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9篇
  103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5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圈养大熊猫野化培训期的生境选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上最濒危的野生动物之一。为了将人工繁育的部分大熊猫个体重引入其历史分布区或复壮野生种群,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从2003年开始进行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工作,通过野化培训以提高圈养大熊猫适应和选择野外环境的能力。对野化培训大熊猫"淘淘"的生境选择研究表明: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经常活动于新笋密度较大的区域[生境与对照:(2.68±1.14)对(1.58±0.66)],却避开成竹密度过大[(9.91±2.51)对(12.18±4.68)]、竹子较高[(4.57±1.09) m对(4.98±0.66) m]以及枯死竹过多[(2.52±0.86)对(3.39±1.33)]的区域;喜欢活动于离水源[(1.59±0.67)对(2.19±0.87)]和隐蔽场所较近[(5.37±2.14) m对(8.35±7.76)m],以及距离乔木较远[(3.09±0.69) m对(2.70±0.42) m]和郁闭度较低[(1.85±0.57)对(2.10±0.47)]的区域(P < 0.05),新笋密度大小是该栖息地在整个野化培训期间是否被利用的最重要因素。该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保持着与带仔母兽相近的生境选择特征,对竹子环境的选择也与卧龙野生大熊猫相似,野化培训对该大熊猫幼仔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野化培训大熊猫幼仔形成的家域和核域面积分别为9.21 hm2 和1.93 hm2,占野化培训圈面积的51.95%和10.89%,其中家域面积仅有卧龙野生大熊猫的1.4%-2.4%,所以在以后的野化培训过程中需要采取增加野化培训圈中环境丰富度等方式,促进野化培训大熊猫形成较大的家域面积。  相似文献   
52.
王永健  陶建平  张炜银  臧润国  丁易  李媛  王微 《生态学报》2006,26(11):3525-3532
通过样带调查和TWINSPAN、DCCA分析,从植物种、植物群落及其多样性与环境关系方面,研究了岷江上游土地岭大熊猫走廊带恢复植被的干扰状况。结果表明:应用TWINSPAN分类,并结合优势种组成、干扰状况分析及DCCA排序,可将植被划分为6个群落类型,同时划分出响应型、迟钝型、中度干扰忍耐型和重度干扰忍耐型4类干扰响应的植物类型。以样方物种和以样方多样性指数的DCCA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物种及群落的空间分布呈明显的聚集格局,反映其与环境因子间的密切关系。DCCA排序图上,海拔差、坡形、与公路距离、坡度及道路条数对群落和物种分布有明显的影响,与干扰相关性最大的坡度、样地道路数目、与公路间的距离3个因子反映了植被的干扰梯度。干扰对土地岭恢复植被影响显著,干扰降低了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同时阻碍了演替进程。  相似文献   
53.
小相岭山系大熊猫大中型伴生兽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总结了小相岭山系与大熊猫同域分布的大中型兽类的种类、主要遗留痕迹的鉴别特征以及对大熊猫的影响;统计了大熊猫伴生动物的样线遇见率,反映了不同伴生动物的相对数量。本文对进一步研究小相岭山系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更好地保护大熊猫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4.
秦青  刘晶茹  于强  马奔  谭宏利  解林红  温亚利 《生态学报》2020,40(20):7255-7266
大熊猫是生态保护的旗舰物种,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科学价值。中国致力于建设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分析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为建立大熊猫国家公园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以四川省为例,选取被划入或将来可能被划入大熊猫保护地的典型县域,构建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并结合空间相关性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状况进行时空动态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7年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综合指数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生态环境改善显著,但仍有部分县域出现不同程度的环境恶化现象。(2)各县域生态安全状况表现出较强的差异性,并且相邻县域生态安全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性。(3)大熊猫保护地生态安全与周边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矛盾依然尖锐,相邻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状况相互影响的作用明显,需联合治理,共同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55.
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其成功放归可能受放归地气候、栖息地、同域动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本研究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生态位理论等方法,探讨了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与其大中型同域动物的空间关系。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大熊猫同域动物共20种,分别属于2纲5目,其中东洋型分布物种占优势(30%)。大熊猫同域动物分布海拔显著低于大熊猫的分布海拔(P<0.05),大熊猫分别与灵长目等5个目的动物在海拔分布上均存在显著的生态位分化(P<0.001)。灵长目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与大熊猫分布相异,而其他目的动物与大熊猫空间分布类似。偶蹄目动物痕迹数量占比最高(54.14 %),而食肉目的小熊猫与大熊猫样线共同遇见率达到了43.75%。本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大熊猫同域动物较为丰富,在海拔分布上与大熊猫存在生态位分化。该研究可为圈养大熊猫的放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6.
