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81.
一、引言和历史萞麻蚕(Attacus ricini)已在我国试养成功,而且已在各省从事推广。在推广过程中,主要的困难是大量制种问题。多年以来实验的结果(朱洗等,1953;蒋天骥和王幽兰,1954;蒋天骥和王幽兰,1956;张果,1956)证明:环境温度倘使超出30℃以上,连续  相似文献   
682.
科学趣闻     
《生命世界》2007,(6):6-6
雄性龙虾都是“骗子”?;巧克力的兴奋作用胜过接吻?;断指奇迹再生。  相似文献   
683.
《昆虫知识》2010,(5):815-815
日本研究人员日前报告说,他们发现在雄性果蝇体内存在一种调节机制,可以通过有效增加精原干细胞来避免不育。这一发现有望给不育病理和疗法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84.
磁处理水对家兔生殖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磁学》2005,5(1):21-22
  相似文献   
685.
蚧虫化学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文霞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5,25(4):878-884
概述了蚧虫性信息素、植物-蚧虫-天敌三者关系中的化学联系研究进展,介绍了蚧虫化学生态学在生物防治上的应用,并探讨了蚧虫化学生态学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86.
通过投喂不同锌含量的人工配合饲料,研究饵料微量元素锌对雄性中华绒螯蟹性腺发育的影响。以ZnSO4为锌源,对照组投喂未添加锌的基础饲料,实验1组至实验4组分别投喂:添加50mg/kg饲料、100mg/kg饲料、200mg/kg饲料、400mg/kg饲料的配合饲料。实验为期70d,结果如下:精巢和副性腺锌含量均以实验2组最高,分别为300mg/kg和150mg/kg,对照组分别为85mg/kg和67mg/kg。睾酮含量和性腺指数亦以实验2组最高,分别为0.835ng/mL和25.94×10-3。精巢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以30d时达到最高,而同一时间各组间的活性均以实验2组最高。副性腺碱性磷酸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分别在50d和70d时出现两个峰值,而同一时间各组间酶活性均以实验2组最高,其中碱性磷酸酶在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实验结束时活性极低。结果表明:随着饵料锌含量的增加,河蟹生殖器官内锌的积累量也逐渐上升,但若超出最适添加量,则积累量反而下降。饵料中适量添加锌可促进河蟹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睾酮的分泌,河蟹精巢和副性腺中乳酸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明显与其锌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687.
蛾类性信息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韦卫  赵莉蔺  孙江华 《昆虫学报》2006,49(5):850-858
蛾类是昆虫性信息素中研究较多的类群,已有565种的性信息素成份被鉴定,其相关研究在害虫监测和防治上得到实际应用的同时,已涉及到生态、生化、遗传等诸多方面,特别是在物种多样性的化学表达及物种的生殖隔离现象的分子水平的表达上,提供了研究的典范。本文将介绍蛾类性信息素的多样性、性信息素化学结构鉴定、微量成分的作用、合成性信息素的利用、性信息素生物合成酶、性信息素生产的调节机制及性信息素的感受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88.
不同配方信息素诱芯对二化螟的诱捕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和2005年夏季在江淮稻区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性诱剂诱捕的结果表明:一种新型诱芯(其中顺-11-十六碳烯醛∶顺-9-十六碳烯醛为2∶1)对第1代二化螟的日平均诱捕量相当于二化螟标准诱芯的5倍左右,而在越冬代和第2代成虫发生期则分别相当于后者的1.5839倍和1.7474倍。二化螟诱捕量取决于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的比例,而与其各自的剂量或信息素总剂量无明显关系,且它们的最佳配比可能因世代夜间温度的不同而不同,二化螟标准诱芯在第1代诱捕效果下降的原因可能是两种不饱和十六醛比例不适。  相似文献   
689.
测试了棉铃虫齿唇姬蜂Campoletis chlorideae Uchida对58种植物挥发物和5种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的EAG反应。在100 μg的刺激剂量下,棉铃虫齿唇姬蜂对C5~C7脂肪醇的EAG反应最强,碳链延长或缩短都将导致反应的降低;对脂肪醛、酮、酸和酯都有一定的反应。棉铃虫齿唇姬蜂对萜烯的EAG反应很低,对氧化萜的反应普遍升高。3种芳香化合物均可激起棉铃虫齿唇姬蜂较强的EAG反应。剂量反应曲线表明,具有EAG活性的化合物激起的反应强度与化合物的剂量呈正相关,而2种萜烯——α-蒎烯和反式石竹烯,在测定的剂量范围内EAG活性都很低。棉铃虫齿唇姬蜂对寄主性信息素腺体化合物也有EAG反应,用100 μg和1 000 μg的寄主性信息素刺激,雄蜂的反应可比雌蜂的反应高出1倍。对植物挥发物在棉铃虫齿唇姬蜂寻找寄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90.
斜纹夜蛾在风洞中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田间诱捕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凡  杜家纬  陈庭华 《昆虫学报》2003,46(1):126-130
雌蛾腺体内含量最高的组份9,11-14∶Ac(A)在风洞中能引起雄蛾从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到撒开味刷企图交尾连续的行为反应,而雌蛾腺体内其它组份单独使用时均不能引起雄蛾上述行为反应。一定量的Z9,E12-14∶Ac(B)对A的活性有增效作用,诱芯中B数量过多,不但失去对A的活性增效作用,还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强烈的抑制作用。9-14∶Ac(C)与11-14∶Ac (D)对雄蛾的定向行为无影响,诱芯中含有50%的C时,反而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抑制作用。A与B在滤纸诱芯中的含量比例与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明显不同,从9∶1(A∶B)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更接近于雌蛾腺体内的天然比例。田间诱捕试验中两组份诱芯的诱捕量随两组份比例不同而变化, 9∶1(A∶B)诱芯的诱捕量最大,1∶1(A∶B)诱芯的诱捕量低于单一的A组份诱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