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8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报道福建蕨类植物新记录2种,分别为水龙骨科瓦韦属丝带蕨Lepisorus miyoshianus(Makino)Fraser-JenkinsSubh.和鳞毛蕨科舌蕨属舌蕨Elaphoglossum marginatum T.Moore。凭证标本存放于福建长汀圭龙山自然保护区植物标本室(FGNR)。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导致下唇和舌麻木的有关因素。方法:按照三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组。第一种分组:以不同年龄段分成两组。第二种分组:以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的关系分成三组。第三种分组:以不同拔牙方法分为三组。结果:1.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引起下唇麻木和舌麻木与年龄无明显关系。2.460例下颌第三磨牙拔除术后出现下唇麻木31例(占6.74%),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占26例(占5.65%),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舌神经损伤17例(占3.70%),其中第二组和第三组占14例(占3.04%),第一组和第二组分别与第三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口腔全景片显示的66例下颌第三磨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重叠中,CBCT显示根尖多位于下颌神经管舌侧,而跨于下颌神经管最少见。4.拔牙方法越复杂,引起下唇和舌麻木的几率就越大。结论:本组病例的方法评估对拟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和安全指导拔牙以降低下唇和舌麻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威灵仙多糖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的体外生长抑制作用。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威灵仙多糖,用噻唑蓝(MTT)法测定在不同浓度威灵仙多糖作用下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的活力,观察药物对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威灵仙多糖对Tca-8113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随着威灵仙多糖浓度的增大或作用时间延长,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呈一定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结论:在体外实验中,威灵仙多糖对人舌鳞癌细胞Tca-8113具有明显的杀伤和抑制作用,可进一步研究其作为抗肿瘤药物应用于临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94.
苏红如  石四箴 《生物磁学》2011,(18):3514-3517
目的:比较分析高口气值组和低口气值组幼儿舌脱落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分类计数上的差异,探讨口气是否影响舌粘膜上皮细胞的角化、凋亡过程。方法:3—5岁幼儿40名,其中高口气值纽幼儿20名,低口气值纽幼儿20名,取舌背中1/3脱落细胞,制作细胞涂片、H.E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舌脱落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检测和分类计数。结果:高口气值组幼儿的舌脱落细胞的各类细胞的细胞形态较低口气值组幼儿小,且细胞核也更小。中层细胞、完全角化细胞计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口气值组角化前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口气值纽(P〈0.01),而高口气值组不全角化细胞计数明显低于低口气值组(P〈0.01)。结论:高口气值组幼儿的舌脱落细胞较小,细胞角化程度较低,凋亡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95.
目的:比较分析高口气值组和低口气值组幼儿舌脱落细胞形态计量学参数及分类计数上的差异,探讨口气是否影响舌粘膜上皮细胞的角化、凋亡过程。方法:3-5岁幼儿40名,其中高口气值组幼儿20名,低口气值组幼儿20名,,取舌背中1/3脱落细胞,制作细胞涂片、H.E染色。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舌脱落细胞进行形态计量学检测和分类计数。结果:高口气值组幼儿的舌脱落细胞的各类细胞的细胞形态较低口气值组幼儿小,且细胞核也更小。中层细胞、完全角化细胞计数在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口气值组角化前细胞计数明显高于低口气值组(P<0.01),而高口气值组不全角化细胞计数明显低于低口气值组(P<0.01)。结论:高口气值组幼儿的舌脱落细胞较小,细胞角化程度较低,凋亡速度较慢。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旧大陆食果和食蜜蝙蝠的食性类型不同是否造成其取食器官舌长度及结构的差异,本研究以2种食果蝙蝠犬蝠(Cynopterus sphinx)和棕果蝠(Rousettus leschenaultii)以及1种食蜜蝙蝠长舌果蝠(Eonycteris spelaea)为研究对象,比较了这3个物种间舌的差异.犬蝠、棕果蝠和长舌果蝠伸入直径为2 cm试管的最大舌长度L1(包括伸入试管的吻部和吻部以外的舌长)分别为(29.19±0.52)mm、(35.05±0.82) mm、(49.34±1.64) mm;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L3分别为(16.25±0.53)mm、(19.25±0.79) mm、(31.88 ± 1.56) mm;与体重转换后的最大舌长度,即转换L1分别为(8.57±0.17) mm/g1/3、(7.90 ±0.27) mm/g1/3、(12.41 ±0.40) 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伸出吻端外部的舌长,即转换L3分别为(4.77±0.16) mm/g1/3、(4.34±0.22) mm/g1/3、(8.01 ±0.38) mm/g1/3;与体重转换后的解剖舌长分别为(5.56 ±0.16) mm/g1/3、(5.35 ±0.14) mm/g1/3、(6.65±0.38)mm/g1/3.此5个参数种间比较均差异显著,食蜜类的长舌果蝠的5个参数均显著长于食果类犬蝠和棕果蝠的相应参数.通过比较3种蝙蝠的舌结构发现,长舌果蝠的舌尖尖细且具有毛刷状丝状乳头结构,舌面及两侧凹槽较多;犬蝠和棕果蝠的舌尖钝圆,舌面乳头和凹槽较少而平缓.本文结果表明,旧大陆食蜜蝙蝠与食果蝙蝠在舌长度和舌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可能与捕食行为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97.
