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94篇
  58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481.
白马雪山阳坡林线方枝柏种群的生态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是青藏高原特有林线树种。对白马雪山阳坡海拔4 390 m以上林线0.42 hm2样地方枝柏种群进行每木调查,分析了种群结构、数量动态及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1)在种群生物学特征、环境因子及人为干扰等综合影响下,林线区方枝柏幼苗数量非常少。幼树在种群中占了很大比重,种群个体数随径级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密度为成年树>幼树>幼苗;2)种群存活曲线介于Deevey-Ⅱ型和Deevey-Ⅲ型之间,种群结构更接近稳定型。死亡率曲线和消失率曲线都在龄级Ⅲ出现一个高峰,可能是由于方枝柏处于青壮年期,个体对营养空间的需求不断增大,对空间、光照和养分等生存因子的激烈竞争引起的自疏过程,导致死亡率有所上升;3)方枝柏种群各龄级的空间格局基本上是聚集型,随龄级增加,聚集尺度和强度都增加;各龄级关系密切,都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幼苗和成年树的相关性最强,幼苗和幼树相关性最弱。林线方枝柏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种群生物学特性、环境条件及人为干扰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格局有利于整个种群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高山生态系统恶劣生境中种群的一种适应对策。该研究采用森林罗盘仪与测距仪相结合进行每木定位的方法,准确度高且大大降低工作强度,是高海拔区恶劣条件下开展类似工作的推荐之法。研究结果也再次体现了空间点格局分析方法在格局研究中的有效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82.
近年来,抗生素的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可对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重要影响。迄今,盐酸四环素浓度和食物密度对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研究尚未见报道。以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为受试动物,研究了在不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密度下,不同浓度的盐酸四环素(Tetracycline hydrochloride)对萼花臂尾轮虫生活史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物密度和盐酸四环素浓度对轮虫的生命期望、净生殖率、世代时间、内禀增长率、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以及食物密度和盐酸四环素浓度间交互作用对除了内禀增长率外的其他5个统计学参数均具有显著影响。在各食物密度下,轮虫的特定年龄繁殖率高峰值随着盐酸四环素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盐酸四环素对轮虫生长和繁殖参数的影响呈现"低促高抑"的特点。3个食物密度下,高浓度的盐酸四环素显著提高了萼花臂尾轮虫的后代混交率,且在1.0×10~6个/mL藻密度下毒物浓度与轮虫后代混交率间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食物密度的高低显著影响盐酸四环素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毒性效应。  相似文献   
483.
应用多时相、多来源遥感数据,采用图像融合和图像标准化等综合手段,分析了三峡库区乐天溪流域1978—2005年林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7年来,该区域林地总面积从265.82km2增至346.45km2,植被覆盖度整体上也呈增加趋势,但增加率显现区域不均衡性,植被变化呈现轻度破坏、初步恢复和全面恢复3个发展阶段.林地重心发生了较大的改变.1987年以前,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向北迁移,1987年以后,其重心向南逐渐回归.覆盖度>45%的林地重心则持续从西北向东南逐渐移动.研究区植被覆盖度变化受人类活动干扰、区域经济发展和国家综合治理的影响明显.流域经过10余年的治理,林地植被受人类干扰逐渐减少,覆盖度>60%的林地面积达到217.88km2,占流域林地总面积的62.9%,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484.
灰旱獭生命表和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1985年4-9月,于野外捕捉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911只,经鉴定划分为12个年龄组,用生命表法探讨该种群数量动态。灰旱獭的期望寿命(ex)雌雄分别为3.4393、2.8798年,平均死亡率(q)雌雄分别为0.2956、0.2538。繁殖力以第5-8年龄组较强。妊娠期35-40天。哺乳期约30天。平均产仔数6.027只。内禀增长率(rm)为0.1695/年。周限增长率(λ)为1.1847/年。世代时间(T)为7.1436/年。种群经一世代的净增殖率(R0)为3.3574。  相似文献   
485.
