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6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61.
表型试验是目前临床实验室中常用鉴定过氧化氢酶阴性、革兰阳性需氧球菌的方法,但是该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同一种属的不同菌株问性状可能不同、同一菌株在重复实验中的结果可能不同、相应的数据库不太完备、得出实验结果需要个人解释和专业技术等,而且实验中一个微小的改变也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2.
全球持续扩张的野生动物消费需求和相关非法贸易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威胁之一。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暴发, 野生动物贸易和食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社会学、心理学、行为科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分析和理解我国野生动物消费的需求动因, 提出科学的行为改变对策。从我国野生动物消费现状来看, 功能性、社会性和体验性等非生活必需性需求凸显, 并受复杂因素影响。基于对需求动因的理解, 运用合适的行为改变框架, 以及宣传教育、社会影响、法律规范和行为助推等多种行为改变方法, 通过科学系统的阶段和步骤, 可有效地影响和改变野生动物消费行为。行为改变对策的实施需在具体情境下加强合作, 重视多学科运用、多主体合作和多尺度考虑。  相似文献   
163.
基于2017年在宁夏荒漠草原设立的降水量(减少50%、减少30%、自然降水、增加30%以及增加50%)和N添加(0和5 g·m~(-2)·a~(-1))野外试验,研究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分析二者与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其他土壤因子的关系,以探讨降水格局改变和大气N沉降增加下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减少降水量对荒漠草原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较小,反映了二者对短期干旱的适应性;增加降水量降低了植物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和P含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C∶N和C∶P,但其影响程度与N添加有关。(2)增减降水量条件下, N添加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小,但对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较大,尤其在增加降水量条件下表现得更明显,意味着降水激发了N添加效应。(3)植物全N含量、N∶P以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N含量的内稳性较低,可较好地反映土壤N供给水平以及N、P受限类型。(4)与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为速效P含量、磷酸酶活性、电导率、C∶P和有机C含量,与土壤微生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关系较强的土壤因子有电导率、含水量、蔗糖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表明植物和土壤微生物C∶N∶P平衡特征主要受其他土壤因子的调控,而非土壤元素平衡关系。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对再分娩时宫颈裂伤的影响。方法对2007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我院经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足月阴道分娩56例与同期足月阴道分娩且无物理治疗史的158病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是否进行物理治疗发生宫颈裂伤治疗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物理治疗宫颈糜烂样改变的方法只要操作正确,值得在基层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5.
基于天童地区1954-2009年日序列气象数据,采用周广胜NPP模型,研究了天童地区近60年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常绿阔叶林NPP的影响,结果表明:1)近60年,天童地区月平均气温、降雨量和月参考蒸散量(ET0)在7、8月份明显增加,年平均气温、降雨量和ET0增加趋势十分显著(P<0.001);2)天童地区常绿阔叶林56年NPP的平均值为12.196t.hm-2.a-1,近60年升高趋势极为显著(P<0.0001);3)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增加20%的情景下,该地区常绿阔叶林的NPP将升高15.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减少20%的情景下,NPP将降低4.9%。未来温度升高2℃,降水量不变的情景下,NPP将增加5.5%;4)年降雨量、ET0年均值和年平均气温是影响NPP变化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66.
抑郁症是一种伴有行为学、神经化学和其他生理病理导演的心理障碍.慢性暴露于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CUMS)已被证实可以导致抑郁薅行为,包括糖水消耗减少等.并且CUMS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类似于人类的抑郁症.我们综述了CUMS致抑郁症动物模型的病理变化,包括了受体、信号转导系统等方面的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67.