2019年5月6日上午8时,在河北省邢台市浆水镇香炉寨村北部,浆水川河道西岸的树上拍摄到一只领雀嘴鹎。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MNK-45线粒体膜电位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MNK-45分成4组,每组设置3个复孔,对照组为未加入白花蛇舌草的MNK-45细胞,3组实验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0、30、40μg/ml白花蛇舌草的MNK-45细胞,各组在5%的CO2培养箱中孵育48 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膜电位,qRT-PCR检测Cytochrome C (Cyt c)、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ytochrome C (Cyt c)、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终浓度为20、30、40μg/ml的各白花蛇舌草处理组,其MNK-45细胞的线粒体膜电位均明显降低(P<0.01),Cyt c、caspase3和caspase9的基因表达均明显上调(P<0.01)、蛋白表达也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40μg/ml的白花蛇舌草处理组的表现最佳。结论:在终浓度为20~...  相似文献   
99.
扩增了西施舌日照、连云港、北海、漳州4个野生群体、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各1个群体共73个样本的NAD5基因片段,测序获得了480bp核苷酸序列,分析核苷酸的多态性,旨在评估福建漳州西施舌与日照、连云港、北海西施舌之间的分化水平。结果:从73个序列中共检测到44种单倍型(Hap),其中西施舌4个群体有29种Haps,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分别有10种和5种Haps,漳州群体与北海、日照、连云港群体单倍型有明显差异;将西施舌分为北海、日照、连云港组(GP1)和漳州组(GP2)2个组,分析核苷酸差异,GP1与GP2间的T、A、G含量差异极显著(P0.01)。GP1与GP2间的遗传距离与组内(GP1、GP2)遗传距离之比为25.1—41.8,四角蛤蜊与中国蛤蜊之间的遗传距离与种内个体间遗传距离之比为24.4—36.7,GP1、GP2间的差异达到了四角蛤蜊和中国蛤蜊种间差异水平,而日照、北海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09,北海与日照群体地理位置虽远,但遗传差异则很小;AMOVA分析显示漳州西施舌发生了极显著遗传分化(FST=0.966—0.978,P0.01)。  相似文献   
100.
西施舌的耗氧率与排氨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室内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不同栖息水温和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处于标准代谢状态的西施舌耗氧率与排氨率,并测定了窒息点.结果表明,在25 ℃时,水中DO≥3.11±0.15 mg·L-1时,西施舌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分别为0.7±0.05 mg·g-1·h-1和2.56±0.05 μmol·g-1·h-1,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当DO低于此值则代谢出现异常,耗氧率随DO下降而下降,直到窒息为止,其窒息点为1.22±0.06 mg·L-1,而排氨率也呈直线下降,但排氨停止滞后于耗氧停止.耗氧率与栖息水温呈二次线型关系:OCR=-0.0027T2+0.1367T-0.9557,R2=0.972;水温为25.3 ℃时,西施舌的耗氧率达到最大,为0.77 mg·g-1·h-1.处于适温状态(15 ℃和20 ℃)的O/N值要高于低温(10 ℃)和高温(25 ℃和30 ℃)时的O/N值,西施舌在适宜条件下更多地依赖于脂肪供能维持标准代谢,而在环境不适时则更多地调用机体的蛋白质来维持生理代谢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