的发展,自然环境中的水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结合当前国内外中学科技活动的动态,选择污水浮游生物调查作为课外活动的项目,具有联系实际、内容丰富、周期较短及实效可行的特点。1 工作原理引起自然水体污染的原因很多,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与农药、生活污水以及大气污染物沉降等因素。其中,工业废水中的有毒物质会使多数或全部水生生物死亡。生活污水及农业污染常使水体人为富营养化;由于过多的有机质和无机盐进入水体后…  相似文献   
389.
滩涂富营养池塘中浮游生物种群结构及其生态调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研究了种植芦苇和菖蒲,放养鲢,接种有益微生物对滩涂富营养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数量、生物量等。不同处理藻的种类有差异,对照和放养鲢水体无隐藻门和黄藻门,其他两处理都有7门。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以及接种有益微生物都可以使水体藻类多样化,减少蓝藻生物量比例。放养鲢水体藻类种数减少,提高了蓝藻生物量的比例,优势种群变为铜绿微囊藻、针状蓝纤维藻、线形棒条藻等。对照和放养鲢处理水体原生动物种类较多,其生物量比例较高;接种有益微生物水体浮游动物数量最多、生物量最大,以轮虫类和枝角类为主。接种有益微生物大幅度地降低生态系统中总氮、氨态氮、总磷的浓度,其含量分别是对照的57.1%、42.7%、57.9%;同时可以降低COD值,提高溶氧水平和透明度。总之,种植芦苇、唐菖蒲等水生植物或接种有益微生物可以改善水体微生态机构和生态结构。    相似文献   
390.
储玲  邵登辉  晋松  吴学峰 《应用生态学报》2007,18(11):2594-2599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Cu胁迫下接种病原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tenuis Nees)对白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接种的对照组中,随着Cu浓度的增大(0~3000mg.kg-1),植株叶片失绿,生物量下降,叶绿素a、b、a b和类胡萝卜素及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植物体内丙二醛(MDA)高度积累,细胞膜结构遭到损坏,电导率增大;植株活性氧清除系统受损,不能保持原有平衡,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著降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升高.接种链格孢菌后,植株叶片色素、膜系统及保护酶系统的损伤均加重,与不接种对照组相比,相同浓度Cu处理的叶绿素a、b、a b和类胡萝卜素、可溶性蛋白质含量、SOD和CAT活性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而电导率、MDA含量和POD活性则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