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王文采  韦毅刚 《广西植物》2016,36(Z1):100-106
描述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楼梯草属五新种:小果楼梯草(Elatostema microcarpum W. T. Wang & Y. G. Wei)在体态方面与荔波楼梯草(E. liboense W. T. Wang)极为相似,但茎较低矮,不具软鳞片,叶上面无毛,钟乳体较小而可区别。圆序楼梯草(E. gyrocephalum W. T. Wang & Y. G. Wei)在体态上与浅齿楼梯草(E. crenatum W. T. Wang)相似,但叶两面均有糙伏毛,侧脉较少,4~6对,钟乳体较小,长约0.1 mm而不同。对序楼梯草(E. binatum W. T. Wang & Y. G. Wei)在亲缘关系方面与深绿楼梯草(E. atroviride W. T. Wang)相近,但茎和叶无毛,雄花序托较小,近方形,长度及宽度约6.5 mm,小苞片较小,长约1.5 mm,无毛,可以区别。河池楼梯草(E. hechiense W. T. Wang & Y. G. Wei)似华南楼梯草(E. balansae Gagnep.)但叶的渐尖头全缘,钟乳体较小,长0.1~0.15 mm,雌花序苞片顶端无角状突起,可以区别。环江楼梯草(E. huanjiangense W. T. Wang & Y. G. Wei)可能与樟叶楼梯草(E. petelotii Gagnep.)有亲缘关系,但后者的叶全缘,钟乳体较大,长0.3~0.7 mm,侧脉在狭侧3条,在宽侧4条,雌花序常有长花序梗,而与本种相区别。  相似文献   
272.
目的 构建医疗风险矩阵,为应对和控制医疗风险的预警和控制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方法 运用风险矩阵的管理理论,通过文献查阅、风险问卷分析和专家咨询法识别和衡量各类潜在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其潜在的损失程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初步确定医疗风险矩阵的风险结,进一步用Borda序值法对风险结的风险影响和风险概率进行量化评估。结果 本研究通过因子分析将医疗风险归为六个风险结:包括操作规范、药物使用、工作负荷、患方因素、沟通与协作、医疗风险管理。Borda序值排在第一位的风险结为工作超负荷风险,其次为操作不当风险和药物使用潜在风险,然后为不良医患沟通和医疗风险管理不到位,最后为患方风险。结论 应构建多维度、全过程的医疗风险管理机制,密切防控风险等级较高的潜在医疗风险因素,及时做出有效的预警和干预。  相似文献   
273.
中国木犀属植物叶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植物4组19种叶脉形态。主要分析木犀属植物叶片脉序走向,脉序为环结曲行或半直行羽状脉。二级脉急转曲行或半直行,叶脉分支一般为4级,少数5级。盲脉1~2次分支,少数3次或不分支。仅柊树叶缘末级脉汇合成边脉.部分叶缘具齿,叶缘齿性状不稳定,因其内主脉不同而在本属种间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圆锥花序组与李榄属和木犀榄属从叶片脉序特征方面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四个组的叶脉形态在演化上关系上与花粉形态表现相一致。编写了叶片脉序特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274.
摘要 目的:探讨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qSOFA)联合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三酰甘油(TG)对急性胰腺炎(AP)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收治的210例AP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亚特兰大AP分类指南分为轻症AP(MAP组)125例,中重症AP(MSAP组)45例和重症AP(SAP组)40例。对比三组的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根据入院后28d预后结局,将所有患者分为存活组192例、死亡组18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P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qSOFA评分、Hcy和TG对AP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SAP组和MSAP组患者的qSOFA评分、Hcy、TG水平均高于MAP组患者,且SAP组高于MSAP组(P<0.05);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最终分析结果显示,qSOFA评分较高、TG、Hcy水平升高是AP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qSOFA评分联合Hcy、TG预测AP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82,明显高于三指标单独检测的0.715、0.780、0.782。结论:qSOFA评分、TG、Hcy水平均是AP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联合检测qSOFA评分和Hcy、TG水平对AP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75.
