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602.
直接心室辅助通过在心脏外侧柔性挤压心脏,帮助虚弱的心脏恢复功能。它能够避免人工器件与血液接触引发的血栓、血感染等问题,是人工心脏辅助器件研究与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直接心室辅助的致动器,决定了器件的结构、形状、及其性能,是整个辅助器件关键中的关键,致动器上的任何突破有可能对直接心室辅助器件产生革命性影响。因此,本文从致动原理的角度,分析、探讨了直接心室辅助的致动方法及其存在问题,这对探索与开发满足要求的下一代直接心室辅助致动器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603.
《生物学通报》2008,43(2):36-36
图1 藓精子器纵切 取材葫芦藓雄枝顶端.做纵切,经特殊多色染色而成,100x。可见雄苞叶、精子器和隔丝。精子器中精子数量众多。  相似文献   
604.
双组分信号系统是普遍存在于原核和真核细胞中,在进化上较保守的信号转导系统,主要由组氨酸蛋白激酶和应答调控器组成。双组分信号系统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拟南芥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和功能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发现,在拟南芥基因组中有55种参与双组分信号系统磷酸传递的蛋白。本文应用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手段,如序列比较、多个序列比对、系统进化树分析、跨膜区分析、二级结构预测等,对这些蛋白进行系统分类,结构分析,并对在信号转导中已知功能的蛋白进行归类总结,便于人们了解双组分信号系统的作用机制及其在植物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605.
为了探讨不同种类猕猴桃皮孔、气孔器和叶片下表皮特征的差异及其分类学意义,该文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五个猕猴桃种共计9份样品材料的一年生枝条韧皮部上皮孔的形态,结果发现供试猕猴桃皮孔呈长椭圆形或长梭形,不同种皮孔的长×宽、皮孔密度、皮孔面积和皮孔面积的百分比值存在差异但与种类划分无明显规律,皮孔的宽可明显区分所选4个中华猕猴...  相似文献   
606.
607.
608.
为解决荚蒾属植物分类学问题并探究叶片解剖结构在分类学中的价值,该研究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1种中国荚蒾属植物的叶表皮细胞、气孔大小、气孔器类型和角质层纹饰等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为荚蒾属种间分类关系提供证据。结果显示,叶表皮细胞有无规则形和多边形2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浅波状、波状与深波状4种式样,其中下表皮细胞形状均为不规则形,且垂周壁式样较上表皮更稳定。气孔均分布在下表皮,形状为近圆形、椭圆形2种;气孔器类型包括不等型、平列型和无规则型3种;气孔器外拱盖内缘有近平滑、浅波状、波状3种;气孔器外围角质层纹饰有脊状隆起、条状隆起2种。研究表明,荚蒾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和气孔器特征在种间差异明显,可作为种间鉴定及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分类学意义。  相似文献   
609.
苏祥  黄伟健等 《生物磁学》2000,(4):15-16,24
慢性疼痛长期困扰病人,常规的止痛方式或利弊难分,或效果不理想,本文建议使用磁疗镇痛给药器作为漫性疼痛给药新技术,既提高疗效又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610.
气孔器的主要类型及其观察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