黄菊莹  余海龙  刘吉利  马飞  韩磊 《生态学报》2018,38(15):5362-5373
以宁夏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于2014—2015年设置了降雨量变化(减雨50%、减雨30%、自然降雨、增雨30%和增雨50%)的野外模拟试验,测定了植物、微生物和土壤C、N、P含量,同时调查了植物群落组成和土壤含水量等指标,研究了各组分C、N、P化学计量特征对连续两年降雨量变化的响应,分析了土壤C∶N∶P和含水量分别与植物生长、养分利用以及微生物量积累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控雨改变了植物叶片C∶N∶P,且其影响程度随物种不同而异:减雨50%提高了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mill)绿叶N和P以及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绿叶P摄取能力,增雨(30%和50%)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摄取能力。增雨提高了猪毛蒿绿叶C∶N,增雨30%提高了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绿叶C∶N。增雨降低了猪毛蒿绿叶N∶P,增雨30%降低了白草(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绿叶N∶P。相比之下,控雨条件下枯叶C∶N∶P的变化幅度较小;随降雨量增加微生物量C、N以及C∶N逐渐增加,但增雨50%使微生物量C和C∶N降低;控雨对土壤C∶N∶P的影响较小,但增雨提高了土壤水分有效性,因此促进了植物和微生物生长;试验期内,相对稳定的土壤C∶N∶P不能很好地指示植物和微生物生长发育的养分受限状况;干旱时提高叶片养分摄取、湿润时增强叶片养分回收,可能解释了牛枝子对降雨量变化的弹性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8.
从2013年12月至2014年11月,通过野外原位试验,对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进行了模拟氮沉降和降雨试验,采用LI-8100土壤碳通量分析系统(LI-COR Inc.,USA)测定了对照(CK)、氮沉降(N)、减雨(R)、增雨(W)、氮沉降+减雨(NR)、氮沉降+增雨(NW)6个处理水平的土壤呼吸速率,并通过回归方程分析了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氮沉降和增雨抑制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减雨促进了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速率。(2)减雨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增加了258 g/m~2,而模拟氮沉降和增雨使华西雨屏区常绿阔叶林土壤呼吸年通量分别减少了321g/m~2和406g/m~2。(3)减雨增加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模拟氮沉降和增雨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4)模拟温度和湿度与土壤呼吸速率间回归方程分析表明,土壤水分对土壤呼吸速率的影响较小。(5)模拟氮沉降和增雨处理减少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减雨处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含量。(6)模拟氮沉降和降雨对华西雨屏区土壤CO_2释放的影响未表现出明显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9.
气候变化对松嫩平原水稻灌溉需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水稻为研究对象,选取松嫩平原20个国家气象台站和国家气象中心提供的格点气象数据,采用作物系数法和Mc Cloud模型及P-M模型估算水稻需水量,应用水量平衡模型估算水稻灌溉需水量,分析水稻生育期内需水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松嫩平原水稻全生育期和生育中期(Lmid时段)灌溉需水量等值线沿西南-东北方向递减,同一灌溉需水量等值线北移.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水稻全生育期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以44.2 mm·10 a-1速度增加,后者以19.9 mm·10 a-1速度增加.历史时期和气候变化情景下Lmid时段水稻灌溉需水量随年代均呈波动增加趋势,其中前者显著增加,后者增加不显著.气候变化情景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波动上升,与1970s相比,200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23.6%,增加14.8×108m3灌溉水量;2040s气候变化对水稻需水量的贡献率为34.4%,增加21.2×108m3灌溉水量.  相似文献   
170.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门控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核苷酸门控离子通道(CNG)最广泛地分布于神经细胞。近年来关于 CNG 通道门控的分子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研究表明, CNG 通道的组成及组装影响通道的特性及门控。近年来有关 CNG 突变体的研究及半胱氨酸残基亲和性的分析表明, 环核苷酸首先结合到 CNG 通道 C 端的环核苷酸结合域(CNBD)上引起 CNBD 空间构像改变, 然后 4 个亚单元发生空间构像的协调改变, CNG 通道开放。本文详细讨论了 CNG 通道的门控机制、各亚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组装的过程及其空间构想的变化, 为 CNG 通道的进一步研究, 尤其是离子通道疾病方面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