温度和食料对斜纹夜蛾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用正弦模型V(T)=A+Bsin(C0+C1e^C3T+C2e^-C3T)拟合了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发育与温度的关系,并用直接最优法估算了斜纹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的温度阈值和所需热量。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资料,拟合了斜纹夜蛾不同发育阶段的存活率与温度关系的模型,卵、低龄幼虫、高龄幼虫、蛹的理论最适温度分别为26.7、24.7、24.9、25.8℃。本文研究了甘蓝、  相似文献   
486.
不同药剂低浓度处理的褐飞虱室内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文亮  赵善欢 《昆虫知识》1990,27(6):325-327
以噻嗪酮(Applaud,buprofezin)、叶蝉散和速灭杀丁三种不同类型药剂的低浓度(约对褐飞虱一龄若虫的LC_(10)~LC_(15))及亚致死浓度从一龄若虫开始持续处理褐飞虱一个完整世代,供试的噻嗪酮三种浓度处理对成虫的寿命、产卵量和卵的孵化均有一定的影响,显著降低了褐飞虱种群的增殖能力。  相似文献   
487.
Ge YL  Xi YL  Ma J  Xu DD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287-1294
应用单个体培养方法研究了温度(10℃、15℃、20℃和25℃)对双后棘刺、单后棘刺和无后棘刺矩形龟甲轮虫的净生殖率、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混交率等生命表统计学参数以及后代体长、体宽、前中棘刺长、左右两前侧棘刺长、左右两后棘刺长、后棘刺数目等形态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和后代形态参数在3种形态型轮虫间的差异因温度的不同而异,它们对温度升高的反应也因轮虫形态型的不同而异.温度显著影响轮虫的内禀增长率、世代时间、平均寿命和后代所有的形态参数(P<0.05);形态型显著影响轮虫后代的体长、前中棘刺长和左右两后棘刺长(P<0.05),但对轮虫的生命表统计学参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而温度和形态型的交互作用显著影响轮虫的世代时间和后代的形态参数(P<0.05).3种形态型轮虫间,双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122.1±0.6μm)显著短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体长(分别为126.3±0.7μm和125.1±0.7 μm),前中棘刺长(32.5±0.3 μm)显著长于无后棘刺和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前中棘刺长(分别为31.l±0.3μm和30.8±0.3μm),左后棘刺长(31.2±1.0μm)和右后棘刺长(32.3±0.9 μm)均与单后棘刺轮虫后代的(分别为29.5±0.8 μm和31.5±0.6 μm)相似,但显著短于无后棘刺轮虫后代(分别为36.7±1.5 μm和37.3±1.6μm).矩形龟甲轮虫后代的棘刺长、体宽和体长之间的关系也受温度和形态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88.
苹果全爪螨在不同温度下的实验种群生命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5种不同温度和16h/d光照长度的条件下组建苹果全爪螨Panonychus ulmi(Koch)实验种群生命表,在此基础上进行该实验种群的一些特征和生命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适于苹果全爪螨实验种群增长的温度在26~30℃。  相似文献   
489.
针对昆虫的某些类群成虫期长于幼期的实际情况,利用矩阵建立了内禀增长力估计的改进型模型,使得因成虫期过长而引起的世代重叠情况下,子孙后代在母代成虫存活期内的繁殖量得到表达.对成虫期远长于幼期而引发的当代成虫生殖期间,出现的世代重叠和生殖量进行估计,使得内禀增长力rm的计算与实际较为吻合.经rm的精确值估计模型的验算,证明新模型比原模型在估计rm值时,更加接近精确值.  相似文献   
490.
本文采用生命表和数值模型分析等方法,对中国卤虫(Artemiasinica)的温度特性做了研究。1.孵化发育起始温度9.07℃,幼虫发育起始温度9.07℃。有效积温(℃·d)前者为0.921±0.979,后者为205.26±24.1,平均世代有效积温458.4±39.6。2.各项生命表参数均与温度呈显著的函数关系,其适温范围基本介于18─34℃,最适点介于26.5─28.5℃,种群增长倍数>2的温度范围在18─34℃。3.在山西盐池水域,该卤虫的年世代数为6.2±0.62个世代、第2─5个世代是种群生产力高峰期。在此期间种群的加倍时间<15d.内禀增长率>0.04d ̄(-1),因此资源开发价值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