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1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大鸨(Otis tarda)是我国I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对大鸨重要栖息地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将为大鸨及其栖息地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2017年至2020年,对内蒙古图牧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大鸨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全面调查,共选择33个监测地点,对大鸨的数量、性别和分布地点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大鸨种群数量从2017年193只增加至2020年253只;大鸨1月的越冬种群数量从2017年67只减少至2019年55只,2020年重新恢复至67只。各月大鸨种群数量呈现较大的变化,数量高峰期分别是5月和10月。12月至次年2月,越冬种群数量50 ~ 70只。雌性大鸨从3月开始监测到,数量高峰值出现在4月和5月,达到50 ~ 70只,不同的年份略有差别;6月之后数量开始下降,至9月开始略有回升,在10月以后,野外基本观察不到雌性个体。在野外易于观察的4月,2017至2020年4年中雌雄比的平均值是1︰2。2017年和2018年,大鸨在马鞍山区域分布较多,数量也较为稳定。然而进入2019年,分布地点减少,这可能与当地人类活动的干扰有关;2020年保护区功能区进行了调整,将2014年调整出保护区范围的马鞍山区域重新划入保护区中,湿地和草地面积均有所增加,大鸨分布地点数量逐渐恢复。针对目前保护区存在的问题,建议采取退耕还草、加强保护空缺管理及禁牧等保护措施对大鸨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52.
光果甘草生殖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光果甘草的花部特征、花粉活力、柱头可授性和花粉-胚珠比(P/O)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光果甘草雄蕊异型,雌雄蕊异位,有利于避免自花授粉;(2)开花当天花粉活力在上午12:00最高,为91.8%,14:00迅速下降,16:00到达最低,16:00以后逐渐上升;(3)柱头可授性可持续4 d,以开花当天可授性最强;(4)花粉-胚珠比(P/O)为1 751.1±217.002,表明其繁育系统类型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53.
家禽的性别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现代家禽生产,祖代鸡通过翻肛鉴定性别,父母代鸡以羽速(快慢羽)判定公母,而商品代鸡则以羽色自别雌雄.常规性别鉴定方法耗资费力, 且慢羽基因(K)与内源病毒基因(ev-21)紧密连锁,导致慢羽鸡群免疫反应降低,成活率和产蛋性能下降.以鉴定W染色体上性连锁DNA序列或基因为基础,从分子水平上鉴定家禽性别的研究有望填补家禽性别鉴定空白.  相似文献   
54.
云南松雌雄配子体的发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 Fr.)雄配子体于10月在小孢子叶腹面产生二个小孢子囊,内有许多进行分裂的造孢组织细胞。第二年一月下旬至二月初小孢子母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在分裂期间,细胞内所贮存的淀粉粒的分布发生变化。二月初四分体小孢子形成,绒毡层细胞解体。二日中旬单核花粉粒形成,外壁扩展形成二个异极对称的气囊。三月花粉在四细胞时期散发。 雌配子体于二月上旬在珠心皮下分化出孢原细胞。二月下旬大孢子母细胞进入减数分裂期。三月初直列四分体大孢子形成,珠孔端三个退化,合点端一个功能大孢子进入有丝分裂期,形成约32个游离核的配子体。次年三月初雌配子体形成,四月初中央细胞核分裂,四月底颈卵器成熟,卵核周围产生辐射状原生质纤丝。五月初受精开始。云南松雌雄配子体的发育与亚热带分布的P.roburghii相似。  相似文献   
55.
由于染色体数目的加倍,植物同源四倍体花器官、雌配子体、雄配子体及种子的表现型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异,与其起源二倍体相比,四倍体的表现型变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花序形态及着生位置呈现多样化;花器官普遍增大,花柱中引导组织欠发达;花芽中核酸含量增加,RNA/DNA降低;雌配子体(胚囊)中卵器、中央细胞、反足细胞形态位置异常或退化,胚囊育性下降;雄配子体(花粉)体积增大、形态多样,且育性下降;种子体积、重量多数呈增加趋势,蛋白含量提高,对NaCl逆境耐受性增强,萌发力下降;种子胚乳发育的异常有不利于种子胚营养供给的趋势,这种趋势会导致胚畸形或退化。  相似文献   
56.
