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391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49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3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2岁。因“反复关节痛、口腔溃疡4年,头痛10d”于2008年1月急诊入院,患者4a前因反复关节痛、口腔溃疡,当地医院查自身抗体:ANA(+),nRNP/Sm、SSA、组蛋白均阳性。血常规中白细胞2.4×10^9/L,红细胞3.42×10^12/L,血红蛋白73g/L。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强的松40mg/d口服1个月后病情好转,3a内逐渐将强的松减量为10mg/d维持已1a。  相似文献   
132.
记述中国四川冕宁县冶勒自然保护区颊脊隐翅虫属Quedius 3新种,其中,尤隐翅虫群(The Euryalus group)1新种,冶勒尤隐翅虫Qudius(Microsaurus)yeleensis sp.nov.,穆隐翅虫群(The Mukuensis group)1新种,郭氏穆隐翅虫Q. (M.)guoi sp.nov.,四川隐翅群(The Szechuanus group)1新种,凉山隐翅虫Quedius(Microsaurus)liangshanensis sp.nov..冶勒尤隐翅虫与来自甘肃的欧隐翅虫Q.(M.)erythras Smetana最接近,但第8腹板每侧各有4根长刚毛,雄性外生殖器侧叶中部窄缩、末端有宽深凹缘,侧叶下面凹缘两侧各有3或5个黑色感觉瘤,与后者有别.郭氏穆隐翅虫与同样来自甘肃的伊隐翅虫Q.(M.)epytus很相似,但雄性外生殖器中叶端部稍扩大,侧叶中部不窄缩、末端3曲,侧叶下面的感觉瘤群各由4至5个小黑瘤组成,与后者不同.凉山隐翅虫与来自云南的艾隐翅虫Q.(M.)amicorum Smetana最接近,但体较大,头部和前胸稀布微刻点,雄性第8腹板每侧各有3根长刚毛,第10背板在或接近端缘有1根长的和少数长短不一的刚毛,以及雄性外生殖器中叶端部的不同形态,与后者有别.  相似文献   
133.
利用mtCOI PCR-RFLP技术鉴定中国境内九个烟粉虱隐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丽  王佳  邴孝利  刘树生 《昆虫学报》2013,56(2):186-194
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是一个物种复合体, 包括31个以上形态上无法区分的隐种, 其中少数隐种是世界性入侵害虫。目前, 在中国境内分布有2个入侵隐种和13个土著隐种。快速、 高效的鉴别方法对掌握烟粉虱田间发生规律及制定相关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到目前为止, 除了mtCOI基因测序比对外, 尚未有一种简便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区分多个烟粉虱隐种。本研究采用mtCOI PCR-RFLP技术, 单独或组合使用TaqI, VspI, Van91I, NcoI和FokI这5种限制性内切酶, 酶切烟粉虱mtCOI的PCR扩增片段, 鉴别分布在中国境内的9个烟粉虱隐种。结果表明, 单独使用TaqI酶切, 可鉴别出MEAM1和China 1两个隐种, 使用TaqI+Nco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MED和Asia 1两个隐种, 使用TaqI+Van91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Asia II 3和Asia II 9两个隐种, 使用TaqI+VspI+FokI分步酶切可鉴定出Asia II 1, Asia II 6和Asia II 7 3个隐种。本研究为高效鉴别中国境内的多个烟粉虱隐种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134.
