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榆木蠹蛾Holcocerus vicarius(Walker)信息素通讯系统。【方法】在风洞中观察了榆木蠹蛾雄蛾对合成性信息素不同组分及其不同比例及剂量混合物的行为反应。【结果】单组分试验结果表明,仅有Z7-14:Ac能够引起少量雄蛾完成从兴奋到接触诱芯并出现预交尾的全部行为反应,其余4个单组分(E3-14:Ac,Z3E5-14:Ac,E3-14:OH和Z3-14:OH)只能引起雄蛾兴奋,均不能引起雄蛾向性信息素源定向飞行。二元混合物(Z7-14:Ac+E3-14:Ac)明显增加雄蛾完整的性行为反应比例,三元混合物(Z7-14:Ac+E3-14:Ac+Z3E5-14:Ac)比例为10∶4∶4,剂量为1 300μg时有71.7%雄蛾发生预交尾,剂量为1 000μg时有70.3%雄蛾发生预交尾,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榆木蠹蛾风洞行为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其性信息素相关生物学特性及应用性信息素对榆木蠹蛾进行综合防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52.
653.
现代遗传已经揭示:染色体是重要的遗传物质基础,生物任何性状的发育都是由染色体上的遗传基因决定的,雌雄性别的差异同样受染色体控制。  相似文献   
654.
漆一鸣 《昆虫学报》1990,33(4):403-411
本文研究了缓慢细蚤Leptopsylla segnis(Schonherr),不等单蚤Monopsyllus anisus(Rothschild)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Ctenocephalides felis felis(Bouche)雄性外生殖器的结构,观察了从幼虫、前蛹、蛹至成虫各发育时期的雄性外生殖器的内部结构变化.对有争议的雄蚤上抱器的起源,雄蚤生殖孔的位置,雄性外生殖器芽内陷的腹节以及射精管横切面的细胞数目和阳茎背、腹杆的结构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和探讨.  相似文献   
655.
用性信息素预测棉铃虫发生期的可靠性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棉铃虫(Helicoveripa amigera)性信息素诱蛾,预测下一代棉铃虫的卵高峰,幼虫孵化高峰,通过田间调查印证是准确的,它比黑光诱蛾以及田间调查方法简便,省工省时,指导化学农药防治时间准确,经济效益明显。可为棉铃虫发生期预测预报增添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56.
云南三种蝗虫雌或雄性首次记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次记述斑腿蝗科2种蝗虫的雄性:云南棒腿蝗Tylotropidius yunnanensis Zheng et Liang和筱翅黑背蝗Eyprepocnemis perbrevipennis Bi et Xia。以及网翅蝗科昆明拟竹蝗Ceracrisoides kumningsis Liu的雌性。3种蝗虫雌雄性分别采集于云南大理州邓川(2450m),祥云大白桥(1850m ̄2000m)和昆明宜良(  相似文献   
657.
社会等级可以确定动物种群内的资源分配,减少群体间不必要的斗争,对动物的生存和繁殖都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社会等级对提升虾蟹类动物的养殖产量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尚未见深入报道。综述了虾蟹类动物社会等级的类型,影响其社会等级形成的内部和外部因素,社会等级影响虾蟹类动物发生的行为变化以及信息素在动物社会行为中的作用机制。同时,对未来虾蟹类动物社会等级的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深入探究水产养殖中虾蟹类动物生物学特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58.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克雄  刘仁俊 《兽类学报》1998,18(1):68-70,59
江豚和白鳍豚雄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学研究ONTHEANATOMYOFTHEMALEGENITALSYSTEMINTHEBAIJI(LIPOTESVEXILLIFER)ANDFINLESSPORPOISE(NEOPHOCAENAPHOCAENOIDES)...  相似文献   
659.
斜纹夜蛾在风洞中对性信息素的行为反应及田间诱捕试验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孙凡  杜家纬  陈庭华 《昆虫学报》2003,46(1):126-130
雌蛾腺体内含量最高的组份9,11-14∶Ac(A)在风洞中能引起雄蛾从搜索气迹、定向飞行到撒开味刷企图交尾连续的行为反应,而雌蛾腺体内其它组份单独使用时均不能引起雄蛾上述行为反应。一定量的Z9,E12-14∶Ac(B)对A的活性有增效作用,诱芯中B数量过多,不但失去对A的活性增效作用,还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强烈的抑制作用。9-14∶Ac(C)与11-14∶Ac (D)对雄蛾的定向行为无影响,诱芯中含有50%的C时,反而对雄蛾接近诱芯和企图交尾有抑制作用。A与B在滤纸诱芯中的含量比例与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明显不同,从9∶1(A∶B)诱芯释放的挥发物比例更接近于雌蛾腺体内的天然比例。田间诱捕试验中两组份诱芯的诱捕量随两组份比例不同而变化, 9∶1(A∶B)诱芯的诱捕量最大,1∶1(A∶B)诱芯的诱捕量低于单一的A组份诱芯。  相似文献   
660.
啮齿动物的嗅觉通讯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通过对近40 年来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研究综述, 主要介绍嗅觉信号的来源、组成及其对啮齿动物行为生理所产生的作用。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的信号来源主要是粪便、尿液和特化皮肤腺等, 对这些化学信号的成分分析主要集中在各种信息素(Pheromone) 的结构、来源及其引起的行为反应。目前, 在对啮齿动物嗅觉通讯神经通路的研究中, 对主嗅觉系统和犁鼻器系统在动物嗅觉通讯中的作用仍将是人们研究的重点; 而通过信息素作用所产生的各种行为反应的神经内分泌机制也是动物嗅觉通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气味信号对动物行为和生理等方面所产生的作用, 将有助于揭示啮齿动物嗅觉通讯在其社会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