陈晓玲  赵桦 《西北植物学报》2016,36(11):2207-2212
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百合科植物山麦冬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山麦冬花药具有4个花粉囊,花药壁的发育方式为基本型,花药壁完全分化时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及绒毡层组成。(2)绒毡层发育类型为分泌型,到四分体孢子彼此分离形成单细胞花粉阶段,绒毡层细胞开始解体退化,花粉成熟时绒毡层细胞完全消失;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四分体为左右对称形排列,成熟花粉为3-细胞花粉,单萌发沟。(3)子房3室,每室2枚胚珠,胚珠倒生型,双珠被,薄珠心,雌性孢原细胞不经过平周分裂而直接发育而成大孢子母细胞。(4)减数分裂后四分体大孢子呈线型或T型排列,合点端大孢子分化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为蓼型;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二分体、四分体细胞外方被胼胝质壁所包被,小孢子形成后胼胝质壁逐渐消失。该研究结果丰富了百合科植物生殖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也为探讨百合科植物的系统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7.
一种鉴别斜纹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一种通过外部特征,快速判断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蛹、成虫性别的方法。蛹期的主要判断标准为雌雄生殖器官的差异分布:雄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处平滑,外生殖器分布于第9腹节腹面中央,为连接两半圆状瘤状突起;雌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线处不平滑,外生殖器为紧挨第8腹节。综上所述,可以以第7、8腹节分界处是否平滑以及是否有突起作为判断雌雄的标准。成虫期雌雄鉴别则表现在外观和结构上的差异:雄蛾翅面斑纹的外缘线与外横线之间有一明显的灰蓝色条纹,雌蛾则没有,雄蛾腹部狭长且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腹部较为浑圆,末端毛簇较短。以此标准所建立的斜纹夜蛾雌雄的快速鉴别方法,对于识别田间性比、预测种群动态,斜纹夜蛾人工养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8.
山东埕口盐场海欣分场卤虫种群生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卤虫在盐田生态系统的生物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探讨盐田生态环境对卤虫种群的影响,选取盐度由低到高的盐池6个,采用连续定点取样、现场测量及实验室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相关生态因子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卤水温度随季节变化而变化,且随卤水盐度升高而小幅增加;pH随卤水盐度升高而略有降低;卤水中叶绿素a含量与自然海水相比普遍较低(<0.3μg·L-1);总氮和总磷浓度随卤水盐度的增加而显著升高,且较低盐度下氮为限制性元素,而较高盐度下磷为限制性元素;卤虫种群密度随卤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而变化,在较低盐度(7 ~12°Bé)和较高温度(6-8月)下卤虫种群密度较高.分析雌雄卤虫性比表明:埕口盐场为孤雌和两性生殖卤虫混合种群,盐度和温度对孤雌和两性生殖卤虫种群密度均有一定影响;春夏季和低盐度环境下孤雌品系卤虫种群占绝对优势,而在秋季和较高盐度下两性生殖种群卤虫种群逐渐占据优势.  相似文献   
59.
温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人工饲养,研究了温度对外来入侵无锡地区的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17℃~33℃桔小实蝇各虫态发育速率逐渐增加;通过直线回归模型与直接最优法,得出桔小实蝇从卵期到成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为9.9 ℃,卵、幼虫和蛹发育所需温度分别为10.5 ℃、9.6 ℃和10.3 ℃;卵期发育到成虫期的有效积温为381.0 d·℃,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分别为24.1、178.6和176.7 d·℃。此外,温度影响桔小实蝇各虫态的存活率;25 ℃下卵期的存活率最高,而17 ℃下蛹期的存活率最低。温度对桔小实蝇雌雄性比也有一定影响,以25 ℃下雌虫比率最高。  相似文献   
60.
喜树开花特性及繁育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位观测了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花部构造、开花特性,用杂交指数(OCI)、花粉/胚珠比(P/O)、去雄、套袋、人工授粉等方法测定了喜树的繁育系统.结果表明:喜树花序为由4~6个头状花序组成的聚伞花序,聚伞花序上部的头状花序由两性花组成,下部的花序由雄花组成,两性花雌雄蕊发育正常,雄蕊10枚,雌蕊1枚,下位子房,一室,倒生胚珠;雄花雄蕊发育正常,雌蕊不发育.自然条件下,同一头状花序散粉后2 d,花粉活力最高;两性花在柱头外翻后3~4 d,柱头可受性最强,第6天失去可受性.喜树两性花为半同步雌雄蕊异熟类型,每个头状花序的所有小花同步开放,雄蕊先成熟,表现为雄性时期,雄蕊脱落后,雌蕊成熟,表现为雌性时期,上一级头状花序雌蕊成熟期与下一级头状花序雄蕊成熟期重合.繁育系统检测结果为部分自交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