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对成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促血小板生成素,肾功能水平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就收治的90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龙花胶囊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血小板(PLT)计数、促血小板生成素(TPO)、肾功能水平以及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T、TPO水平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肌酐(Scr)、尿素氮(BUN)水平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PLT、TPO水平较低,Scr、BUN水平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联合龙花胶囊能够升高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以及促血小板生成素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临床疗效较好,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2.
目的:分析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对甲氨蝶呤(MTX)治疗反应不佳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MTX治疗反应不佳(MTX治疗超3个月,但应答不足)的活动性RA患者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对照组单用雷公藤多苷治疗,试验组加用戈利木单抗治疗,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的变化,记录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评定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患者关节疼痛程度、患者对疾病总体症状的耐受情况,监测两组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两组ESR、CRP、RF均降低,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ESR、CRP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晨僵时间减少、关节肿胀及压痛数目均减少,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指标改善幅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降低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4)试验组ACR50、ACR70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5);(5)试验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戈利木单抗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MTX反应不佳活动性RA疗效肯定,可下调患者ESR、CRP水平,缩短晨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轻关节疼痛程度,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筛选特异性较高的抗体以推动对瞬时感受器电位M2(TRPM2)通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方法:以野生型昆明种小鼠大脑皮层、人胚肾293细胞、未诱导的TRPM2细胞及四环素诱导的TRPM2细胞为标本,采用免疫印迹和免疫荧光方法,以被检测抗体为一抗,荧光分子结合的抗体为二抗,根据170kD(TRPM2通道蛋白分子量)位置上是否有特异性条带,检测兔单抗的特异性。结果:抗体98927对鼠源TRPM2通道有特异性,抗体40622,抗体98721,抗体98921对人源TRPM2通道有特异性,另外抗体98721对鼠源TRPM2通道的突变型有特异性。结论:作为分子探针,抗体98927、40622、98721、98921可用于TRPM2通道结构和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34.
摘要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对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血脂、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失衡和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抗I型血小板反应蛋白7A域(THSD7A)抗体的影响。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IMN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对照组(56例,糖皮质激素治疗)与治疗组(56例,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观察两组疗效、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肾功能[胱抑素C(CysC)、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Th17/Treg相关指标[Th17细胞百分比、白细胞介素-17(IL-17)、Treg细胞百分比、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清PLA2R抗体、THSD7A抗体水平变化情况,并观察两组治疗安全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TC、TG、LDL-C、CysC、Scr、BUN、24 h尿蛋白定量、Th17、IL-17、TNF-α、PLA2R抗体、THSD7A抗体更低,HDL-C、Treg、TGF-β1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利妥昔单抗应用于IMN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Th17/Treg失衡和血清PLA2R抗体、THSD7A抗体水平,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第34届欧洲肿瘤外科会议日前在英国举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剑民教授作为中国唯一一位特邀代表赴会,并在大会主题发言中报告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许剑民所带领的中山医院普外科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经过多年研究发现,对于起初无法进行切除治疗的KRAS野生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与单纯的化疗方案相比,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肝转移转化手术切除可能,并可改善其缓解率及生存率。该项研究发  相似文献   
36.
目的:系统评价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药物经济学价值。方法:用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Springer Link、Elsevier 等英文数据库以及CNKI、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1998—2013 年间公开发表的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药物经济学评价文献,对文献质量、研究结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所有英文文献的 ICER 值均在各国的意愿支付范围内;国内外利妥昔单抗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数据来源、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在国外具有成本-效果;需开展高质量的研究来探索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在我国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7.
目的:考察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8 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二线及以上治疗,其间,贝伐珠单抗所用剂量为7.5 mg ? kg -1,在化疗第1 d 静滴给予;化疗方案包括培美曲塞加或不加铂类、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及替吉奥以及吉西他滨/ 紫杉醇/ 多西紫杉醇加或不加铂类。各治疗方案每3 周为1 个周期,持续4 个周期,然后维持治疗,直至受试者不能耐受或疾病进展。按RECIST 1.1 版评价疗效,按NCI-CTC 4.0版评价不良反应。结果:28 例受试者中,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11 例(39.3% ),稳定16 例(57.1% ),进展1 例(3.6% );客观缓解率为39.3% (11/28),疾病控制率为96.4% (27/2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5 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0 个月。亚组数据分析可见,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各方案亚组中,培美曲塞方案受试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6 个月,疗效最好,较其他各方案亚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8)。安全性数据分析显示,与贝伐珠单抗相关的主要不良反应有Ⅰ ~ Ⅲ度高血压以及Ⅰ / Ⅱ度蛋白尿/ 出血/ 发热。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二线及以上治疗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较单纯化疗有一定改善,且毒副反应可耐受,对经济上可以接受的患者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8.
CD3单抗诱导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凋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抗小鼠CD3单抗刺激幼龄小鼠胸腺细胞,培养不同时间后,检测小鼠胸腺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表明,胸腺细胞呈现了凋亡的典型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凋亡细胞特有的AP峰,CD3单抗刺激未成熟胸腺细胞可以通过内源性的凋亡途径引起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39.
摘要 目的:探讨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对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免疫功能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20年1月到2022年12月期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区收治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52)。对照组接受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联合顺铂注射液或注射用奈达铂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NLR、CAR,同时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更高(P<0.05)。治疗4个周期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糖类抗原125(CA125)、NLR、CAR、CD8+更低,CD3+、CD4+、CD4+/CD8+更高(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未见差异(P>0.05)。结论:晚期非鳞NSCLC患者在化疗的基础上结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有助于控制疾病进展,提高临床疗效,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免疫功能,降低NLR、CAR。  相似文献   
40.
抗血管生成的贝伐珠单抗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但因其受益人群有限及逐渐出现的获得性耐药,也限制了其对患者总生存的改善。迫切需要寻找有效的预测贝伐珠单抗疗效的预测因子指导临床应用。人们在生物标记物、影像学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但目前尚没有一个公认的普遍适用的临床预测指标,仍需要从多角度出发,进行进一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去发现和验证有效的疗效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