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1篇
  免费   796篇
  国内免费   2075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24篇
  2022年   282篇
  2021年   262篇
  2020年   254篇
  2019年   248篇
  2018年   192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39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97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78篇
  2011年   405篇
  2010年   337篇
  2009年   388篇
  2008年   477篇
  2007年   385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347篇
  2004年   29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83篇
  2000年   219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51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2篇
  1994年   118篇
  1993年   95篇
  1992年   114篇
  1991年   91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68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8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2篇
  195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81.
应用纤维连接素(Fn)、S—100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细胞角蛋白(CK)和神经特异性烯醇蛋白(NSE)5种抗体对63例正常人垂体前叶内滤泡星状细胞(FSC)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人FSC内26.9%S_(100)阳性,9.3%GFAP阳性,63.8%两者都为阳性。CK、NSE和Fn均为阳性。从而提示了FSC来自神经外胚层的原始细胞而非Rathke's囊上皮的残留。  相似文献   
82.
蜘蛛的性二型现象及其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德祥  张古忍 《蛛形学报》1993,2(2):114-117
对蜘蛛的性二型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并试图以食物对种群繁衍的影响为线索说明其进化机制。蜘蛛的性二型现象主要表现在体形大小上,一般雌性大于雄性;食物的数量和分布制约着蜘蛛性二型现象的进化。  相似文献   
83.
吴才宏 《昆虫学报》1993,36(4):385-389
本文用单细胞电反应的记录方法,测定了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ubner雄蛾触角的毛形感器对其性信息素组分及雌蛾腹部提取物的反应,发现顺-11-十六碳烯醛和顺-9-十六碳烯醛能引起反应。对前者发放大脉冲,对后者发放小脉冲,对雌蛾腹部提取物发放大、小两种脉冲,但以大脉冲为主。  相似文献   
84.
通过田间诱蛾试验发现,在北京郊区Z7-12:Ac+Z9-14:Ac(1:1)对瘦连纹夜蛾和黑点委夜蛾有引诱作用;Z9-14:Ac对朽木夜蛾和标俚夜蛾有引诱作用;Z7-12:Ac+Z11-16:OH(4:1)对陌夜蛾有引诱作用;而Z7-12:Ac+Z9-14:Ac+Z11-16:OH(3:1:1)是宽胫夜蛾的性诱剂。其中,标俚夜蛾、陌夜蛾和宽胫夜蛾性诱剂均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85.
86.
氯化镧对玉米根切段钾离子外渗影响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氯化镧对玉米(Zea mays L.)“京早8号”根切段细胞膜透性及质子分泌的影响,并用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钾离子外渗过程的变化。氯化镧处理可降低外渗液的电导率及K~ 和糖的外渗量,使质子分泌活动增强。用动力学方法分析玉米根切段K~ 外渗过程的结果表明:(1)应用于K~ 吸收研究的数学模型也能适应于K~ 外渗的研究;(2)在LaCl_3和(或)CaCl_2存在的条件下,最大吸收速度(V_(max))升高,而米氏常数(K_m)没有变化;(3)在LaCl_3和(或)CaCl_2存在的条件下,K~ 外渗量降低是由于最大吸收速度(V_(max))升高所致。  相似文献   
87.
Ca对小麦幼苗降低盐害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相似文献   
88.
野芹菜体细胞胚胎发生早期变化的细胞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光学与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了野芹菜(Angelica polymorpha Maxim.)叶柄外植体胚性细胞的起源与原胚状体的发生。叶柄切段植入 MS 2mg/L2,4-D 0.25 mg/L KT固体培养基后,以DNA合成和细胞分裂为指标,判明了胚状体发生与紧贴维管束的鞘细胞层密切相关;鞘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层结构的细胞群,它们仍含大液泡及薄层胞质,成片被覆在维管束表面;胚性细胞团即不同步地发生在该多层组织较内层的局部位点上,细胞具大核,胞质稠密,经持续有丝分裂发展成大小不同呈瘤状突起的原胚状体。伴随着鞘细胞的剧烈变化,韧皮部薄壁细胞亦分裂增殖,原有筛管变形衰退,部分新增殖的细胞分化为新筛分子;木质部中,原导管束附近朝向韧皮部一侧的部分薄壁细胞亦进一步分化为孔纹导管。外植体中维管系统的再次分化,显然是与输导功能强化以适应原胚状体发生时对营养物质的大量需求有关。  相似文献   
89.
以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为实验材料,针对其体型性状进行相关遗传规律的实验教学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其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实验结果的总结归纳,提升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为高中遗传学实验教学提供实践案例。本教学活动使学生体会假说演绎的全过程,提高小组合作、实验操作与分析能力。本教学实践还证明,教师的自身素养是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主要择偶策略及其与生殖力的关系,并基于性选择理论探讨其择偶策略的进化意义和机制。【方法】将经过标记的不同日龄、不同体重及不同交配经历的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进行配对,然后对配偶选择进行观察并对交配成功的雌雄成虫形态特征(体长、触角长度、翅长、胸部及腹部长度和宽度)及生殖力(单雌产卵量、卵孵化率和孵化出的幼虫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草地贪夜蛾雌雄成虫均偏好与年轻、体重较重及未交配过的成虫进行交配。雌成虫选择年轻(3日龄)雄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65.45%)显著高于选择年老(7日龄)雄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34.55%),雄成虫选择3日龄雌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82.35%)显著高于选择7日龄雌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17.65%)。雌成虫选择体重较大雄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74.58%)显著高于选择体重较轻雄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25.42%),雄成虫选择体重较重雌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66.67%)显著高于选择体重较轻雌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33.33%)。雌成虫选择无交配经历雄成虫进行交配的概率(64.91%)显著高于选择有交配经历雄成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