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0篇
  108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11.
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编码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SmGcp序列和日本血吸虫编码抱雌沟蛋白保守区的基因片段jGcp1分别设计三对引物,以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成虫mRNA为模板 ,用RT-PCR法扩增出大小为1949bp的基因片段。经序列分析推断该基因片段含编码日本血吸虫抱雌沟蛋白基因的阅读框,与SmGcp碱基一致性为85%,其理论推测氨基酸组成与曼氏血吸虫抱雌沟蛋白的一致性为83.7%。将上述扩增的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8c( )中,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表达,融合表达产物分子量约为80kD。利用日本血吸虫成虫抗原免疫血清对该表达产物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在预测位置出现了明显的识别条带,说明该编码日本血吸虫中国大陆株抱雌沟蛋白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抗原性。  相似文献   
112.
本文报道了蜘蛛目巨蟹蛛科异足蛛属1中国新记录种:奥氏异足蛛Heteropoda onoi Jager,2008。该标本采自中国海南岛,标本保存于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动物行为与进化中心。  相似文献   
113.
狼蛛、蟹蛛和跳蛛分别是蜘蛛目中三个科的蜘蛛的通称。这三类蜘蛛包括了我们日常见到的游猎型蜘蛛的大部分种类,它们在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中所起作用也较大,所以作为动物学教学中的例子加以介绍。 (一)狼蛛狼蛛在地面或植物上疾驰,凶狠如狼,故名。体长3-25毫米,但多数种类在5-8毫米间。体色多黄褐色,不鲜艳。8眼,排成三列。前列4个小眼,中、后两列各2个眼,较大;后列两眼的间距稍大于中列两眼的间距(图1左)。卵袋扁球形,由两片半圆形丝膜缝合而成。卵袋挂在母蛛腹部后端的纺器上,由母蛛随身携带。幼蛛孵出后不分散,而是爬伏在母蛛腹部  相似文献   
114.
陈建  李枢强 《蛛形学报》1995,4(2):137-139
记述采自我国云南省勐腊的盖蛛属1新纪录种-鹤嘴盖蛛Nerienemacella(Thorell.1898)。  相似文献   
115.
记述了太行山区蜘蛛区系研究中发现的幽灵蛛科幽灵蛛属1新种:短突幽灵蛛Pholcus pennatu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中测量单位mm.  相似文献   
116.
本研究中以皿蛛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蜘蛛结网行为逆转的主要原因。我们采用模拟蛛网的方式,将模拟蛛网分别竖直、水平的置于野外,从而模拟自然生态下蜘蛛的两种结网方式。经统计分析,水平模拟蛛网上的花粉量远远高于竖直蛛网。结合生态分析,我们得利用蛛网拦截取食空气中的花粉,是蜘蛛从结垂直空中网到水平网这一逆转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7.
记述中国皿蛛科1新纪录属和1新种:莫蛛属Moebelia Dahl,1886,方胫莫蛛 Moebelia rectangul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 方胫莫蛛,新种Moebelia rectangula sp.nov.(图1~11) 正模♂,河北嶂石岩, 2005-09-12 ,李枢强采;副模8♀♀,12 ♂♂,河北嶂石岩,李枢强等采; 4♀♀,7♂♂,北京门头沟,王倩等采。 新种与产自芬兰的毛笔莫蛛Moebelia penicillata(图12~22)相近,两者主要区别:前者触肢胫节无毛笔状毛簇;前者触肢前侧胫节突方形,后者锥形;前者超盾片突无三角形片状突起;前者外雌器后缘比后者宽;前者纳精囊之间的距离窄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8.
