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6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8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3 毫秒
91.
从未经主动免疫的健康羊驼(Lama pacos)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后作为第一轮PCR的模板。根据重链抗体保守区域设计引物,经巢式PCR法扩增获得了全套重链抗体可变区基因,将其克隆至噬菌粒pHEN1,电转化大肠杆菌TG1得到初级抗体库NAL,含有2×107个独立克隆,菌落PCR和Hinf I酶切分析结果显示,克隆效率大于97%,文库的多样性良好。辅助噬菌体救援后,得到噬菌体展示文库命名为NA-PDL,滴度达1013CFU/ml。以真菌毒素人工抗原DON-MBSA为目标抗原,对NA-PDL进行了淘选,第二轮洗脱物中,阳性克隆率达36.4%,提示针对目标抗原的噬菌体颗粒得到了有效富集,文库NA-PDL多样性较好,为后续淘选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域重链抗体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2.
采用土壤温度连续观测和土壤原位培养,研究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雪斑地段牛皮杜鹃群落的土壤温度、土壤氮矿化及净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 在非生长季的积雪期(10月下旬-5月上旬),土壤养分呈上升趋势,土壤以氮矿化为主,为翌年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氮素.其中雪斑地段土壤(平均温度-3.0 ℃)的氮矿化能力更强,速效氮增加量为3.88 g·m-2,非雪斑地段(平均温度-7.5 ℃)为1.21 g·m-2. 在生长季节(5月中旬-8月下旬),土壤氮素含量下降,以固持为主;秋季植物停止生长后,土壤速效氮又呈上升趋势;到冬季,由于积雪的作用,雪斑地段土壤温度维持在0 ℃左右或略低,促进了土壤氮的矿化,而非雪斑地段土壤温度则处于冻结状态.氮素矿化能力的差异是雪斑地段牛皮杜鹃群落净初级生产力高于非雪斑地段群落的主要原因,也是植被空间分异的重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3.
利用LI-8100土壤呼吸测定系统, 在室内控制温度条件下测定了长白山高山苔原季节性雪斑大白花地榆(Sanguisorba sitchensis (=S. stipulata))群落土壤呼吸对温度的响应过程, 并根据野外连续测定的全年温度, 估算了雪斑群落土壤呼吸的季节变化, 同时模拟气温升高对土壤呼吸的影响。雪斑土壤温度全年大部分时间维持在0 ℃以上, 极端温度变动幅度不超过20 ℃。模拟计算了10 cm深土壤的呼吸强度, 海拔2 036 m处为307.1 g C·m-2·a-1, 海拔2 260 m处的呼吸量为270.9 g C·m-2·a-1。由于积雪时间长, 冬季呼吸占很大比例, 而且随着海拔的升高比例加大。从海拔2 036 m到2 260 m, 积雪期土壤呼吸分别占全年的42.5% (125.4 g C·m-2·a-1)和49.7% (128.7 g C·m-2·a-1)。模拟气温升高1 ℃并假设积雪时间减少20天, 冬天的呼吸量减少8%左右, 但全年总呼吸量增加8%左右。升温后, 平均增加的呼吸量为0.25 g C·kg-1·a-1 (或22.65 g C·m-2·a-1), 冬季呼吸量减少0.118 g C·kg-1·season-1 (或10.81 g C·m-2·season-1)。  相似文献   
94.
季节性雪被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季节性雪被可能对高山森林凋落物分解产生重要影响, 但一直没有深入的研究。该文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 于2010-2012年雪被覆盖下几个关键时期(冻结初期、深冻期和融化期)以及生长季节, 研究了川西高山森林代表性树种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红桦(Betula albosinensis)、四川红杉(Larix mastersiana)和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凋落叶在不同厚度冬季雪被下的分解动态。经过两年的分解, 不同雪被覆盖下岷江冷杉凋落物分解率为33.98%-39.55%, 红桦为46.49%-48.22%, 四川红杉为42.30%-44.93%, 方枝柏为40.34%-43.84%。相对于无雪被覆盖环境, 厚型雪被覆盖均小幅提高了4种凋落物两年的失重率(1.57%-5.57%)。3个针叶树种(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 Olson凋落物分解系数k均以厚型雪被覆盖最大, 薄型雪被覆盖最小, 而阔叶树种红桦分解系数k则表现为无雪被>薄型雪被>较厚型雪被>厚型雪被>中型雪被。尽管在第二年生长季中雪被对红桦凋落物分解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但雪被覆盖明显促进了两年各个关键时期岷江冷杉、四川红杉和方枝柏凋落物的分解。第一年雪被期凋落物分解对当年分解总量的贡献达42.5%-65.5%, 季节性雪被变化明显改变了凋落物冬季分解格局, 对深冻期凋落物分解过程影响尤为显著。综上所述, 当前气候变化情景下冬季雪被的减少可能减缓该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 但相对于易分解的阔叶凋落物, 针叶凋落物的响应特征可能更为强烈。  相似文献   
95.