以7 mg/L的孔雀石绿浸泡斑点叉尾 苗种5min后将其饲养于池塘的网箱中, 研究了在养殖模式下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 苗种各组织中的分布及消除规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分析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 血液、肌肉、皮肤、肝脏、肾脏组织中的浓度水平。采用药代动力学分析软件3p97对血药浓度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有吸收二室模型, 动力学方程分别为: C孔雀石绿 =683.063 e-0.248 t+ 11.176 e-0.006 t- 694.239e-0.333 t, C隐色孔雀石绿 =757.240 e-0.222 t + 14.474 e-0.007 t 771.714 e-0.382 t。血液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3.480和3.623h, 峰浓度值Cmax分别为81.560和159.619 ng/mL, 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37.689和21.125 L/kg, 分布相的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0.248和0.222/h, 消除相的一级速率常数分别为 0.006和0.007/h, 吸收半衰期T(1/2) 分别为2.794和3.124h, 消除半衰期T(1/2)分别为113.068和105.841h, 中央室向周边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12分别为0.020和0.015/h, 周边室向中央室转运的一级速率常数K21分别为0.159和0.121/h,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2493.944和3601.863 ngh/mL。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浓度水平的结果表明, 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 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皮肤肌肉肾脏肝脏, 其中斑点叉尾 皮肤组织易蓄积孔雀石绿, 其残留时间最长, 肝脏组织由于对孔雀石绿有极强的代谢转化功能而浓度较低。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5.570 e-0.009t、C=6.302 e-0.007t、C=4.791 e-0.006t和C=4.591 e-0.002t, 相关系数r20.773, 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3.2、4.1、4.8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孔雀石绿分别在45、60、30和60d才未被检测到; 隐色孔雀石绿在斑点叉尾 4种组织中浓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肝脏皮肤肌肉肾脏, 残留时间最长的组织也是皮肤组织。隐色孔雀石绿在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的消除方程分别为C=6.491 e-0.004t、C=6.958 e-0.003t、C=6.722 e-0.007t和C=6.162 e-0.002t, 相关系数r20.673, 消除半衰期T1/2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分别为7.2、9.6、4.1和14.4d。肌肉、皮肤、肝脏和肾脏组织中隐色孔雀石绿分别在90、90、60和90d才未被检出。试验期间(2011年5月17日至7月15日)平均水温为26.4℃, 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90d后在各组织中才未检测到, 因此, 使用7 mg/L孔雀石绿浸泡2龄斑点叉尾 苗种孔雀石绿及其代谢物隐色孔雀石绿至少应经过2376℃d后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35.
王琳淇 《遗传》2015,37(5):436-441
绝大多数引发人体系统感染的致病真菌来自于环境,这些环境来源的真菌往往是条件致病菌,其毒力衍生于它们独特的生境适应策略。新生隐球菌是进化最为成功的环境真菌之一,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极为广泛。而作为人类致病菌,新生隐球菌能够引发致命的隐球菌病和真菌脑膜炎,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隐球菌病死亡的人数超过60万人。近几年的研究表明,新生隐球菌的环境适应策略对其条件致病性至关重要。细胞-细胞交流、细胞形态转换和细胞异质性等重要环境适应行为在协调新生隐球菌的致病性方面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致病菌-自然栖居环境-人类宿主三方的关系解析了新生隐球菌环境适应策略影响毒力的机制及相关进化动机,并对其潜在的研究前景和临床应用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6.
桂西北喀斯特土壤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桂西北喀斯特地区选取玉米 红薯轮作地(KMS)、放牧+冬季火烧草地(KGB)、自然恢复地(KNR)和原生林地(KPF)4种典型生态系统,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和土壤结构对生态系统退化的响应.结果表明:KPF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均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其他3种土壤中,有机碳和全氮为:KNR > KGB > KMS,但差异不显著;KMS土壤全磷含量(0.87g·kg-1)分别是KNR和KGB的2.07和9.67倍 (P<0.01);KGB和KNR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含量均显著大于KMS;KGB中微生物生物量碳显著大于KNR,但二者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和磷含量差异不显著.说明减少人为干扰后喀斯特退化生态系统可以缓慢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适当放牧和自然恢复都可以作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式;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对生态系统的变化响应较灵敏,可以作为喀斯特地区土壤养分变化或生态系统退化的一个敏感指标.土壤结构以>0.25 mm水稳性大团聚体为主(>70%)(KMS除外,以2~0.25 mm团聚体为主),并以>2 mm团聚体为主;土壤结构破坏率KMS(51.62%)大于KGB(23.48%),KNR和KPF较小(分别为9.09%和9.46%).说明人为干扰或农业耕作破坏了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使其向小粒级转变,土壤结构破坏率增大.对喀斯特地区退化严重的生态系统应减少人为干扰,以自然恢复等保护性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137.