利用线粒体DNA序列(COI和16S rRNA-tRNALeu(CUN)-NDI)数据对3种豹蛛近缘种间的系统发生关系进行了重建。成对序列比较揭示了这些近缘种间的遗传差异水平远低于其它属,同时指出其种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分化可能发生于近期。系统发生分析指出:(1)来自同一物种的多个序列均各自形成单系群,其节点都受到了中等强度或较高的自展值(BP≥60% ̄100%)支持;(2)所有数据都支持Pardosa astrigera作为2个物种P.digitaliformis和P.weixica的姊妹群(BP>50%);(3)来自线粒体DNA序列的系统发生分析所得的多个基因树对于P.weixica和P.digitaliformis是否先与P.astrigera形成姊妹群的假设上出现了不同的结论。种间分歧时间估计更新世早期的寒冷气候可能对这些豹蛛的物种演化过程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推测其物种的分化可能源于外围物种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1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DNA条形码对中国蛛缘蝽科(半翅目:缘蝽总科)物种界定的适用性。【方法】对中国蛛缘蝽科13属23种207个样本的线粒体COI基因DNA条形码序列进行扩增,并扩增稻缘蝽属Leptocorisa 3个物种的31条内转录间隔区1(ITS-1)序列作为辅助标记。使用MEGA 11软件计算种间和种内遗传距离(Kimura 2-parameter, K2P);采用邻接法(neighbor-joining, NJ)进行物种聚类分析;利用中介邻接网络算法构建单倍型网络图。【结果】基于线粒体COI DNA条形码序列得出测试的中国蛛缘蝽科所有23个种的种内平均K2P距离在2%以下,种间K2P距离在0.98%~23.98%之间(平均17.50%)。多数物种彼此能够被较好地分开,且支持率较高。其中,中稻缘蝽Leptocorisa chinensis和大稻缘蝽L. oratoria共享部分COI单倍型,造成COI条形码无法区分二者,可通过ITS-1序列在单倍型网络分析中将二者区分。【结论】本研究得出的中国蛛缘蝽科中绝大部分物种的DNA条形码数据分析结果与基于形态特征的分类单元一致。然而,对于其中亲缘关系极近的物种,单靠线粒体数据尤其是COI条形码序列无法进行准确界定,需引入其他DNA序列或其他类型数据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20.
寄生蜂是蜘蛛的主要天敌类群之一,但寄生于漏斗蛛的寄生蜂种类较少,且缺乏相关寄生蜂的详细研究报道。我们研究了皱胸尖裂姬蜂(Oxyrrhexis rugosus)对机敏异漏斗蛛(Allagelena difficilis)的拟寄生,旨在揭示蜘蛛寄生蜂的拟寄生行为及其发育特征。显微镜下观察了12头机敏异漏斗蛛头胸部背面的皱胸尖裂姬蜂卵,并以均值法统计了皱胸尖裂姬蜂各发育阶段的历期,进一步观察了皱胸尖裂姬蜂寄生机敏异漏斗蛛后对寄主的影响。交配后的雌性皱胸尖裂姬蜂经过寻找、降落、蛰刺蛛体后伺机将卵产在机敏异漏斗蛛的头胸部背面后部;孵化后的皱胸尖裂姬蜂幼虫头部形成一个特殊摄食导管,通过摄食导管获取蛛体的营养;幼虫随着龄期增长,体色由浅变深,历期约10 d;幼虫老熟后在蛛网的漏斗状管道内结茧化蛹,蛹期约为12 d;成体雌、雄蜂寿命约为11 d,皱胸尖裂姬蜂的平均生活史周期约为33 d。皱胸尖裂姬蜂寄生后对寄主蜘蛛的行为和生活状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随着幼虫龄期增长被寄生机敏异漏斗蛛不再进食、蜕皮,活动减少,蛛体逐渐萎缩,直至老熟幼虫离开蛛体时,蜘蛛死亡。该研究不仅增加了漏斗蛛寄生性天敌的已知种类,而且初步了解了以漏斗蛛为寄主的姬蜂的产卵行为、后代的发育特征以及对寄主蜘蛛的影响,这将为研究蜘蛛寄生蜂及其与寄主蜘蛛之间的化学通讯和协同进化提供重要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