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988篇 |
免费 | 505篇 |
国内免费 | 1738篇 |
专业分类
523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71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128篇 |
2021年 | 118篇 |
2020年 | 128篇 |
2019年 | 90篇 |
2018年 | 104篇 |
2017年 | 96篇 |
2016年 | 130篇 |
2015年 | 128篇 |
2014年 | 204篇 |
2013年 | 177篇 |
2012年 | 188篇 |
2011年 | 213篇 |
2010年 | 178篇 |
2009年 | 185篇 |
2008年 | 339篇 |
2007年 | 239篇 |
2006年 | 180篇 |
2005年 | 206篇 |
2004年 | 201篇 |
2003年 | 178篇 |
2002年 | 197篇 |
2001年 | 190篇 |
2000年 | 163篇 |
1999年 | 124篇 |
1998年 | 98篇 |
1997年 | 136篇 |
1996年 | 114篇 |
1995年 | 105篇 |
1994年 | 122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83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67篇 |
1989年 | 44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17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79年 | 1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59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3年 | 1篇 |
195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测定处于不同纬度的浙江杭州和福建宁德的蓝尾石龙子(Eumeceselegans)种群的个体大小和繁殖特征。宁德种群的产卵时间为5月27日—6月22日,早于高纬度杭州种群(6月4日—7月12日)。宁德种群最小繁殖雌体及性成熟个体大小均显著小于杭州种群。宁德和杭州两种群的相对窝卵重无显著差异;当统计去除母体体长的影响之后,两地种群的窝卵数和窝卵重也无显著差异,但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蓝尾石龙子窝卵数和卵重量呈负相关,窝卵数和卵大小的权衡存在种群间差异。特定窝卵数条件下,杭州种群的卵重量显著大于宁德种群。由此可见,蓝尾石龙子种群间的繁殖生活史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与母体大小的差异密切相关。推测不同纬度地区的蓝尾石龙子种群的繁殖策略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2.
针对在一道高考题中出现的种群增长率与高中必修(人教版)教材中增长率的涵义不同,通过介绍种群增长模型的三种类型,旨在辨析增长率和增长速率. 相似文献
73.
74.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6,33(5):464-464
《细胞通讯与疾病》(现代生物技术前沿系列)吴克复主编ISBN7-03-016524-1定价:78.00元出版时间:2006-03本书介绍了细胞通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基本理论,重视已有研究结果的病理生理意义与疾病的关系和应用前景,即基础与临床结合.本书侧重阐述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的细胞因子和离子通道,对细胞外通讯进行全面讨论,简要介绍细胞内通讯(受体后信号转导).本书可供综合性大学、医学院校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使用,也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基础医学工作者参考,对细胞通讯感兴趣的非生命科学的科研和教学工作者也可从有关章节找… 相似文献
75.
在体外缺氧无血清条件下模拟心肌缺血微环境,研究溶血磷脂酸(LPA)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MSCs)的抗凋亡作用.应用Hoechst33342染色和膜联蛋白V/PI双染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并利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缺氧无血清条件引起明显的细胞凋亡,LPA处理6 h和1 6 h 组细胞凋亡率较缺氧无血清组显著降低(P<0.05),而1 h组细胞凋亡率与缺氧无血清组无显著性差异.LPA处理组(1 h,6h,1 6 h组)ERK1/2磷酸化水平较缺氧无血清组降低,Akt磷酸化水平较缺氧无血清组增高.在缺氧无血清环境中,LPA有利于增强BMMSCs的抗凋亡能力,提高BMMSCs存活率,为临床提高BMMSCs治疗缺血性心肌病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6.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 总被引:69,自引:5,他引:69
无性系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进展及有关概念刘庆钟章成(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610041)(西南师范大学生物系,重庆630715)AdvancesinEcologicalResearchofClonalPlantPopulationandSomeRe... 相似文献
77.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机理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是地球表层系统中重要的生态过程.微生物或生物分子与矿物间的吸附(粘附)是两者相互作用的基础.吸附(粘附)是一个由分子间力、静电力、疏水作用力、氢键和空间位阻效应等多种作用力或作用因素共同决定、影响的物理化学过程.因此,微生物和矿物的表面性质如表面电荷、疏水性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条件如pH、电解质浓度、温度等,都影响着矿物-微生物吸附(粘附)过程.微生物细胞或酶可吸附于矿物表面,其结果是细胞代谢或酶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土壤中诸多相关的生态、环境过程.结合4种典型的初始吸附理论:表面自由能热力学理论、DLVO理论、吸附等温线理论和表面复合物理论及本课题组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对土壤矿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类型、机理、作用力和现代研究技术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对土壤矿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环境效应进行了讨论,并就该领域今后研究工作的特点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8.
79.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内容标准中,"胚胎工程"是选修3"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的第3个专题.该专题涉及胚胎工程的理论基础,胚胎工程的基本技术及原理,胚胎工程的应用与前景,以及胚胎于细胞的研究和应用对生命基础科学研究的重大作用等内容.笔者将从知识内容、学习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建议等方面,谈谈对该专题的教学构思. 相似文献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