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应用压力注射,在Agrotis segetum雄蛾触角叶(AL)中33个对性信息素有反应的MGC神经元上探计了对性信息素反应模式的形成机制,压力注射100mmol/L GABA进入AL神经网引起神经元一个慢的超极化电位,并有一个长时程的放电抑制相,与用性信息素刺激诱导的神经元分应很相似,但GABA并不影响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去极化反应,低Cl^-溶液可减弱AL神经元对性信息素刺激的超极化反应,甚至使超极化相逆转为兴奋反应,抑制相消失。压力注射Bicuculline使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压力注射Bicuculline的同时给予性信息素刺激,可使性信息素刺激所致的神经元放电增加进一步加强;Bicuculline可使性信息素刺激引起的神经元超极化幅度变小,放电抑制时间变短,甚至其抑制相完全被逆转为正常放电,无超极化反应和抑制相存在,结果表明,AL神经元对性信息系反应的超极化相与GAB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722.
性诱盆与频振灯在棉铃虫成虫动态监测中的作用比较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20 0 1年在南疆棉区做了性信息素水盆诱捕器 (性诱盆 )和频振式杀虫灯 (频振灯 ,3 0W)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率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6个监测点平均 ,每日每只性诱盆和频振灯的诱蛾量分别为3 5 .4和 3 2 .3头 ,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在 1代成虫盛发的前期和中后期 ,性诱盆相对于频振灯的诱蛾量有先低后高的现象。考虑到经济性和可识别性等因素 ,作者认为在南疆监测棉铃虫成虫动态性诱盆优于频振灯  相似文献   
723.
生物的化学通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绍文 《生物学杂志》2002,18(5):1-4,32
生物个体(同种或异种)相互之间的有着化学信息联系,昆虫,特别是社会性昆虫化学通讯是其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我们关于化学通讯的知识大多来自于对昆虫信息素的研究,近来的研究已揭示在植物和植物以及植物和动物之间也存在着化学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724.
董双林  杜家纬 《应用生态学报》2002,13(12):1633-1636
研究表明,交配对甜菜夜蛾雌蛾性信息素各组分的滴度,比例及其在个体间的变异均无显著的影响,因此交配不影响雌蛾在下一暗期的再次求和交配,环境温度对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产生则有显著的影响,15-25℃最有利于甜菜夜蛾性信息素的产生,而10℃低温和35℃主温则使信息素产生受到明显影响,其中以10℃低温的影响更甚。10℃低温不仅使各组分的滴度产生显著改变,而且使二元性信息素组分的比例受到显著影响,并使二元组分通讯信息的个体间变异明显增大(CV>10%),这些改变必半扰乱甜菜夜蛾雌雄间的正常交配。  相似文献   
725.
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桐  孟宪佐 《生命科学》2002,14(4):229-231
综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研究及在综合防治措施中应用的最新进展,重点评述了木蠹蛾性信息素的结构鉴定与化学结构。至今有4种木蠹蛾的性信息素被鉴定,另外还筛选出2种木蠹蛾的性诱剂。在我国,对木蠹蛾的防治,应采取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使用人工合成性信息素或性诱剂诱捕法和迷向法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26.
华山松木蠹象聚集信息素分离鉴定和引诱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制华山松木蠹象Pissodes punctatus Langor et Zhang的引诱剂,对华山松木蠹象的虫粪和雄虫后肠挥发性物质进行了分析鉴定和室内外生物活性测试。经GC-MS测定,发现在华山松木蠹象的新鲜虫粪和雄虫后肠挥发性物质中,除了松树挥发性的单萜烯如α-蒎烯、β-蒎烯和3-蒈烯以外,还存在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grandisol)。室内Y-型嗅觉仪趋向实验表明,较低浓度的3-(+)-蒈烯、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及其相应的醛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2醛(grandisal),引起华山松木蠹象的正趋向反应。林间引诱试验表明,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和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2醛对华山松木蠹象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由此推断,1-甲基-2-异丙烯基-环丁烷乙醇可能是华山松木蠹象的集结信息素成分之一。  相似文献   
727.
G蛋白在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Gq蛋白还具有其他功能。为了明确Gqα 在信号转导中的具体作用, 本研究以Gqα为诱饵, 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 (Hübner)触角cDNA文库进行筛选。结果表明: 信息素结合蛋白(PBP)、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GAPDH)、 核糖体蛋白S20、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促咽侧体神经肽前体 (AT2)、 翻译控制的肿瘤蛋白 (TCTP)、体液凝集素前多肽原和糖基化天冬酰胺酶等10多种蛋白与Gqα发生结合。据此推断: Gqα可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多种作用; 在多种功能中, Gqα最可能参与嗅觉信号传导中的信息素识别。这些研究结果可能为将来建立棉铃虫完整的信号网络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28.
松毛虫性信息素的固相微萃取及质谱和触角电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毛虫性信息素成分在腺体中含量很低。本研究利用固相微萃取(SPME)技术近距离长时间采集单头云南松毛虫Dendrolimus houi处女雌蛾释放的性信息素成分, 并进一步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和气相色谱-触角电位联用(GC-EAD)技术分析SPME采集的性信息素成分。 结果显示: 在云南松毛虫处女雌蛾求偶召唤期间SPME聚乙二醇/二乙烯基苯(CAR/DVB)萃取头吸附了大量的反5, 顺7-十二碳二烯醇(E5, Z7-12:OH)和反5, 顺7-十二碳二烯乙酸酯(E5, Z7-12:OAc)成分及微量的反5, 顺7-十二碳二烯醛(E5, Z7-12:Ald)成分, 这3种腺体成分均能激起云南松毛虫雄虫触角电位反应。与溶剂浸提昆虫性信息素成分的方法比较, SPME活体采样技术和GC-MS及GC-EAD分析方法联用研究昆虫的信息素成分具有采集的样品代表性强、样品量能满足色谱分析需要和无溶剂干扰等方面的优点。最后还着重讨论了SPME技术的应用价值、效果及实际应用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29.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30.
嗅觉对昆虫的生存、繁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依据家蚕Bombyx mori全基因组序列设计特异引物,扩增得到了两个信息素结合蛋白BmPBP2和BmPBP3基因的cDNA片段。结合已报道的家蚕信息素结合蛋白BmPBP1和两个普通气味结合蛋白BmGOBP的信息,对其基因结构分析表明,这5个基因均由3个外显子组成,具有保守的外显子/内含子边界和典型的6个Cys残基,且3个PBP基因在基因组上串联分布。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BmPBP2和BmPBP3与烟草天蛾的PBP2和PBP3的同源性高达69%和63%。半定量RT-PCR分析结果显示,BmPBP2和BmPBP3基因在成虫触角中特异表达,且雌雄表达水平相当。这些结果表明BmPBP2和BmPBP3可能起着性信息素识别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