研究了伊立替康(CPT-11)联合去甲斑蝥素(NCTD)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影响及协同作用机制.分别利用CPT-11 30、60、90、120、150μmol/L,NCTD 30、60、90、120、150μmol/L和两药按上述浓度1∶1联用,以及两药上述浓度完全交叉组合作用BGC-823细胞24、48和72 h,并且以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MTT法检测BGC-823细胞的增殖,采用中效原理评价两药联合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PT-11 60μmol/L、NCTD 60μmol/L和联合用药(60∶60)μmol/L,以及不同序贯方式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CPT-11 30、60μmol/L,NCTD 30,60μmol/L和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BGC-823细胞24 h后Pdcd4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CPT-11及NCTD联合用药比单独用药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增强,IC50明显减小(P0.05),单独使用CPT-11或NCTD作用24、48和72 h时的IC50分别是联合使用时的2.83、3.15、2.19倍以及2.66、3.11、2.45倍,并且两药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效应;两药合用24 h时先给CPT-11方案抑制作用优于先给NCTD方案,且优于同时给药方案(P0.05);CPT-11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BGC-823细胞S和G2-M期阻滞(P0.01),NCTD 60μmol/L作用24 h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5),并诱导细胞凋亡(P0.05),联合用药(60∶60)μmol/L作用24 h,主要引起细胞G2-M期阻滞(P0.01),与先给NCTD 6h方案及同时给药相比,先给CPT-11 6h方案主要引起细胞S期阻滞增加(P0.05)以及细胞凋亡增加;CPT-11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上调表达,p53下调表达(P0.05),NCTD 30、60μmol/L作用12 h后Pdcd4下调表达,p53上调表达(P0.05),联合用药(30∶30,60∶60)μmol/L作用24 h后Pdcd4及p53蛋白表达均上调(P0.05).上述结果表明:CPT-11联合NCTD对人胃癌BGC-823细胞有协同抑制作用,其机制主要是诱导细胞G2-M期阻滞,并与抑癌基因蛋白Pdcd4及p53上调表达有关;两种药物联用时序贯次序对联合作用有影响,先给CPT-11方案要优于先给NCTD方案及同时给药方案,其机制主要是引起S期阻滞增加以及细胞凋亡增加;抑癌基因蛋白Pdcd4与p53之间可能存在负调控关系.  相似文献   
276.
本文发表了螺序草属一新种,即毛螺序草Spiradiclis villosa X.X.Chen et W.L.Sha.  相似文献   
277.
目的 采用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的方法评估益生菌辅助铋剂四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数据库建立至2021年3月,对公开发表的关于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随机对照双盲试验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总样本量1 462例。与铋剂四联法相比,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法能有效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RR=1.15,95%CI=(1.03,1.29),P=0.02],并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率[RR=0.45,95%CI=(0.25,0.82),P=0.01],TSA显示其结果均具有确切的结论性。Harbord回归显示不存在显著发表偏倚。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恶心、腹泻、味觉异常的证据质量均为中,不良反应率、呕吐、腹痛、便秘、腹胀、厌食、疲劳、头晕的证据质量为低。结论 益生菌联合铋剂四联法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具有进一步研究探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78.
水螨群总科阶元系统发育的支序分析 (蜱螨亚纲:水螨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道超 《昆虫学报》2000,43(3):309-317
对水螨群9总科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支序分析选用了23个形态学特征和3个生物学特征。据分析结果所揭示的9总科间的系统发育关系和姐妹群关系,将水螨群9总科划分为5类:拟水螨类,含冥绒螨总科;始水螨类,含溪螨总科;真水螨类,含古水螨类和新水螨类;古水螨类,含水螨总科、盾水螨总科和皱喙螨总科;新水螨类,含刺触螨总科、腺水螨总科、湿螨总科和雄尾螨总科。类间姐妹群关系为:拟水螨类与始水螨类+真水螨类为姐妹群,始水螨类与真水螨类(古水螨类+新水螨类)为姐妹群,古水螨类与新水螨类为姐妹群。该文还就所提出的水螨群5类9总科的阶元排列建议与已有的观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79.
苔草属复序苔草亚属植物果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树仁  戴伦凯  梁松筠   《广西植物》2000,20(2):185-188+204
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 ,观察了 15种苔草属复序苔草亚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特征。结果表明 ,复序苔草亚属植物果皮的微形态性状多种多样 ,可以为系统学研究提供较丰富的信息 ;并且在所观察的种类中 ,果皮的微形态特征在种内很稳定 ,种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 ,某些近缘种也可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因此 ,上述特征可以做为探讨种之间的分类及亲缘关系的参考。  相似文献   
280.
植物启动子的诱导模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启动子是位于基因 5′端并负责该基因转录的DNA序列。诱导性启动子中有一些对伤害、真菌侵染、紫外线照射、激素等做出应答反应的顺式作用元件 ,被称为模序。已在植物启动子中鉴定出许多与诱导表达相关的模序 ,如伤害诱导模序 ,真菌诱导模序 ,植物激素诱导模序和光诱导模序等。这些模序作为启动子的顺式元件对各种诱导因子做出反应、调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