胡霞  吴宁  尹鹏  吴彦 《生态科学》2013,32(3):359-364
为了了解季节性雪被覆盖下不同碳供应水平对高山土壤生态系统过程的影响,2010 年1 月-5 月在青藏高原东缘设计人工雪厚度梯度控制(0 cm, 30 cm, 100 cm)和凋落物添加(0 g, 5 g, 20 g 鲜卑花叶片)的原位试验,测定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生物量。研究发现,雪被覆盖能有效地绝缘大气和土壤,减少冻融交替的幅度和频次,显著增加了细菌和真菌数量,而对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无明显影响。凋落物的输入降低了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加了细菌和真菌的数量。说明雪被覆盖和有机碳的输入可以通过影响冬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对高山地区冬季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雪雀属鸟类栖息地在中国的分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雪雀属(Montifringilla)属典型的高原鸟类,主要分布于我国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本文依据现有雪雀属种类的采集记录、文献记载的分布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叠加和分析功能,综合生境类型资料,建立其野生动物-栖息地关系模型,并预测该属种类栖息地分布。该模型依据适宜于雪雀分布的植被类型和高度叠加后产生雪雀的适宜栖息地,与县界的行政区划图叠加后产生预测有可能分布的县级单元。预测产生的分布图包含高度适宜、适宜和不适宜三种生境类型。本研究预测雪雀属种类的栖息地分布图显示,青藏高原大部分缺乏采集记录的地区具有适宜于雪雀分布的生境类型,具有雪雀分布所必须的潜在条件。而那些有采集记录的县,也仅仅在那些适宜的生境类型中才会有雪雀的分布。  相似文献   
97.
猫前内侧外上雪氏区对光流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螺旋刺激和平动刺激研究猫前内侧外上雪氏区(anteromedial lateral supra- sylvian area,AMLS)细胞加工光流信息的特性.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神经元对这两种模式的光流刺激有显著的兴奋性反应和较高的方向选择性;同时发现,大脑皮层的一个视区有较多的细胞偏好旋转刺激.比较了两种关于视皮层加工光流信息机制的假说,并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8.
在高寒生命带, 雪被作为重要的综合环境因子, 影响着植物的生理生态特征、种群动态及群落演替等过程, 进而作用于生态系统的功能与服务。通过在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设置厚雪、中雪和浅雪3个地段, 选取早春开花的常见种紫罗兰报春(Primula purdomii)、甘肃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高原毛茛(Ranunculus tanguticus), 研究了三种植物株高、叶片性状和生物量分配随雪被厚度的变化规律, 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生境状况较好的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高, 紫罗兰报春由于具有根状茎和肉质根, 在厚雪地段比叶面积相对较小; 关于单个物种的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关系, 紫罗兰报春在厚雪和浅雪地段为完全一致的异速生长关系, 而甘肃马先蒿和高原毛茛在个别地段并无显著相关关系。总体而言, 三种植物整体样本的地上-地下生物量在不同雪被地段均为异速生长关系, 不支持等速生长假说, 并且地上生物量能够很好地解释地下生物量的变异; 功能性状和生物量指标间的相关性, 在紫罗兰报春和高原毛茛表现较好, 而在甘肃马先蒿表现较弱。植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具有一定的规律, 同时也表现出物种特异性。今后的研究中, 应注重构建植物适应环境变化的功能性状谱, 以更好地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功能性状的响应及其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99.
控雪处理下红松和蒙古栎凋落叶分解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冬季雪被格局变化将改变地表水热环境及分解者活性, 从而显著影响高寒地区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2014-2016年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 研究了帽儿山森林生态站人工林控雪模拟试验下红松(Pinus koraiensis)和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的凋落叶于雪被期和无雪期不同阶段的分解动态。控雪试验包括增雪、除雪和对照3个处理。结果发现: 树种、控雪处理、分解阶段以及环境因子(凋落物层平均温度、冻融循环次数、有机层全氮、全磷含量等)均影响着凋落叶分解率。分解试验的两年内, 不同控雪处理下红松凋落叶的分解率为52.1%-54.5%, 蒙古栎为53.9%-59.1%。两种凋落叶的分解系数均以增雪处理最大, 除雪处理最小。此外, 控雪处理改变了两种凋落叶雪被期或无雪期对分解总量的贡献率。与对照相比, 增雪处理使红松和蒙古栎凋落叶雪被期的分解贡献率分别提高9.1%和10.4%; 而除雪处理使两种凋落叶无雪期的分解贡献率分别提高10.4%和12.7%。因此, 由气候变化带来的冬季雪被改变不但会显著影响温带森林凋落叶的分解过程, 而且会改变雪被期和无雪期的分解量对年分解总量的贡献率。  相似文献   
100.
白腰雪雀分类地位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腰雪雀Onychostruthus taczanowskii(Przewalski)的分类地位比较混乱.在早期的分类系统中,它被归属于雪雀属Montifringilla下.后期由于生态习性与行为特征的不同,被划分至地雀属Pyrgilauda下;又有将它划分为独立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的观点.本文结合身体量衡度数值特征、外部形态特征以及遗传差异上的研究,综合探讨白腰雪雀的分类地位.对量衡度特征的因子分析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在体长、体重、翅长、尾长、嘴长与跗蹠长上明显不同,其体形明显偏大.形态特征的聚类分析显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平均特征差异为0.3902~0.5122,而这些种类间平均特征差异为0.1281~0.2195.比较属间差异发现:石雀Petronia petronia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8~0.5385,树麻雀Passer montanus与地雀属种类为0.4872~0.5610.麻雀属与石雀属为0.3415,这些结果显示自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的差异已经达到石雀属、麻雀属与地雀属属间的差异.通过比较白腰雪雀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578),地雀属种类与石雀的遗传差异(0.2386~0.3193),发现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具有较大的遗传差异(0.2267~0.3143),几近于地雀属与石雀属间的差异.综合量衡度、形态以及遗传等特征的分析结果,作者认为白腰雪雀与地雀属种类有较大的差异,两者间的差异已经达到了它们与近缘属石雀属和麻雀属间的差异,以及近缘属之间的差异,因此,建议白腰雪雀应作为一个独立的属,高原雀属Onychostruth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