临时配偶关系指多雌多雄灵长类群体中的一只成年雄性连续跟随一只成年发情期/性接受期的雌性形成的异性关系,在季节性繁殖物种的交配季节表现的尤为明显,是雄性个体提高交配成功的策略之一。为了探讨能量消耗对这种行为的约束,本研究于2017年8月至2018年1月,以栖息于安徽黄山的短尾猴鱼鳞坑A1群(YA1群)的8~10只成年雄性为研究对象,采用目标动物取样法、行为取样法以及全事件记录法采集成年雄性自然发生的行为数据。通过分析移动时间、觅食时间和交配频次等行为指标,同时测定作为个体能量状态生理指标的尿液C-肽浓度(Urinary C-peptide , UCP),从行为和生理两个方面研究雄性短尾猴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适应性特征。研究期间,在临时配偶期内,雄性的移动时间无显著变化,但觅食时间和交配频率显著增加;在临时配偶期内,当存在雄性竞争者时,雄性的觅食时间显著减少;临时配偶关系对雄性的UCP水平无显著影响。结果表明,雄性短尾猴在临时配偶期内可能会根据能量消耗的情况以及守护雌性周围的社会环境对自身行为进行调整,以减少其在临时配偶期内的能量投资,提高自身维持临时配偶关系的行为适应性。  相似文献   
57.
王培刚  高娜  范东瀛  安静 《病毒学报》2021,37(1):243-251
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属于黄病毒科黄病毒属,由蚊虫叮咬传播。ZIKV发现于1947年。2007年以来,由于基因突变,ZIKV获得了更强的神经嗜性和在蚊虫体内播散的能力,因而在全球加快流行,并与成人吉兰-巴雷综合征和胎儿小头畸形的发生密切相关。最近的临床观察和动物研究进一步表明,ZIKV感染引起的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所造成的疾病不仅仅是小头畸形,它还能够损伤雄性生殖系统,干扰下丘脑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引起多种激素分泌缺陷,导致生长发育迟缓和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因此,对于先天感染ZIKV的新生儿,不仅要在孕期监测小头畸形的发生,出生后也需进行长期的跟踪观察;对于出生后感染ZIKV的婴幼儿以及学龄前儿童,无论病情轻重,也需要进行随访,以明确ZIKV感染的远期影响。  相似文献   
58.
成年雄性鸣禽的习得性发声信号——长鸣(long call)和鸣唱(song)是由前脑高级发声中枢启动,以及由前脑最后一级输出核团弓状皮质栎核(robust nucleus of the arcopallium,RA)整合输出.RA投射神经元与位于中脑的基本发声中枢丘间复合体背内侧核(dorsomedial nucleus of the intercollicular,DM)形成突触连接.该文采用电损毁与声谱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依次损毁成年雄性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单侧RA和DM核团,探讨了前脑和中脑对习得性发声的影响.结果提示,RA核团与DM核团共同参与了对雄性斑胸草雀习得性声音的调控,而且这种控制具有右侧优势.  相似文献   
59.
封面说明     
肖蘅 《生物学通报》2013,(1):1-M0002
福建竹叶青蛇Trimeresurus stejnegeri,中等大小,剧毒。具颊窝,成体全长750mm左右,雌性稍大于雄性:尾长140mm左右。体背绿色或墨绿色:腹面灰绿色或灰白色,前后差异不大。雄性两侧第l行背鳞上常有白色、红白或红色线纹,雌性线纹为白色或淡黄色;头背部绿色,与体背差异不显著;尾尖常为红棕色。栖于山林中,  相似文献   
60.
为了解圈养大熊猫主食竹的消化率,探讨野生大熊猫食物消化率的最佳测定方法,本研究采用全收粪法(Total feces collection method,TFC)和酸不溶灰分法(Acid insoluble ash method,AIA)对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的6只圈养大熊猫对可食竹的消化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TFC法测定的大熊猫对可食竹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为19.8%、61.48%、49.89%和12.43%,AIA法分别为21.9%、63.17%、51.96%和13.59%,AIA法测定结果略高于TFC法1~2个百分点,独立样本检验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从可操作性角度分析,AIA法更适合于野外大熊猫养分消化率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