在线虫中,钙成像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检测不同神经元的活性.然而,对于准确记录爬行中的活体线虫神经元钙信号仍然存在许多挑战,其中一个困难即来自于标记目标神经元。在同一个目标神经元中共同表达基因编码的钙指示蛋白和常量参考值荧光蛋白常常具有无法共表达的不确定性.另外,光谱的串扰影响存在于目前最常用的绿色钙指示蛋白系列G-CaMP与其参考值荧光蛋白DsRed系列之间,光谱的串扰有时会给信号记录带来假阳性结果.综上所述,本文首次提出应用双顺反子表达技术用于同一神经元的双蛋白标记,这不仅提高了共表达效率,更简化了线虫神经元标记的工作量.同时,本文还首次采用mKate2,一种与G-CaMP没有串扰的红色荧光蛋白作为参考量.以上改进已在感觉神经元ASH中得到验证.希望本文提出的方法能给线虫神经回路的研究提供一个更为方便、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8.
道路网络对物种迁移及景观连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路对区域景观产生破碎化及阻碍效应,使得生态过程发生受阻、景观功能受损。科学评估道路的生态效应对指导道路选线、生态恢复工程及景观规划有重要价值。本文采用阻力面概念和最小耗费模型,实现了景观阻力、斑块质量、廊道畅通性和景观连通性的计算,定量分析了物种迁移过程中道路网的干扰程度。结果表明:道路引起生态廊道长度平均增加30%,廊道曲率平均增加0.19;道路也使廊道通畅性平均降低90%,影响程度与廊道耗费值呈线性相关,系数为0.76;整体景观连通性下降30.8%,扩散能力越弱的廊道所受道路阻碍效应越强。本文建立的模拟评价方法可用于确定景观尺度上特定生态过程的关键格局,同时也可为景观生态规划中生态廊道设计及景观连通性定量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周庆  张东  徐杰  周丽  李明阳 《生物磁学》2014,(1):123-125
目的:观察并分析奥关拉唑联合法莫替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5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确诊并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45例,随机平均分为三组。联合用药组(15例):每日早餐前口服20mg奥关拉唑,睡前口服20mg法莫替丁;奥关拉唑组(15例):每日口服两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法莫替丁组(15例):每日口服两次法莫替丁,每次20mg。每组的治疗时间均为8周。在内镜指导下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胸痛、反酸和烧心等主要病征的改善情况,综合评价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用药组较其他两组获得的疗效更明显,患者的症状得到较好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联合法莫替丁能够有效地抑制胃酸的分泌,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与长切口获取大隐静脉作为静脉桥材料的优缺点。方法:选择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111例行CABG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获取大隐静脉方法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两组,长切口组64例,在CABG中采用长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间断切口组47例,在CABG中采用间断切口法获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大隐静脉获取时间、下肢切口缝合时间、下肢手术时间、大隐静脉桥长度、下肢切口长度和下肢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间断切口组大隐静脉桥长度及下肢手术时间(45.4±6.7)cm,(65.8±10.3)min与长切口组(47.5±6.7)cm,(65.8±10.3)min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间断切口组获取大隐静脉的时间(48.9±8.3)min显著长于长切口组(37.3±5.8)min,下肢切口长度与缝合时间(17.0±3.5)cm,(16.9±3.4)min明显短于长切口组的(43.5±6.4)min,(31.7±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隐静脉壁的损伤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间断切口组术后下肢切口延迟愈合、感染、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长切口组(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间断切口获取大隐静脉能够显著缩短下肢手术切口长度,有助于减少术后下肢切口感染、延迟愈合、渗出、下肢血肿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