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从大熊猫血清中纯化出免疫球蛋白(IgG),以此作为抗原免疫家兔,获得兔抗大熊猫IgG血清。以黑熊、小熊猫、狗、猫等动物血清为抗原,兔抗大熊猫IgG 血清为抗体.进行了免疫扩散和微量免疫电泳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收集的食肉目动物:黑熊、小熊猫、狗、猫的血清都可与兔抗大熊猫GIg血清进行沉淀反应,其中尤以黑熊的反应最强且与大熊猫的反应沉淀线完全融合;小熊猫、狗、猫反应较弱且融入大熊猫反应沉淀线后形成树板状。从此看出大熊猫lgG 与黑熊的IgG最相似,从亲缘关系上讲,二者更为接近,大熊猫反应属熊科。  相似文献   
992.
杉木雄性不育株与可育株小孢子囊发育的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杉木雄性不育属“无花粉型”,败育从无也原细胞押分体时期、中层细胞增生,压迫小孢子母细胞,使之养分更加缺乏并引起减烽分裂异常。其表皮层和药室内壁细胞中具大量蛋白体,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发育的外源蛋白的供应;表皮层具膜状溶酶体,引起淀粉粒缺乏和酶系统代谢异常;绒毡层发育后期,缺少包被小泡,乌氏体及绒毡层膜,内质网少,短而光滑,严重影响了绒毡层对小孢子母细胞或小孢子养分和合成细胞壁物质的供给;  相似文献   
993.
大熊猫线粒体DNA的九种限制酶图谱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亚平  陈欣 《动物学研究》1991,12(2):209-214
本文用9种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BglⅠ,BglⅡ,EcoRⅠ,EcoRⅤ,PstⅠ,PvuⅡ,SalⅠ,XhoⅠ)分析大熊猫的线粒体DNA(mtDNA)。构建其中5种酶(BamHⅠ,EcoRⅠ,EcoRⅤ,PstⅠ,PvuⅡ)的mtDNA物理图谱。大熊猫mtDNA的分子大小约为16.4 Kb,酶切位点是随机分布。我们的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大熊猫mtDNA进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94.
基于信息熵量化评价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管理成效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生态系统管理绩效的量化评价是保护区域生态安全、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选取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作为研究对象,从生态系统服务潜力、人为活动强度、旗舰种保护和生态管理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生态系统管理评估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含16个因子。对指标体系构建的数据集,基于熵理论定量评价系统无序程度、发展方向。结果表明:(1)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系统总熵流值为-0.8309,系统整体健康;其中5个市县总熵流为正,生态系统无序性较大,为非健康状态。(2)生态系统管理的正熵流主要受第一产业影响;负熵流的产生主要来自旗舰种保护和区域保护绩效。在空间尺度上,不同区域间总熵流存在差异,宝兴县总熵流最高,达到0.0880;九寨沟县最低,为-0.1826。综合农村居民收入与总熵流评价结果,研究认为试点期内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可以考虑选取示范点,总结管理经验;在生态管理热点区域优先推广,如平武县、宝兴县和茂县。在管理过程中谨慎对待社区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5.
野生大熊猫与放牧家畜的活动格局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动格局是动物内在机制和环境作用所表现出来的昼夜活动节律及其活动水平的行为生态特征,影响着动物的能量代谢能力、觅食行为策略和进化适应。通过内置活动传感器的GPS颈圈,于2010—2012年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桃坪"及其毗邻区域,采集了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的大量活动数据。分别选择3只成年大熊猫和3个马群的代表性个体作为样本,引入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活动时间片段率和活动片段时长等指标进行了两者之间的比较,以揭示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时间利用方面的内在特征。结果表明:野生大熊猫和放牧家畜在活动强度、活动时间百分率和活动时间片段率等方面都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01),仅两者之间的活动片段时长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4107)。野生大熊猫表现为活动水平低、活动时间少、活动片段率高和活动片段时长短等特征的活动格局,且不同月份(季度)之间变化较大(P0.0001);放牧家畜则呈现出相异的时间利用规律,即活动水平高、活动时间多、活动时间片段率稍低和活动片段时长略长等特性。不同的时间利用规律和不同的空间利用模式,造成动物之间对栖息地、食物资源和伴生动物的利用方式、影响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截然不同。因而,合理规划和管控放牧家畜的散养区域与数量,是自然保护管理与社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生物学通报》2010,(2):18-18
<正>对清洁鱼的研究披露了这些鱼是如何参与某种方式的第3方施罚行为的。表面看来没有关系的旁观者会对作恶者给予惩罚,即使这些旁观者本身并非作恶的受害者。  相似文献   
997.
对中文"熊猫"一词来源的流行说法提出质疑,通过资料考证,认为"熊猫"一词来源于20世纪初对日文和英文辞书的借用,最初是指小熊猫;而中文"大熊猫"是对"熊猫"一词的扩展使用;中文"猫熊"晚于对"熊猫"的使用,而非相反。  相似文献   
998.
<正>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濒危珍稀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疾病的研究与防控受到高度关注。目前在寄生虫疾病、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疾病(李玉欢等,2013;杨虎田,2014; Jin et al.,2017)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对大熊猫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肿瘤作为一种严重影响人类与动物健康的疾病一直是人类医学与动物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目前,报道圈养野生动物肿瘤疾病的文献比例较低(张成林等,2013;曹霞,2019),此类疾病对患病个体伤害极大。近年来,  相似文献   
999.
基于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野外分布数据及环境变量,利用MaxEnt模型对岷山山系南端的大熊猫适宜栖息地分布进行了预测及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域内有大熊猫适宜栖息地330.9 km2,占研究区域内保护区总面积的23.2%;并且龙溪虹口-白水河-九顶山一线的大熊猫的栖息地存在一定的破碎化现象。建议继续加强对大熊猫栖息地的保护,减少人为干扰,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增进各相邻保护区间的沟通交流、数据分享,更准确掌握、了解该区域大熊猫的动态。  相似文献   
1000.
以国产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苗接种33只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健康大熊猫,分别采集每只大熊猫免疫前以及免疫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11个月的血清样品,采用细胞中和试验测定犬瘟热病毒(CDV)中和抗体效价,并对接种疫苗后的所有大熊猫个体进行连续1年的健康资料记录.结果表明,所有接种疫苗的大熊猫均未出现任何与疫苗相关的副反应,该疫苗接种对大熊猫是安全的;部分老年、成年和亚成年的大熊猫(13/33)在疫苗接种前已经存在CDV抗体(≥1:4);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仅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8),另外2只老年大熊猫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部分成年大熊猫(9/15)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1:4),仅部分成年大熊猫(6/15)在疫苗接种后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部分亚成年大熊猫(8/9)在疫苗接种后能够产生低水平的CDV抗体(≤1:22),少数亚成年大熊猫(1/9)在疫苗接种后未产生CDV抗体 (<1:4);幼年大熊猫(5/5)疫苗接种后可产生CDV抗体,2周至1月内达到高峰,CDV抗体水平和持续时间都明显高于老年、成年和亚成年大熊猫(P<0.05);少数幼年大熊猫(1/5)疫苗接种后CDV抗体达到1:127,但3个月后所有幼年大熊猫CDV抗体就陡然下降(≤1:16).由此表明,在现有的免疫剂量和程序下,犬用犬瘟热等六联弱毒疫苗难以有效刺激大熊猫产生CDV中和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