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9篇
  免费   329篇
  国内免费   1548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6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235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92篇
  2011年   247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241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20篇
  2004年   228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259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87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57篇
  1997年   159篇
  1996年   150篇
  1995年   143篇
  1994年   146篇
  1993年   147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22篇
  1990年   113篇
  1989年   113篇
  1988年   56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4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0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31.
空心莲子草叶甲寄主专一性测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年生恶性杂草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Mardus)Grisebach属苋科莲子菜属.在我国又名水花生、喜旱莲子草、空心苋、水苋菜、猪笼草、革命草等.原产南美,大约在本世纪四十年代传入我国,五十年代后期曾作为猪饲料在南方各省推广种植,后蔓延成野生杂草(王韧等,1988)。  相似文献   
132.
植物的叶表蜡层与昆虫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文儒 《生物学通报》1993,28(10):12-13
在高等植物的叶表角质膜外覆盖着一层蜡质薄层。这一薄层由表皮细胞的分泌物沉积而成,被称为上表皮蜡层(epicuticular wax)或蜡被(waxcoating)。叶表蜡层是多种化合物的混合物,其组分复杂多样,有种的差异。但是脂肪族的蜡质成分却广泛地存在于植物界。蜡层的含量也因种属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许多草本植物(如莴苣,菠菜、甜菜)的叶表蜡层仅为5~10μg/cm~2,而有些果类作物(如桃、梨、苹果)的叶表蜡层可达60~300μg/cm~2。叶表蜡层在维持植物体内水平衡、减少机械损伤、抵御霉菌病  相似文献   
133.
为研究异叶三宝木(Trigonostemon heterophyllus)的二萜成分及其抗菌活性,采用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对萃取物进行分离纯化,结合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得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并通过牛津杯法和2倍稀释法检测化合物对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以及革兰氏阳性菌肺炎双球菌(Pneumococcus)的生长抑制活性和MIC值。从异叶三宝木中分离得到了6个化合物,包括5个二萜类, 1个木脂素类,分别鉴定为trigonochinene E (1)、neoboutomannin (2)、6,9-O- dedimethyltrigonostemone (3)、stelltian B (4)、3,4-secosonderianol (5)、biondinin A (6)。化合物1235对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MIC值分别为9.375、18.75、18.75、18.75 μg/mL。化合物234、6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化合物都有一定的抗菌活性,且化合物123对大肠杆菌抑制作用强于阳性对照硫酸卡那霉素。  相似文献   
134.
为探究了哥王Wikstroemiaindica的叶功能性状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在海岛植被调查的基础上对了哥王叶片进行取样并测定其功能性状指标,利用变异系数法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叶功能性状之间的差异与联系,运用冗余分析研究了哥王叶功能性状对土壤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了哥王的叶功能性状变异系数介于9.76%~23.73%,其中叶体积变异幅度最大(23.73%),叶干物质含量变异幅度最小(9.76%),整体上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保持相对稳定。了哥王各项叶功能性状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联系较密切。了哥王叶功能性状主要受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影响,土壤中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含量与比叶面积呈正比,与叶厚度、叶体积成反比。了哥王的叶片可以通过一定的性状变异和组合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较好地适应海岛恶劣的环境。该研究结果可为了哥王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以及人工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5.
应用纤维连接素(Fn)、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CK)和神经特异性烯醇蛋白(NSE)5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前叶内滤泡星状细胞(FS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人FSC内26.9%S_(100)阳性,9.3%GFAP阳性,63.8%两者都为阳性。CK、NSE和Fn均为阳性。从而提示了FSC来自神经外胚层的原始细胞而非Rathke's囊上皮的残留。  相似文献   
136.
四种主要大豆食叶害虫种群空间分布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层随机与连片调查获得114个样本.利用微机分别对豆天蛾卵和豆天蛾.银纹夜蛾.棉铃虫.豆灰蝶及混合种群的幼虫.进行了4种频次分布型检验和6项聚集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上述害虫在豆田内均属零集分布.中分析了聚集原因.提出了“Z”字型10样点,每样点以1/3m双行为单位的抽样方法.确立了在两种允许误差下的抽样数量.进行了序贯抽样分析。  相似文献   
137.
中国(竹思)簩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的研究及其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产(竹思)(竹劳)竹属(Schizostachyum Nees)进行了系统整理。对属的范围进行了修订,认为本属应包括乔草竹属(Dendrochloa Parkinson),薄竹属(Leptocanna Chia et H.L.Fung),长穗竹属(Teinostachyum Munro)和李海竹属(Neohouzeaua A.Camus),并首次建立了本属的属下分类系统。此外,对二种竹子起了新名:甲竹(Bambusa austro-sinensis Xia)和毛环单竹(B.yunnanensis Xia);作了4个新组合,即Schizostachyum coradatum(Wen et Dai)Xia, S.dumetorum(Hance)Munro var.xinwuense(Wen et J. Y Chin)Xia, Bambusa glaucescens glaucescens(Willd)Sieb. ex Munro var.annulata(W.T.Lin et Z.J.Feng)Xia和B.glaucescens (Willd)Sieb.ex Munro var.pubivagina(W.T....  相似文献   
138.
光声光谱法测定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植物生理学研究中常用Arnon法比色测定植物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但该法要通过研磨、提取、定容、比色和计算等一系列步骤。特别是测定样品数量较多时费时较长;同时由于研磨、提取过程中的光照,破坏了部分叶绿素,以致叶绿素含量偏低,各对照组之  相似文献   
139.
盾厚缘叶甲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蔚文  李学儒 《昆虫知识》1993,30(4):230-231
<正> 盾厚缘叶甲Aorea scutellaris Pic属鞘翅目肖叶甲科。已知分布于吉林、内蒙古、河北、江苏、浙江、湖北、江西、湖南、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越南北部。目前对寄主和生物学特性尚无记述。1987年,因发现它严重危害庭园葡萄而开始进行研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40.
脉叶罗汉松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脉叶罗汉松(Podocarpus neriifolius D.Don)的枝叶中分离到11种化合物,根据光谱数据和物理常数测定,分别鉴定为正三十四烷醇(1)、β-谷甾醇硬脂酸酯(2)、β-谷甾醇(3)、金松双黄酮(sciadopitysin,3)、罗汉松双黄酮 B(podocarpusflavone B,12)、罗波斯塔黄酮-7″-甲醚(robustaflavone-7″-methyl ether,13)罗汉松双黄酮 A(podocarpusflaveone A,14)、罗波斯塔黄酮(robustaflavone,15)、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l-benzoic acid,16)、2″-O-鼠李糖扫帚黄甙(2″-O-rhamnosylscoparin,23)和2″-O-鼠李糖牡荆黄甙(2″-O-rhamnosylvitexin,24)。其中,化合物23和24为首次从罗汉松科分得的化合物,化合物8、13和15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